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

2014-10-27徐云

北方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徐云

摘要:目前,独立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办学实体存在各种财务风险,如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缺口大,贷款风险不易控制;生源不稳定,经费来源不确定;财务核算未真正独立;会计制度核算方法不适用;收益分配无标准等方面。为有效防范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发生,首先,创新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其次,建立适合独立学院体制的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体系;最后、创新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管控。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143-01

当前作为非政府投入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从性质上来说,独立学院既不属于普通的公办高校,也不完全属于民办高校,它是一种介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办学实体。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规范,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办学体制不够合理,产权归属不清等。反应在财务管理上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缺口大,贷款风险不易控制;生源不稳定,经费来源不确定;财务核算未真正独立;会计制度核算方法不适用;会计主体不明确;收益分配无标准等。目前,各独立学院仍是各行其是,存在许多不规范和漏洞,从而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风险。本文剖析这些问题,对促进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规范有序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财务信息失实的风险

1.资产不过户,产权归属不清。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虽已按国家规定取得了法人资格,但出资者投入的设备、土地资源、无形资产基本没有办理过户手续,加上母体高校投入的实验室、图书馆、师资及教学管理品牌等有形、无形资产都属于共享资源,不能分清产权关系。使得独立学院财务账上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其学院现有规模极不相称,财务报表未能完全反映客观实际。

2.财务核算未真正独立。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法人代表基本由出资方的法人代表兼任,即同时又是母体学校的法人代表或是合作方的法人代表。在会计人员的安排上,有的就由出资方会计直接兼任或会计主管由出资方兼任,这样,独立学院的财务核算实际丧失了独立性。

3.会计制度不完善,核算方法不规范。在会计制度方面,目前独立学院会计核算一是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校会计制度,二是遵循《非营利企业会计制度》。但由于教学体制与母体学校的不可分,实践中基本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并不考虑该项资金的取得或付出的真正归属期,同时,也没有考虑当年应收未收到学费、住宿费和收到以前年度的学费、住宿费的会计核算问题。

4.会计报表不全面,披露对象不全。目前独立学院只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情况表。

(二)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缺口大,贷款风险不易控制

独立学院没有财政拨款,由于其投资体制、管理形式、利益机制等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很难吸收到民间资本。

(三)内部控制不健全,投资风险大

由于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循,在学校成立初期,往往需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盲目扩大校园面积,却忽视了学校教学成本,忽视了投资回收期,加大投资风险。

(四)预算管理风险

由于独立学院整个管理体制不健全,母体学校、理事会、独立学院院长、财务部门负责人几个层次职责权限不明确,有的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预算管理体制缺失或滞后,存在不编制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完整,不执行预算或预算执行不坚决,预算控制力度不够等现象。

(五)生源不稳定,学费收入不确定造成的经营风险

独立学院的日常经营活动主要是招收学生,收取学费、住宿费、代办费等,并用于支付各种日常费用。基本没有政府财政的支持,近几年,虽然中学生升学率逐年增加,但独立学院招生人数却是下降的,据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发布的《2011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中小学毕业生人数皆呈下降趋势,未来几年高考生源相应进一步减少,高校生源争夺将更加激烈。

1.选择新的合适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决定因素是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独立教学组织形式,宜选择“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采用统一型教学组织形式,宜选择“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

2.建立新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为了保证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建立健全董事长经济责任制,董事长对独立学院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董事会决定独立学院重大的财务决策事项,院长受董事会的委托负责日常财务管理,作为独立学院行政机构的财务部对院长负责。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财权进行分解,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保证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规范化,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3.构建新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时,一般有“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复式预算法”等,独立学院根据自身实际,采用“零基预算法”,即根据每年学院的工作计划和学院统一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的预算,对一些重大项目的预算不紧要包括当年的预算,还应包括其后2-3年的指导性预算。因此,为保证预算的前瞻性,独立学院还应编制滚动预算,以利于综合平衡。

二、建立适合独立学院体制的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体系

(一)建立与独立学院体制相配套的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体系

1.固定资产的核算: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针对目前作为投资方出资的固定资产产权的转移,难点是需缴纳的过户税费,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特殊政策免去这部门税费,作为对教育发展的投入。这部分固定资产视同独立学院成立后自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核算:每学年开始时,根据学生的注册和报到人数情况,收费标准等基础资料统计学生应缴的学费、住宿费收入并确认为收入和应收账款。每当遇到学生退学、减免学杂费时,可根据实际退费金额调整相关科目。每年年末,根据应收账款(学费、住宿费)的余额计提坏账准备。

3.建议增设“实收资本”科目,专门用来核算投资单位投入的货币资金、材料、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建立完整的会计报表体系建议增加“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明细表”、“结余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基建项目明细表”等

(二)创新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管控

独立学院的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环节,风险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筹资方式组合差,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产权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以内控为基础,依托独立学院现有的政策环境,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环境。独立学院采用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借鉴企业治理结构的经验,在独立学院环境建设中,出资者不得干预学院的办学活动,学院办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由校长来具体执行。同时加强董事会的控制力和相应的监督作用,保证其对学院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

2.筹资风险的控制,严格授权审批控制,学院内部各级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和批准控制才能执行有关经济业务,特别是重大的筹资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鉴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定,贷款额度不得超过学院偿还能力,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经最高决策机构讨论通过后决定。

3.投资风险的控制,对独立学院未来的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研究、评估,各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监督。

4.加强预算风险的控制。预算是独立学院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坚持保证教学经费、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突出当年重点项目,兼顾一般项目的原则。学院内部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级预算的编制,报财务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由财务部门统一编报全院年度预算报董事会审批。预算一经审批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5.加强结余风险的控制。独立学院虽然带有公益性质,但社会资金毕竟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出资者要求“合理回报”也是允许的,实际工作中,独立学院对结余的分配应制定相应制度经董事会审批进行分配,同时结余分配应不损害学院和广大师生利益的基础上,按董事会制度的分配方式和比例进行。

[责任编辑:方 晓]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