APP下载

徐才厚:从混的不怎么样到混成这样

2014-11-04田雄狮

东西南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徐才厚中央军委人生

田雄狮

出身寒门,没有显赫功绩。履历简单,不显山露水,一步一个脚印荣登高位。在职全身而退,晚年被追究,是徐才厚的人生写照。他的升迁既有个人的努力又有人扶持,他的弄权有环境因素又有人帮衬。他的贪腐过程并非一朝一日,没有及早发现和处理有制度缺陷也有管理上的失误。以徐才厚的政治影响力和贪腐程度,其落马无疑是新中国军界的一场地震。

此时骂徐才厚贪得无厌或者怪制度,就事件本身为时已晚。万事有因才有果,通过总结徐才厚的成长道路和问题形成脉络分析,可以警示社会和国家管理者。

同学眼中的徐才厚:你怎么混成这样

记得1963年8月,我们大连市14位考上哈军工的高中毕业生一起上火车,大连8中的徐才厚就和我坐在一起。黑黑瘦瘦的,说话还有点腼腆。开学后,我们都分在电子工程系,分属两个学员队(63-7队和63-8队),不是同一个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有音乐天赋,只要开会拉歌,他就是63—8队的指挥。我经常在路上碰到他,两个大连老乡自然要站下来聊聊天。我敢说他在大学五年是个老实巴交的学生,谦和有礼,低调做人,几乎回忆不出他有什么不良表现。

“四清”运动后从巴彦县回到学院,一次在大操场见面,他知道我入党了,曾表示,自己入不了党,指导员有成见,挺郁闷的。文革乱世,他属于“跟着走”一类,没有参加任何过激的活动。到黑龙江省的北大荒39军鹤立农场“接受再教育”的一年三个月,他的表现也不错。

1970年春重新分配,我们在鹤立农场的土路上互相道别,他是全学生营约十多个到沈阳军区参军的同学之一,他出身工人家庭,根红苗正。我们都羡慕他们能重穿军装,毕竟那个时代我们对从军入伍是很向往的。

我分在中科院科研所搞科研。徐才厚在部队多年当基层干部,听说一直谨慎小心,是个老实听话的本分干部。但1980年代初军队大力提拔知识分子出身的军官,他本来要转业回大连,一下子机遇临头,命运把他圈进高升的那一拨人中。后来,他的仕途顺风顺水,从长春进北京后,直看得我们眼花缭乱。20年里官越当越大,最后当了上将,军委副主席,乖乖,成为哈军工同学里非红二代的寒门子弟在军方地位最高的人。我们曾为他高兴,以他为荣,也期望他能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青史留名。

然而世事难料,人生多变,现在徐才厚呜呼哀哉,盖棺定论竟是个大贪官!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悲剧人生、失败人生。

近日天气燥热,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我在心里向下了地狱的徐才厚大声疾呼:才厚老同学,你怎么混成如此下场呀?你怎么如此糊涂昏聩呀?你要那么多的钱和房子干什么!一日三餐,一张三尺床,人生足矣!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个浅显道理你难道不明白?

陈毅元帅诗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高级干部应该读过的呀。

我在想,一个人变坏是有个过程的,是渐进的。不能说他一开始就是坏人。徐才厚要是个坏蛋,怎么会一路绿灯嗖嗖地提拔上去?

在香港的老同学刘苏民告诉过我,徐才厚的家刚搬到北京的时候,苏民兄去看他,发现家里只有个电风扇,大夏天热得流汗,苏民说,我从香港给你发一台空调吧,徐才厚吓得直摆手:“不行不行,首长家里都没有装空调呢,我哪敢!”说明他当时的心态,还比较谨慎,考虑到严格自律问题。

早年他请同班同学吃顿饭,大概是公款报销,还特意声明说:“今天我腐败了一次。”也说明他当时内心惴惴。

我听原16军一位朋友说,徐才厚调北京前曾对身边同事说:“我这次进京,恐怕走上一条不归路。”大家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他认真地说:“高处不胜寒啊!”

如果这位朋友说的是实话,徐才厚真是一语成谶。

如何爬上高位?

从军事院校的一名普通学员到中央军委决策层,随后晋升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用了40年。

哈军工一度是很多高层将领子女的首选。公开报道称,“十大元帅中有七位元帅的子女、亲属,十大将中有六位大将的子女、亲属就读哈军工”, “使哈军工一度有成为‘将门相国之后专门学院之虞”。哈军工也的确培养了不少政界和军界高层。徐才厚是其中一员,著名校友还有毕业于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与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

1968年,徐才厚毕业离校,来到陆军第三十九军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多后转入吉林省军区独立师三团二营六连当兵。1971年,他成为沈阳军区守备第三师炮兵团一营二连副指导员。

1972年对徐才厚来说可谓分水岭。从这年起,他调入政工系统主管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从吉林省军区到沈阳军区、再到1992年进入解放军总政治部,从少将、中将到中央委员,徐才厚一路仕途坦顺,终在1999年获晋升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常务副主任,并于同年9月举行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获增补为中央军委委员,从此厕身中央军委决策层。

2002年,徐才厚又晋升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时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唯一的一名军方书记,“全面参与决策有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然后,仅仅过了不到两年,61岁的徐才厚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此职位上一待十年,厕身中央政治局委员之列,直至2012年底中共十八大后才退休。

公开报道称,徐才厚从连、营、团,再到师、军、大军区,依次晋升,“而在和平时期,丰富的、特别是在陆军野战部队的工作经验,是晋升的有利乃至先决条件”。

徐才厚的官方履历显示,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是在地方军区政治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度过。毛泽东曾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总政是保证全军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徐才厚,也是分管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干部人事与宣传教育等工作。

随着职位的升迁,徐才厚出现在公开报道里的次数也与日俱增。《人民日报》有关他的最早报道出现在1992年11月27日头版,全国培养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开幕,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徐才厚出席会议。

猜你喜欢

徐才厚中央军委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徐才厚们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独一无二的你
中央军委明确表态:要查处一批人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