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洪新河(安徽段)森林长廊建设规划要点浅析

2014-10-30刘利利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更新

刘利利

摘 要:怀洪新河是安徽境内第三大人工河流,河道两侧林木已陆续采伐,亟待更新并将建成森林长廊。通过对怀洪新河(安徽段)森林长廊建设类型、方式及建设布局的确定,提出河道管理区域内人工造林和更新改造的技术方案,旨在为森林长廊的建设提供参考,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关键词:怀洪新河;森林长廊;人工造林;更新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100-03

1 引言

怀洪新河是淮河以北安徽省境内继新汴河、茨淮新河之后的第3条大型人工河道,位于怀远至洪泽湖段淮河干流的北侧,流向基本与淮河干流平行。早在1972年3月国家即批准怀洪新河尾闾段施工,开挖双沟切岭引河及老淮河切滩疏浚治理,至1977年汛前经过5a施工,完成约5km河道堤防工程,在1991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批准怀洪新河续建,经过12a施工,至2003年汛前基本完成。怀洪新河干流全长127km,其中安徽段河道总长95km,堤防260km,大中型水闸9座,小型水闸99座。

由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特殊条件,且受到黄河长期夺淮影响,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水事复杂,治理困难。为满足不同时期对河道功能的需求,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河道整治理念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提升,从单纯注重水安全,专注于除涝泄洪、水土保持和航运功能等要求,到注重水安全、水环境与水景观结合,再到现在注重生态修复等阶段,相应的河道整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怀洪新河(安徽段)河道管理的可绿化国有土地约

2 475.53hm2,林地面积2 087.53hm2,占国土面积的38.52%;非林地面积3 332.44hm2(其中草本绿化边坡面积388hm2),占国土面积的61.48%。林地中有林地1 330.82hm2,占63.75%,疏林地面积17.32hm2,占0.83%,苗圃地23.64hm2,占1.13%。河道管理的土地绿化覆盖率为32.55%,但树龄一般都在10~12a,基本上都已进入了成熟期,2012年开始陆续进行了采伐更新。安徽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和“淮河流域防洪规划”为怀洪新河(安徽段)森林生态长廊建设创造了良好氛围。

2 森林长廊建设类型

2.1 防护林带建设 防护林带建设范围选择在怀洪新河河道干流左右岸(坝堤外侧30m)和沱湖圈堤临河侧护堤地(坝堤外侧30m)范围。选择生长快、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较强的乡土树种,采用主题功能树种和基调树种混交的方式造林,呈现以绿色为基调、彩叶树种为斑块、叶色随季节变化的生态景观带和绿化景观带,削弱汛期风浪对堤防的冲击,减少浪窝浪坎,保护水工程安全。

2.2 用材林基地建设 用材林基地建设选择在怀洪新河河道干流左右岸(坝堤内侧20m)、沱湖圈堤背河侧护堤地(坝堤内侧20m)、部分充填区。在河道背河侧护堤地栽植用材林,不仅可以为防汛提供抢险木材,而且可以形成以堤防为轴线的防风林带,与防护林互配互衬,形成林水结合的百里绿色长廊。

2.3 经济林基地建设 经济林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几个大的充填区,造林树种可选择美国薄壳山核桃、樱桃、石榴、苹果等名优经济林品种。通过经济林建设,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特色经济林市场竞争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4 风景林带建设 建设范围选择在怀洪新河何巷闸、四方湖闸、胡洼闸、西坝口闸、山西庄闸、新开沱河闸、天井湖闸的三角洲区域以及沿河靠近村庄、城镇的堤坝外侧区域。采取乔、灌、草结合,观叶、观花、观果、观形等景观树种建设风景林带,使之与防洪工程主体建筑和周边园林景观相呼应,形成春有百花烂漫,夏则泼绿染翠,秋见红叶飘霞,冬有蜡梅迎春绽放的生态景区,成为与周边美好乡村建设及城镇景观互动的旅游景点。

3 森林长廊建设方式

3.1 人工造林 为提高区域内森林生态长廊的建设标准,完善现有生态防护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规划对项目区内宜林地、无立木林地、规划范围区内的旱地、因林带稀疏不连续而新规划的林带以及建设标准不符合要求的林带进行人工造林。

3.2 更新改造 为提高怀洪新河森林生态长廊防护功能和经济效益,对区域范围内现有生长较差,密度较大,已经进入成熟林、过熟林的杨树林带进行改造。林带改造措施为逐年全面伐除现有的低效林木,然后栽植主题树种和基调树种,其建设方式见表1。

4 森林长廊建设布局

4.1 防护林工程区 在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管理范围内的河道两侧堤坝迎水面30m范围内,面积965.72hm2。

4.2 用材林工程区 分布在标准河岸堤坝背水面20m范围,怀远、固镇部分不标准河岸堤坝背水面的弃土区,以及五河县部分充填区,远离村庄、集镇、分洪闸的区域范围,面积424.06hm2。

4.3 经济林工程区 分布在固镇县右堤背水面K20.9~25.2km的弃土区,五河县左堤K88.3~89.2km,K91.8~92.3km的充填区,规划面积113.47hm2,土壤肥沃,立地条件较好。

4.4 风景林工程区 布局在标准河岸堤坝背水面20m范围内及怀远、固镇、五河部分不标准河岸堤坝背水面30~130m范围内,靠近村庄或集镇500m,何巷闸、胡洼闸、西坝口闸、山西庄闸、新开沱河闸、香涧湖等区域范围,规划面积539.11hm2。

4.5 苗木培育研发区 位于四方湖附近,用于新品种研发,造林苗木快速繁育等,面积23.64hm2。

5 森林长廊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5.1 林地清理

5.1.1 防护林 在林地清理过程中采取块状清理的方式,以种植穴为中心,清理1.5m×1.5m范围内的杂草杂灌,将清理的杂草块状堆沤,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endprint

5.1.2 用材林和风景林 林地清理采取带状清理,将清理的杂灌、杂草堆沤,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5.1.3 经济林 林地清理采取机械全垦,将清理的杂灌、杂草堆沤,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5.2 整地挖穴与植穴规格 采用明穴整地。植穴原则上按照水平布设,栽植穴呈“品”字形分布,挖穴时把穴土挖出置于穴的两旁,以方便回填,以利于土壤的风化、熟化和除去土壤中的虫蛹,减少土壤病虫,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乔木植穴规格为80cm×80cm×60cm,灌木植穴规格为60cm×60cm×50cm。

5.3 树种选择、混交方式

5.3.1 防护林 主题树种为杨树、柳树、乌桕,株行距为2m×3m;基调树种为杞柳、白蜡树、紫穗槐等,株行距为2m×1.5m,采取株间混交或块状混交方式。

5.3.2 用材林 新造林采用生长较快的树种为杨树、泡桐,用材林更新改造采用榉树、楸树造林,株行距为4m×5m,采取块状混交方式。

5.3.3 经济林 树种选择为美国薄壳山核桃、石榴、苹果等名优经济林品种。株行距为4m×5m。经济林外围设置宽10~20m的防护隔离林带,起着防风、病虫害防治等功能。

5.3.4 风景林 风景林新造林主题树种设计为银杏、栾树,基调树种为臭椿、榉树、白蜡树、紫薇、紫荆、紫叶李、石榴、樱桃、桂花、黄杨、海桐等。风景林更新改造主题树种选择榉树、国槐等,基调树种选择栾树、榆树、女贞、白蜡树、紫薇、红叶石楠等。采用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前低后高的顺序排列灌木、小乔木、大乔木,形成立体式的上升层次结构。

6 森林长廊更新改造技术方案

河道管理区内现有杨树成过熟林面积1 552.28hm2,为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促进怀洪新河两岸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对现有成过熟林逐步进行更新改造。进行林带更新时,为了避免一次更新范围过大,以致对该区域防护作用产生大的影响,需要对更新的林带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到合理安排。林带更新可采用以下3种方式:

6.1 全带更新 将需更新林带一次性全部伐除,然后在林带迹地上建立起新林带。全带更新形成的新林带林相整齐,效果较好。

6.2 半带更新 将需更新林带一侧的数行伐除,然后采用植苗更新方法,在迹地上建立新一代林带;待新林带郁闭,发挥防护作用后,再更新保留的部分林带。

6.3 带内更新 在林带内原有树木间伐除部分树木的空隙地上进行带状或块状整地造林,并依序逐步实现对全部林带的更新。这种更新方式具有既不多占有土地,又可以使林带连续发挥防护作用,但往往形成不整齐的林相。

7 结语

怀洪新河河道管理部门在河道造林方面专业人才匮乏,致使造林技术规程难以落实,森林经营管理粗放,造林成效难以全面实现。怀洪新河(安徽段)森林长廊建设只要把握住了关键技术要点,河道生态环境、水环境与水景观的融合将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张茂章.怀洪新河(安徽段)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分析[J].治淮,2007,4.

[2]祁海燕.森林生态长廊在合肥外环公路的规划应用[J].中国林业,2009,1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更新
燃烧驱动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喷管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