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行业企业人工成本竞争力研究

2014-10-27元辉

北方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工成本

元辉

摘要: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的科学分析及规划,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享受了长期的人口红利之后,也面临着红利消退、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以医药类上市公司为例,探讨企业人工成本的市场竞争力比对方法。

关键词:人工成本;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工资倍率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237-01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劳动力要素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人工成本由于与薪酬联系紧密,因此是相对容易量化、分析的部分。但由于我国的企业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习惯性地享受着“人口红利”,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较易获得,因此无论其受关注度还是研究程度都并不是很高。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国家政策环境的逐步改变,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凸显。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企业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随着《劳动合同法》以及拟出台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同工同酬”原则,潜在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费用等相关费用上涨的压力也将凸显出来。而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人工成本在区域内、行业内的比较分析,也可以作为其行业竞争力、人力资本吸引力的重要判断标准,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指标设定与研究路径

在人工成本的范围选定上沿用国家劳动部门的规定,而数据的获取则依赖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主要是考虑上市公司年报必须经过审计后方可披露,数据可信度高,且年报出具的格式规范且可对比性高。

人工成本指标选取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工资倍率三项指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是研究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可以考量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但同时其属于相对指标,不能反映企业工资和福利的分配水平,不能通过行业对比显示其竞争力,故后面引入工资倍率指标加以辅助说明。工资倍率指标在本文中指本企业人均劳动报酬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为说明企业在本地区的人工成本水平设立,同样将举例说明。

三、实例研究

本次研究首先自上交所、深交所网站,以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选取了75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2012年报作为基础数据,并选取了年报中披露的企业“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基本上均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等,与国家劳动部门所述的人工成本范畴基本重合。上述各项费用之和,即设定为人工成本总额。同时也摘录了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职工人数等数据。为便于说明、增加数据的可比性,下面仅节选其中18家以中药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情况(企业名称以“pharm+编号”代替)。

通过上表的数据,进一步计算企业的人工成本指标和财务指标:

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一般来说,人事费用率越低,其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越高,也即是说,用更少的人工费用换取更多的营业收入。

人工成本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比率,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则单位人工成本所能带来的利润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好。

由于以上所列企业均属相同行业,其人工成本比率指标横向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例如,第17家企业,其人事费用率较高,而人工成本利润率较低,参照其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两项数值,可以看出其盈利能力较弱。同时其人均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说明其基本上处于低人力成本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上,该企业的产品结构或经营管理上需要调整。

与之相对,第8家企业,人事费用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人工成本利润率较高,而相对其人均工资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其处于中等人力成本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模式,该企业的经营、盈利模式较为理想。

但由于以上企业所处的地区不同,其人工成本受当地消费水平、工资政策的影响,数值的横向比较并不能够体现其实际水平。因此,在不考虑当地社保、福利政策等因素的前提下,引入工资倍率指标,以工资水平替代人工成本指标进行说明。例如,第一家企业的人均工资为63260元,在18家企业中属于较高水平,但因为其所处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其工资倍率相对不高,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企业5的人均工资水平基本与第一家企业相当,但由于其所处的西南地区整体工资水平较低,该企业在人均工资能够达到当地人均工资的近两倍,反而付出了较多的人工成本。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是需要在动态的环境中分析与考量的,简单的数据对比并不能说明企业的人工成本高低。只有通过与经济数据、财务数据的结合,才能够成为企业竞争力分析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刘社建.劳动力人工成本上升与经济发展转型——以上海为例[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12):48-54.

[2] 齐海英.新《劳动法》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6):94-95.

[3] 罗 成.我国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6):42-43.

[4] 宋成存.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13(9):67-69.

[责任编辑:胡 冰]

摘要: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的科学分析及规划,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享受了长期的人口红利之后,也面临着红利消退、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以医药类上市公司为例,探讨企业人工成本的市场竞争力比对方法。

关键词:人工成本;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工资倍率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237-01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劳动力要素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人工成本由于与薪酬联系紧密,因此是相对容易量化、分析的部分。但由于我国的企业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习惯性地享受着“人口红利”,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较易获得,因此无论其受关注度还是研究程度都并不是很高。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国家政策环境的逐步改变,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凸显。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企业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随着《劳动合同法》以及拟出台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同工同酬”原则,潜在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费用等相关费用上涨的压力也将凸显出来。而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人工成本在区域内、行业内的比较分析,也可以作为其行业竞争力、人力资本吸引力的重要判断标准,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指标设定与研究路径

在人工成本的范围选定上沿用国家劳动部门的规定,而数据的获取则依赖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主要是考虑上市公司年报必须经过审计后方可披露,数据可信度高,且年报出具的格式规范且可对比性高。

人工成本指标选取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工资倍率三项指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是研究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可以考量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但同时其属于相对指标,不能反映企业工资和福利的分配水平,不能通过行业对比显示其竞争力,故后面引入工资倍率指标加以辅助说明。工资倍率指标在本文中指本企业人均劳动报酬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为说明企业在本地区的人工成本水平设立,同样将举例说明。

三、实例研究

本次研究首先自上交所、深交所网站,以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选取了75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2012年报作为基础数据,并选取了年报中披露的企业“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基本上均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等,与国家劳动部门所述的人工成本范畴基本重合。上述各项费用之和,即设定为人工成本总额。同时也摘录了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职工人数等数据。为便于说明、增加数据的可比性,下面仅节选其中18家以中药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情况(企业名称以“pharm+编号”代替)。

通过上表的数据,进一步计算企业的人工成本指标和财务指标:

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一般来说,人事费用率越低,其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越高,也即是说,用更少的人工费用换取更多的营业收入。

人工成本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比率,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则单位人工成本所能带来的利润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好。

由于以上所列企业均属相同行业,其人工成本比率指标横向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例如,第17家企业,其人事费用率较高,而人工成本利润率较低,参照其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两项数值,可以看出其盈利能力较弱。同时其人均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说明其基本上处于低人力成本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上,该企业的产品结构或经营管理上需要调整。

与之相对,第8家企业,人事费用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人工成本利润率较高,而相对其人均工资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其处于中等人力成本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模式,该企业的经营、盈利模式较为理想。

但由于以上企业所处的地区不同,其人工成本受当地消费水平、工资政策的影响,数值的横向比较并不能够体现其实际水平。因此,在不考虑当地社保、福利政策等因素的前提下,引入工资倍率指标,以工资水平替代人工成本指标进行说明。例如,第一家企业的人均工资为63260元,在18家企业中属于较高水平,但因为其所处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其工资倍率相对不高,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企业5的人均工资水平基本与第一家企业相当,但由于其所处的西南地区整体工资水平较低,该企业在人均工资能够达到当地人均工资的近两倍,反而付出了较多的人工成本。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是需要在动态的环境中分析与考量的,简单的数据对比并不能说明企业的人工成本高低。只有通过与经济数据、财务数据的结合,才能够成为企业竞争力分析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刘社建.劳动力人工成本上升与经济发展转型——以上海为例[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12):48-54.

[2] 齐海英.新《劳动法》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6):94-95.

[3] 罗 成.我国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6):42-43.

[4] 宋成存.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13(9):67-69.

[责任编辑:胡 冰]

摘要: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的科学分析及规划,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享受了长期的人口红利之后,也面临着红利消退、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以医药类上市公司为例,探讨企业人工成本的市场竞争力比对方法。

关键词:人工成本;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工资倍率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237-01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劳动力要素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人工成本由于与薪酬联系紧密,因此是相对容易量化、分析的部分。但由于我国的企业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习惯性地享受着“人口红利”,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较易获得,因此无论其受关注度还是研究程度都并不是很高。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国家政策环境的逐步改变,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凸显。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企业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随着《劳动合同法》以及拟出台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同工同酬”原则,潜在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费用等相关费用上涨的压力也将凸显出来。而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人工成本在区域内、行业内的比较分析,也可以作为其行业竞争力、人力资本吸引力的重要判断标准,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指标设定与研究路径

在人工成本的范围选定上沿用国家劳动部门的规定,而数据的获取则依赖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主要是考虑上市公司年报必须经过审计后方可披露,数据可信度高,且年报出具的格式规范且可对比性高。

人工成本指标选取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工资倍率三项指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是研究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可以考量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但同时其属于相对指标,不能反映企业工资和福利的分配水平,不能通过行业对比显示其竞争力,故后面引入工资倍率指标加以辅助说明。工资倍率指标在本文中指本企业人均劳动报酬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为说明企业在本地区的人工成本水平设立,同样将举例说明。

三、实例研究

本次研究首先自上交所、深交所网站,以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选取了75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2012年报作为基础数据,并选取了年报中披露的企业“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基本上均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等,与国家劳动部门所述的人工成本范畴基本重合。上述各项费用之和,即设定为人工成本总额。同时也摘录了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职工人数等数据。为便于说明、增加数据的可比性,下面仅节选其中18家以中药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情况(企业名称以“pharm+编号”代替)。

通过上表的数据,进一步计算企业的人工成本指标和财务指标:

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一般来说,人事费用率越低,其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越高,也即是说,用更少的人工费用换取更多的营业收入。

人工成本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比率,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则单位人工成本所能带来的利润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好。

由于以上所列企业均属相同行业,其人工成本比率指标横向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例如,第17家企业,其人事费用率较高,而人工成本利润率较低,参照其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两项数值,可以看出其盈利能力较弱。同时其人均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说明其基本上处于低人力成本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上,该企业的产品结构或经营管理上需要调整。

与之相对,第8家企业,人事费用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人工成本利润率较高,而相对其人均工资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其处于中等人力成本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模式,该企业的经营、盈利模式较为理想。

但由于以上企业所处的地区不同,其人工成本受当地消费水平、工资政策的影响,数值的横向比较并不能够体现其实际水平。因此,在不考虑当地社保、福利政策等因素的前提下,引入工资倍率指标,以工资水平替代人工成本指标进行说明。例如,第一家企业的人均工资为63260元,在18家企业中属于较高水平,但因为其所处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其工资倍率相对不高,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企业5的人均工资水平基本与第一家企业相当,但由于其所处的西南地区整体工资水平较低,该企业在人均工资能够达到当地人均工资的近两倍,反而付出了较多的人工成本。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是需要在动态的环境中分析与考量的,简单的数据对比并不能说明企业的人工成本高低。只有通过与经济数据、财务数据的结合,才能够成为企业竞争力分析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刘社建.劳动力人工成本上升与经济发展转型——以上海为例[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12):48-54.

[2] 齐海英.新《劳动法》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6):94-95.

[3] 罗 成.我国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6):42-43.

[4] 宋成存.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13(9):67-69.

[责任编辑:胡 冰]

猜你喜欢

人工成本
浅析企业优化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浅谈
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措施探究
巴西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点及防范
多维人工成本管控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人工成本管控用工总量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
企业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的探讨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中国石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