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州区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气象因子预警指标

2014-10-30张民蓓邓斌田青王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宣州区气象因子

张民蓓+邓斌+田青+王霞

摘 要: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流行频率高,造成危害大,常年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达85%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找到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做好预防工作,对提高油菜的产量与品质是必要的。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气象因子;预警指标;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103-02

菌核病已成为油菜生产的障碍因素之一,油菜受菌核病危害后,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含油率也严重下降,极大地影响到油菜的品质。因此,找出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提早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就可以达到防灾减灾,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1 资料来源

1.1 菌核病的发病资料 我们收集了宣州区1996-2003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生的8a样本,资料来源于宣州区植保站。样本资料是宣州区植保站在宣州区管辖的夏渡、新河庄、朱桥、五星、洪林、孙埠、水东、狸桥、水阳、杨柳、裘公等10多个有代表性的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常年观测所收集到的。通过整理分析这8a在观测点观测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宣州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以及油菜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将宣州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的程度用发病病指(R)来表示,并将其分为3级,R≤3.7为1级,3.8≤R≤16.0为2级,R≥16.1为3级。其中,3级为最严重发生,1级为最轻发生,2级是中等发生(表1)。

1.2 气象资料 笔者同时也收集整理了1996-2003年本地油菜菌核病高发期相对应的气象要素(资料来源于宣城气候观测站)。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除了与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的菌核多少有关外,同时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与气候条件直接相关。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对水温等气象因子要求较高,土壤相对湿度高于80%以上,平均气温在15~20℃时,有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适温、多雨季节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发病快。宣州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在春季较多,3~4月份的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宜其发生发展。本地油菜菌核病与3~4月份的旬平均温度、旬降水量、旬降水日数等气候条件相关程度非常高。以上所提的气象因子的气候资料统计见表2~表4:

2 分析与结论

本文通过1996-2003年8a的宣州区的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样本,以及同期与此相对应的气象要素相关资料分析,发现3~4月份的气象因子影响最大,这期间也是油菜菌核病的易发多发期。通过资料分析发现,宣州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的轻重,与3月下旬及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及4月下旬的旬降水日数密切相关。

2.1 3月下旬及4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油菜菌核病绝大多数菌核在3~4月间萌发,其发生发展与3月下旬与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相关性非常大,3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如果高于多年平均,在12.0~15.0℃,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在15.1~16.2℃,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病的病指最高,危害最严重,比如2001-2003年,为3级发生。而3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如果明显低于多年平均,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比如1996年,就只有1级发生。这是因为不同的时期,只有最适宜的气温才最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萌发和菌丝生长。

2.2 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油菜菌核病发生时,多雨非常有利于子囊盘形成、子囊孢子侵染和菌丝再侵染,致使田间叶发病流行期长,病株率高。通过资料分析,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也显著相关,当4月下旬的降水>60mm以上时,同时在3月下旬和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配合下,当年的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就偏重,比如2001-2003年,为3级发生。当旬降水量明显偏少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就偏轻,比如1997年和2000年,只有1级发生。

2.3 4月下旬的旬降水日数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油菜菌核病发生时,不仅降水量对油菜菌核病影响较大,降水日数也是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降水时间短,只是降水强度大,即使降水量也很大,反而会对油菜菌核病的病菌的感染不利,而只有连续较长时间强度不大的降水,才更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发展。通过资料分析发现,4月下旬的降水日数对本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最为有利。分析资料发现,如果4月下旬旬降水日数≥6d时,就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比如2001年和2002年4月下旬的降水日数是8d,2003年4月下旬降水日数是6d,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均为3级发生。而1996年和2000年降水日数只有3d,所以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只是1级发生。

2.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所筛选的4个气象因子能同时达到要求,所对应的本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是最强的,比如2001-2003年。如果只有1项或2项达到,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比如1998年。虽然4月下旬降水偏多,已达到的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的标准,但3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偏低而4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又偏高,所以1998年的油菜菌核病只有2级发生。又比如2000年,虽然3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偏高,达到了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标准,但在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同样也偏高,同时,4月下旬的降水量明显偏少,降水日数也只有3d,因此当年油菜菌核病只有1级发生。可见,只有1项指标达到标准,不仅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概率小,发生的程度也明显减小。

综上所述,本文初步确定宣城市宣州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气象因子预警指标如表5:

根据以上的气象因子的指标出现,我们可以提前发布当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预警预告,通过气象为农服务的专业平台以及其他的通讯手段,将预警信息提前发送到种植户的手中,使其尽快做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准备,帮助种植户最大限度地降低菌核病给油菜生产造成的损失,从而为宣州区的油菜产量的丰收及品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振忠.春油菜菌核病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报[J].生物数学学报,1999,14(4):490-494.

[2]杨爱萍.新一代油菜菌核病气象指标初探[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2):63-66.

[3]黄新.苗期天气可以影响当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J].浙江气象科技,2000,22(1):26-2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流行频率高,造成危害大,常年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达85%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找到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做好预防工作,对提高油菜的产量与品质是必要的。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气象因子;预警指标;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103-02

菌核病已成为油菜生产的障碍因素之一,油菜受菌核病危害后,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含油率也严重下降,极大地影响到油菜的品质。因此,找出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提早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就可以达到防灾减灾,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1 资料来源

1.1 菌核病的发病资料 我们收集了宣州区1996-2003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生的8a样本,资料来源于宣州区植保站。样本资料是宣州区植保站在宣州区管辖的夏渡、新河庄、朱桥、五星、洪林、孙埠、水东、狸桥、水阳、杨柳、裘公等10多个有代表性的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常年观测所收集到的。通过整理分析这8a在观测点观测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宣州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以及油菜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将宣州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的程度用发病病指(R)来表示,并将其分为3级,R≤3.7为1级,3.8≤R≤16.0为2级,R≥16.1为3级。其中,3级为最严重发生,1级为最轻发生,2级是中等发生(表1)。

1.2 气象资料 笔者同时也收集整理了1996-2003年本地油菜菌核病高发期相对应的气象要素(资料来源于宣城气候观测站)。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除了与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的菌核多少有关外,同时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与气候条件直接相关。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对水温等气象因子要求较高,土壤相对湿度高于80%以上,平均气温在15~20℃时,有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适温、多雨季节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发病快。宣州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在春季较多,3~4月份的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宜其发生发展。本地油菜菌核病与3~4月份的旬平均温度、旬降水量、旬降水日数等气候条件相关程度非常高。以上所提的气象因子的气候资料统计见表2~表4:

2 分析与结论

本文通过1996-2003年8a的宣州区的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样本,以及同期与此相对应的气象要素相关资料分析,发现3~4月份的气象因子影响最大,这期间也是油菜菌核病的易发多发期。通过资料分析发现,宣州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的轻重,与3月下旬及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及4月下旬的旬降水日数密切相关。

2.1 3月下旬及4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油菜菌核病绝大多数菌核在3~4月间萌发,其发生发展与3月下旬与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相关性非常大,3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如果高于多年平均,在12.0~15.0℃,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在15.1~16.2℃,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病的病指最高,危害最严重,比如2001-2003年,为3级发生。而3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如果明显低于多年平均,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比如1996年,就只有1级发生。这是因为不同的时期,只有最适宜的气温才最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萌发和菌丝生长。

2.2 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油菜菌核病发生时,多雨非常有利于子囊盘形成、子囊孢子侵染和菌丝再侵染,致使田间叶发病流行期长,病株率高。通过资料分析,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也显著相关,当4月下旬的降水>60mm以上时,同时在3月下旬和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配合下,当年的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就偏重,比如2001-2003年,为3级发生。当旬降水量明显偏少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就偏轻,比如1997年和2000年,只有1级发生。

2.3 4月下旬的旬降水日数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油菜菌核病发生时,不仅降水量对油菜菌核病影响较大,降水日数也是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降水时间短,只是降水强度大,即使降水量也很大,反而会对油菜菌核病的病菌的感染不利,而只有连续较长时间强度不大的降水,才更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发展。通过资料分析发现,4月下旬的降水日数对本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最为有利。分析资料发现,如果4月下旬旬降水日数≥6d时,就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比如2001年和2002年4月下旬的降水日数是8d,2003年4月下旬降水日数是6d,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均为3级发生。而1996年和2000年降水日数只有3d,所以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只是1级发生。

2.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所筛选的4个气象因子能同时达到要求,所对应的本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是最强的,比如2001-2003年。如果只有1项或2项达到,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比如1998年。虽然4月下旬降水偏多,已达到的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的标准,但3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偏低而4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又偏高,所以1998年的油菜菌核病只有2级发生。又比如2000年,虽然3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偏高,达到了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标准,但在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同样也偏高,同时,4月下旬的降水量明显偏少,降水日数也只有3d,因此当年油菜菌核病只有1级发生。可见,只有1项指标达到标准,不仅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概率小,发生的程度也明显减小。

综上所述,本文初步确定宣城市宣州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气象因子预警指标如表5:

根据以上的气象因子的指标出现,我们可以提前发布当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预警预告,通过气象为农服务的专业平台以及其他的通讯手段,将预警信息提前发送到种植户的手中,使其尽快做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准备,帮助种植户最大限度地降低菌核病给油菜生产造成的损失,从而为宣州区的油菜产量的丰收及品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振忠.春油菜菌核病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报[J].生物数学学报,1999,14(4):490-494.

[2]杨爱萍.新一代油菜菌核病气象指标初探[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2):63-66.

[3]黄新.苗期天气可以影响当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J].浙江气象科技,2000,22(1):26-2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流行频率高,造成危害大,常年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达85%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找到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做好预防工作,对提高油菜的产量与品质是必要的。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气象因子;预警指标;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103-02

菌核病已成为油菜生产的障碍因素之一,油菜受菌核病危害后,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含油率也严重下降,极大地影响到油菜的品质。因此,找出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提早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就可以达到防灾减灾,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1 资料来源

1.1 菌核病的发病资料 我们收集了宣州区1996-2003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生的8a样本,资料来源于宣州区植保站。样本资料是宣州区植保站在宣州区管辖的夏渡、新河庄、朱桥、五星、洪林、孙埠、水东、狸桥、水阳、杨柳、裘公等10多个有代表性的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常年观测所收集到的。通过整理分析这8a在观测点观测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宣州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以及油菜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将宣州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的程度用发病病指(R)来表示,并将其分为3级,R≤3.7为1级,3.8≤R≤16.0为2级,R≥16.1为3级。其中,3级为最严重发生,1级为最轻发生,2级是中等发生(表1)。

1.2 气象资料 笔者同时也收集整理了1996-2003年本地油菜菌核病高发期相对应的气象要素(资料来源于宣城气候观测站)。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除了与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的菌核多少有关外,同时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与气候条件直接相关。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对水温等气象因子要求较高,土壤相对湿度高于80%以上,平均气温在15~20℃时,有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适温、多雨季节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发病快。宣州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在春季较多,3~4月份的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宜其发生发展。本地油菜菌核病与3~4月份的旬平均温度、旬降水量、旬降水日数等气候条件相关程度非常高。以上所提的气象因子的气候资料统计见表2~表4:

2 分析与结论

本文通过1996-2003年8a的宣州区的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样本,以及同期与此相对应的气象要素相关资料分析,发现3~4月份的气象因子影响最大,这期间也是油菜菌核病的易发多发期。通过资料分析发现,宣州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的轻重,与3月下旬及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及4月下旬的旬降水日数密切相关。

2.1 3月下旬及4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油菜菌核病绝大多数菌核在3~4月间萌发,其发生发展与3月下旬与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相关性非常大,3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如果高于多年平均,在12.0~15.0℃,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在15.1~16.2℃,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病的病指最高,危害最严重,比如2001-2003年,为3级发生。而3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如果明显低于多年平均,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比如1996年,就只有1级发生。这是因为不同的时期,只有最适宜的气温才最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萌发和菌丝生长。

2.2 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油菜菌核病发生时,多雨非常有利于子囊盘形成、子囊孢子侵染和菌丝再侵染,致使田间叶发病流行期长,病株率高。通过资料分析,4月下旬的旬降水量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也显著相关,当4月下旬的降水>60mm以上时,同时在3月下旬和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配合下,当年的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就偏重,比如2001-2003年,为3级发生。当旬降水量明显偏少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就偏轻,比如1997年和2000年,只有1级发生。

2.3 4月下旬的旬降水日数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油菜菌核病发生时,不仅降水量对油菜菌核病影响较大,降水日数也是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降水时间短,只是降水强度大,即使降水量也很大,反而会对油菜菌核病的病菌的感染不利,而只有连续较长时间强度不大的降水,才更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发展。通过资料分析发现,4月下旬的降水日数对本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最为有利。分析资料发现,如果4月下旬旬降水日数≥6d时,就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比如2001年和2002年4月下旬的降水日数是8d,2003年4月下旬降水日数是6d,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均为3级发生。而1996年和2000年降水日数只有3d,所以当年的油菜菌核病只是1级发生。

2.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所筛选的4个气象因子能同时达到要求,所对应的本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是最强的,比如2001-2003年。如果只有1项或2项达到,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比如1998年。虽然4月下旬降水偏多,已达到的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的标准,但3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偏低而4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又偏高,所以1998年的油菜菌核病只有2级发生。又比如2000年,虽然3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偏高,达到了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标准,但在4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同样也偏高,同时,4月下旬的降水量明显偏少,降水日数也只有3d,因此当年油菜菌核病只有1级发生。可见,只有1项指标达到标准,不仅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概率小,发生的程度也明显减小。

综上所述,本文初步确定宣城市宣州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气象因子预警指标如表5:

根据以上的气象因子的指标出现,我们可以提前发布当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预警预告,通过气象为农服务的专业平台以及其他的通讯手段,将预警信息提前发送到种植户的手中,使其尽快做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准备,帮助种植户最大限度地降低菌核病给油菜生产造成的损失,从而为宣州区的油菜产量的丰收及品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振忠.春油菜菌核病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报[J].生物数学学报,1999,14(4):490-494.

[2]杨爱萍.新一代油菜菌核病气象指标初探[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2):63-66.

[3]黄新.苗期天气可以影响当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J].浙江气象科技,2000,22(1):26-2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宣州区气象因子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宣城市宣州区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粮食烘干机性能评价与效益分析
橡胶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性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
宣州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