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H—3229桉树无性系窝根与倒伏分析

2014-10-30吴培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桉树

吴培金

摘 要:在2010年13号台风“鲇鱼”发生后,通过对桉树无性系DH-3229倒伏植株的根系以及对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生长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期苗木的根系扭曲生长或窝根的形成是导致桉树植株风害倒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选择轻基质容器苗以及适时定植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避免幼苗的窝根,从而减轻植株风害倒伏的损失。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窝根;倒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59-03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的统称。我国引种栽培桉树已有超过100a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造林桉树树种是大叶桉、窿缘桉、柠檬桉和细叶桉等。1991年漳州市开始引种巨尾桉、尾巨桉和尾细桉等杂交桉无性系,经过20a左右的引种试验、中试、集约等经营阶段,探索出适宜当地的栽培经营技术,使得桉树速丰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至今全市速丰桉种植面积已达12万hm2。

1 试验地概况

福建省云霄园岭国有林场地处云霄县火田镇境内,试验地设在园岭国有林场蕉坑工区4大班8小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极端最低气温为0.2℃,≥10℃积温7 548.8℃,年降水量1 730.6mm(主要集中在5~8月),无霜期347d。试验地海拔100~150m,坡度10~20°,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层厚度90cm,立地质量等级Ⅱ级,坡向东北。林下植被以芒萁骨、五节芒为主,部分桃金娘、杂灌。

2 试验内容

本试验区参试的桉树品种为DH-3229无性系,苗木均为塑料袋容器组培苗,于2009年4月定植,种植时苗高约15cm。种植当年抚育1次,追肥2次,肥料为复合肥0.25kg/株·次;2010年抚育1次,追肥1次,肥料为复合肥0.25kg/株·次。2010年13号台风“鲇鱼”于10月23日12:55在漳浦(六鳌)沿海登陆,进入赤土乡境内,登陆时中心风力13级(38m/s),火田镇处于10级(24m/s)风圈半径影响范围内。在台风“鲇鱼”影响下,园岭国有林场经营区桉树遭受严重损失,风折、倒伏的植株较多。本试验于11月10日对试验地的倒伏植株、正常植株各进行刨挖根系,测量根系的水平、垂直分布长度,观察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对DH-3229无性系塑料袋容器组培苗的根系生长分布进行观察对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株根系生长分布状况

3.1.1 水平分布状况 从图1、2可以看出,倒伏植株水平分布的根系较发达(为1.05m),垂直分布的根系少而弱,根系生长集中在根茎交界,形成“窝根”,但由于根系生长具有垂直向下的特性,因此这些根在横向生长达到一个阶段后,弯曲向下生长,根系不舒展。从刨挖地点看,倒伏植株根系分布的下方并没有石块阻隔根系的生长,因此可以判断造成根系如此生长并非栽培措施引起。

3.1.2 垂直分布状况 从图3、4可以看出,倒伏植株的垂直根系仅31cm,而正常植株的垂直根系为56cm,正常植株的根系较为舒展,垂直分布明显。

3.2 塑料袋容器苗根系分布生长状况 从图5、6可以看出,对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生长状况进行观察比较,可以看到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有沿袋壁盘旋生长,有折叠生长形成“窝根”后再沿袋壁向下生长的,而正常生长的垂直根系较发达且明显。

3.3 植株根系生长分布与倒伏 植株的抗风能力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根系的生长分布与一定的根冠比。只有当树冠增高,根系也相应加深时,植株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1]。由试验测得,倒伏的植株中根系盘旋或形成“窝根”的占86.7%,倒伏后进行植株培土的存活率仅为12.4%。这些植株不能成活的原因是主干与根系大部分已经挫裂甚至分离,水分等不能正常输送。

根系的生长在苗木时期已形成盘旋扭曲或形成“窝根”,定植后根系沿袭这种形状继续伸展,虽然根系有所加粗加大,但其形状极不利于与主干的连接,往往是3~4条粗壮的侧根横向生长,这些根因为没有很好地向下伸展,其分布也浅。随着植株的生长,树冠在不断增高,而根系却没能相应加深,地上部分的重量和高度就成了根系不相称的负担。当台风到来时,往往伴随雨水降临,由于根系浅,土壤被雨水浸湿后抗剪能力下降,植株根系与地上部分的不相称,最终导致植株倒伏。这种植株因为根系与主干的连接不顺畅,倒伏后造成根系与主干之间的挫裂乃至分离,培土后仍然不能存活。

4 结论与讨论

(1)苗木根系的扭曲生长或“窝根”的形成,是植株在受到台风侵袭后发生倒伏甚至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据韩建秋报道[2],目前容器育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常发生根系畸形现象,影响到造林后期成林的效果,根的盘绕是幼苗不稳固的潜在因素,特别是松树和桉树,可能导致秧苗倾倒和形成基部的弯曲。在容器中,植物的根系生长都是呈辐射状离心生长的,当根端碰到盆壁之后,它不会折回在盆土中作均匀分布,而是沿盆壁盘旋生长,其结果是在盆内壁根群大量密结,盆土内根群则很少,当侧根缠绕到主根周围时,秧苗的茎就会受到伤害,从而降低秧苗的抗风性。而有良好生长和结构的侧根根系,是高质量树苗的潜在品质,而且根系的良好发展可以提高树苗的抗风性。从组培到塑料袋容器苗,中间的环节应做到避免苗木形成盘旋的根系,这是减少植株风害损失的关键。组织培养上,据郭洪英、陈灸等的研究[3],植(下转62页)(上接60页)物生长调节剂IBA对桉树的促根效果最佳。

(2)当苗木达到一定生长时间后,应及时定植。由于塑料袋容器的空间有限,根系的生长受到限制而到达袋壁后,也会造成根系生长的盘旋,因此适时定植可以克服根系生长上的这种限制性。

(3)容器育苗中,可选择轻基质容器苗,由于具有较好发育的根系结构,能够避免因“窝根”带来的风害倒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黄宗道.橡胶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89.

[2]韩建秋.容器育苗控根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12):222-224.

[3]郭洪英,陈灸,杨晓蓉,等.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关键因子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1):20-26.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在2010年13号台风“鲇鱼”发生后,通过对桉树无性系DH-3229倒伏植株的根系以及对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生长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期苗木的根系扭曲生长或窝根的形成是导致桉树植株风害倒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选择轻基质容器苗以及适时定植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避免幼苗的窝根,从而减轻植株风害倒伏的损失。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窝根;倒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59-03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的统称。我国引种栽培桉树已有超过100a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造林桉树树种是大叶桉、窿缘桉、柠檬桉和细叶桉等。1991年漳州市开始引种巨尾桉、尾巨桉和尾细桉等杂交桉无性系,经过20a左右的引种试验、中试、集约等经营阶段,探索出适宜当地的栽培经营技术,使得桉树速丰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至今全市速丰桉种植面积已达12万hm2。

1 试验地概况

福建省云霄园岭国有林场地处云霄县火田镇境内,试验地设在园岭国有林场蕉坑工区4大班8小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极端最低气温为0.2℃,≥10℃积温7 548.8℃,年降水量1 730.6mm(主要集中在5~8月),无霜期347d。试验地海拔100~150m,坡度10~20°,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层厚度90cm,立地质量等级Ⅱ级,坡向东北。林下植被以芒萁骨、五节芒为主,部分桃金娘、杂灌。

2 试验内容

本试验区参试的桉树品种为DH-3229无性系,苗木均为塑料袋容器组培苗,于2009年4月定植,种植时苗高约15cm。种植当年抚育1次,追肥2次,肥料为复合肥0.25kg/株·次;2010年抚育1次,追肥1次,肥料为复合肥0.25kg/株·次。2010年13号台风“鲇鱼”于10月23日12:55在漳浦(六鳌)沿海登陆,进入赤土乡境内,登陆时中心风力13级(38m/s),火田镇处于10级(24m/s)风圈半径影响范围内。在台风“鲇鱼”影响下,园岭国有林场经营区桉树遭受严重损失,风折、倒伏的植株较多。本试验于11月10日对试验地的倒伏植株、正常植株各进行刨挖根系,测量根系的水平、垂直分布长度,观察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对DH-3229无性系塑料袋容器组培苗的根系生长分布进行观察对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株根系生长分布状况

3.1.1 水平分布状况 从图1、2可以看出,倒伏植株水平分布的根系较发达(为1.05m),垂直分布的根系少而弱,根系生长集中在根茎交界,形成“窝根”,但由于根系生长具有垂直向下的特性,因此这些根在横向生长达到一个阶段后,弯曲向下生长,根系不舒展。从刨挖地点看,倒伏植株根系分布的下方并没有石块阻隔根系的生长,因此可以判断造成根系如此生长并非栽培措施引起。

3.1.2 垂直分布状况 从图3、4可以看出,倒伏植株的垂直根系仅31cm,而正常植株的垂直根系为56cm,正常植株的根系较为舒展,垂直分布明显。

3.2 塑料袋容器苗根系分布生长状况 从图5、6可以看出,对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生长状况进行观察比较,可以看到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有沿袋壁盘旋生长,有折叠生长形成“窝根”后再沿袋壁向下生长的,而正常生长的垂直根系较发达且明显。

3.3 植株根系生长分布与倒伏 植株的抗风能力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根系的生长分布与一定的根冠比。只有当树冠增高,根系也相应加深时,植株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1]。由试验测得,倒伏的植株中根系盘旋或形成“窝根”的占86.7%,倒伏后进行植株培土的存活率仅为12.4%。这些植株不能成活的原因是主干与根系大部分已经挫裂甚至分离,水分等不能正常输送。

根系的生长在苗木时期已形成盘旋扭曲或形成“窝根”,定植后根系沿袭这种形状继续伸展,虽然根系有所加粗加大,但其形状极不利于与主干的连接,往往是3~4条粗壮的侧根横向生长,这些根因为没有很好地向下伸展,其分布也浅。随着植株的生长,树冠在不断增高,而根系却没能相应加深,地上部分的重量和高度就成了根系不相称的负担。当台风到来时,往往伴随雨水降临,由于根系浅,土壤被雨水浸湿后抗剪能力下降,植株根系与地上部分的不相称,最终导致植株倒伏。这种植株因为根系与主干的连接不顺畅,倒伏后造成根系与主干之间的挫裂乃至分离,培土后仍然不能存活。

4 结论与讨论

(1)苗木根系的扭曲生长或“窝根”的形成,是植株在受到台风侵袭后发生倒伏甚至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据韩建秋报道[2],目前容器育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常发生根系畸形现象,影响到造林后期成林的效果,根的盘绕是幼苗不稳固的潜在因素,特别是松树和桉树,可能导致秧苗倾倒和形成基部的弯曲。在容器中,植物的根系生长都是呈辐射状离心生长的,当根端碰到盆壁之后,它不会折回在盆土中作均匀分布,而是沿盆壁盘旋生长,其结果是在盆内壁根群大量密结,盆土内根群则很少,当侧根缠绕到主根周围时,秧苗的茎就会受到伤害,从而降低秧苗的抗风性。而有良好生长和结构的侧根根系,是高质量树苗的潜在品质,而且根系的良好发展可以提高树苗的抗风性。从组培到塑料袋容器苗,中间的环节应做到避免苗木形成盘旋的根系,这是减少植株风害损失的关键。组织培养上,据郭洪英、陈灸等的研究[3],植(下转62页)(上接60页)物生长调节剂IBA对桉树的促根效果最佳。

(2)当苗木达到一定生长时间后,应及时定植。由于塑料袋容器的空间有限,根系的生长受到限制而到达袋壁后,也会造成根系生长的盘旋,因此适时定植可以克服根系生长上的这种限制性。

(3)容器育苗中,可选择轻基质容器苗,由于具有较好发育的根系结构,能够避免因“窝根”带来的风害倒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黄宗道.橡胶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89.

[2]韩建秋.容器育苗控根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12):222-224.

[3]郭洪英,陈灸,杨晓蓉,等.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关键因子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1):20-26.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在2010年13号台风“鲇鱼”发生后,通过对桉树无性系DH-3229倒伏植株的根系以及对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生长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期苗木的根系扭曲生长或窝根的形成是导致桉树植株风害倒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选择轻基质容器苗以及适时定植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避免幼苗的窝根,从而减轻植株风害倒伏的损失。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窝根;倒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59-03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的统称。我国引种栽培桉树已有超过100a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造林桉树树种是大叶桉、窿缘桉、柠檬桉和细叶桉等。1991年漳州市开始引种巨尾桉、尾巨桉和尾细桉等杂交桉无性系,经过20a左右的引种试验、中试、集约等经营阶段,探索出适宜当地的栽培经营技术,使得桉树速丰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至今全市速丰桉种植面积已达12万hm2。

1 试验地概况

福建省云霄园岭国有林场地处云霄县火田镇境内,试验地设在园岭国有林场蕉坑工区4大班8小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极端最低气温为0.2℃,≥10℃积温7 548.8℃,年降水量1 730.6mm(主要集中在5~8月),无霜期347d。试验地海拔100~150m,坡度10~20°,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层厚度90cm,立地质量等级Ⅱ级,坡向东北。林下植被以芒萁骨、五节芒为主,部分桃金娘、杂灌。

2 试验内容

本试验区参试的桉树品种为DH-3229无性系,苗木均为塑料袋容器组培苗,于2009年4月定植,种植时苗高约15cm。种植当年抚育1次,追肥2次,肥料为复合肥0.25kg/株·次;2010年抚育1次,追肥1次,肥料为复合肥0.25kg/株·次。2010年13号台风“鲇鱼”于10月23日12:55在漳浦(六鳌)沿海登陆,进入赤土乡境内,登陆时中心风力13级(38m/s),火田镇处于10级(24m/s)风圈半径影响范围内。在台风“鲇鱼”影响下,园岭国有林场经营区桉树遭受严重损失,风折、倒伏的植株较多。本试验于11月10日对试验地的倒伏植株、正常植株各进行刨挖根系,测量根系的水平、垂直分布长度,观察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对DH-3229无性系塑料袋容器组培苗的根系生长分布进行观察对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株根系生长分布状况

3.1.1 水平分布状况 从图1、2可以看出,倒伏植株水平分布的根系较发达(为1.05m),垂直分布的根系少而弱,根系生长集中在根茎交界,形成“窝根”,但由于根系生长具有垂直向下的特性,因此这些根在横向生长达到一个阶段后,弯曲向下生长,根系不舒展。从刨挖地点看,倒伏植株根系分布的下方并没有石块阻隔根系的生长,因此可以判断造成根系如此生长并非栽培措施引起。

3.1.2 垂直分布状况 从图3、4可以看出,倒伏植株的垂直根系仅31cm,而正常植株的垂直根系为56cm,正常植株的根系较为舒展,垂直分布明显。

3.2 塑料袋容器苗根系分布生长状况 从图5、6可以看出,对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生长状况进行观察比较,可以看到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有沿袋壁盘旋生长,有折叠生长形成“窝根”后再沿袋壁向下生长的,而正常生长的垂直根系较发达且明显。

3.3 植株根系生长分布与倒伏 植株的抗风能力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根系的生长分布与一定的根冠比。只有当树冠增高,根系也相应加深时,植株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1]。由试验测得,倒伏的植株中根系盘旋或形成“窝根”的占86.7%,倒伏后进行植株培土的存活率仅为12.4%。这些植株不能成活的原因是主干与根系大部分已经挫裂甚至分离,水分等不能正常输送。

根系的生长在苗木时期已形成盘旋扭曲或形成“窝根”,定植后根系沿袭这种形状继续伸展,虽然根系有所加粗加大,但其形状极不利于与主干的连接,往往是3~4条粗壮的侧根横向生长,这些根因为没有很好地向下伸展,其分布也浅。随着植株的生长,树冠在不断增高,而根系却没能相应加深,地上部分的重量和高度就成了根系不相称的负担。当台风到来时,往往伴随雨水降临,由于根系浅,土壤被雨水浸湿后抗剪能力下降,植株根系与地上部分的不相称,最终导致植株倒伏。这种植株因为根系与主干的连接不顺畅,倒伏后造成根系与主干之间的挫裂乃至分离,培土后仍然不能存活。

4 结论与讨论

(1)苗木根系的扭曲生长或“窝根”的形成,是植株在受到台风侵袭后发生倒伏甚至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据韩建秋报道[2],目前容器育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常发生根系畸形现象,影响到造林后期成林的效果,根的盘绕是幼苗不稳固的潜在因素,特别是松树和桉树,可能导致秧苗倾倒和形成基部的弯曲。在容器中,植物的根系生长都是呈辐射状离心生长的,当根端碰到盆壁之后,它不会折回在盆土中作均匀分布,而是沿盆壁盘旋生长,其结果是在盆内壁根群大量密结,盆土内根群则很少,当侧根缠绕到主根周围时,秧苗的茎就会受到伤害,从而降低秧苗的抗风性。而有良好生长和结构的侧根根系,是高质量树苗的潜在品质,而且根系的良好发展可以提高树苗的抗风性。从组培到塑料袋容器苗,中间的环节应做到避免苗木形成盘旋的根系,这是减少植株风害损失的关键。组织培养上,据郭洪英、陈灸等的研究[3],植(下转62页)(上接60页)物生长调节剂IBA对桉树的促根效果最佳。

(2)当苗木达到一定生长时间后,应及时定植。由于塑料袋容器的空间有限,根系的生长受到限制而到达袋壁后,也会造成根系生长的盘旋,因此适时定植可以克服根系生长上的这种限制性。

(3)容器育苗中,可选择轻基质容器苗,由于具有较好发育的根系结构,能够避免因“窝根”带来的风害倒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黄宗道.橡胶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89.

[2]韩建秋.容器育苗控根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12):222-224.

[3]郭洪英,陈灸,杨晓蓉,等.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关键因子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1):20-26.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桉树
桉树幼林管护的重要性与抚育探讨
桉树的育苗造林技术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SMF树脂在桉树定向刨花板的应用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
桉树枝枯病菌生物学特性
3个桉树品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桉树枝瘿姬小蜂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