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演化与升级路径分析

2014-10-27高碧凤彭伟辉

北方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成都市

高碧凤 彭伟辉

摘要: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经历了“奠定和夯实基础期”、“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期”、“制造与研发融合期”三个历程,其以外资企业、台资企业、沿海地区企业、国防科技企业为主体,形成了多个产业链条和多层次产业结构。文章在分析产业发展优势、机遇、挑战的前提下,探讨了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演化与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演化与升级

中图分类号:TN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084-01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成都市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政策,紧紧抓住IT龙头企业调整全球布局的难得机遇,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政府服务和城市魅力,吸引了大批国际IT企业巨头入驻,成都IT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形成了集成电路、软件、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整机制造和信息服务等六大产业集群。

一、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IT产业在成都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积淀。自建国初期的国家电子工业投资项目,到国家“三线建设”的国防电子工业布局,到西部大开发以来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再到灾后重建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进驻,成都IT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过程。

奠定和夯实基础期(1949-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前成都以电子元器件、电子装备产品生产为重点,是传统的电子工业(EI)时代。新中国建立后至“三线建设”前,是成都市电子工业的奠基阶段,“三线建设”时期是成都市电子工业形成配套体系的阶段,改革开放至西部大开发前是成都市电子工业调整改造阶段。

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期(2001-2007年):以芯片、通信设备和软件生产为重点,是典型的电子信息产业(IT)时代。这一时期又分为支持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2001-2003年)和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新的产业链(2003-2007年)两个阶段。

制造与研发融合发展期(2008-2013年):以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为重点,进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时代。在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考验后,成都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决心。为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向发展空间更广阔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跨越,正式开启ICT产业发展新时代。

二、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征

成都IT产业以外资企业、台资企业、沿海地区企业、国防科技企业为主体,形成了多个产业链条和多层次产业结构。

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产业。近几年成都IT产业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富士康成都产业基地、戴尔(成都)全球旗舰基地等的建设,使成都在全国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亮点。2012年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729亿元,实现增加值397.5亿元,增长40.4%。

轻薄短小产品比重大。多数产品重量较轻,单位产品价值高,如电脑芯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应用软件等,适应空运的轻薄产品比重大,便于利用航空线路运送至世界各地。

集成电路产业链条日益完整。英特尔落户成都带动了国内外有关芯片业上下游企业到成都办厂,聚集了中外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加上配套的中小企业近百家,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形成了包括从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到芯片封装测试、元器件生产,再到终端产品组装、总部销售、售后服务和人才培养的产业链。

笔记本电脑集聚规模国内领先。成都已经形成1.3亿台笔记本电脑生产的能力,成为继江苏、上海、广东后第四大便携式电脑全球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带动了上百家配套企业跟进,涉及行业包括显示设备、电池模组、机壳模具、连接器、测试设备、物流配送等,部分配套企业布局已经延伸到了成都以外的地区。

软件产业初步占据国内制高点。全球软件20强中有13家、服务外包20强中有5家在成都已有投资项目,成都已成为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成为承接和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新高地。

产业布局合理且集聚度较高。成都高新区是IT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已集聚以英特尔和德州仪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富士康、戴尔、联想等跨国企业为龙头的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延伸聚集了峻凌国际TFT-LCD模组代工及LED封装、中建材液晶玻璃基板、冠捷、TCL液晶电视等上下游项目;集聚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通讯龙头为代表的研发中心;集聚IBM、SAP、赛门铁克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

三、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发展优势。市场空间优势:中国和四川省的政策支持激发了市场空间;成都作为信息化先行城市创造了市场空间。综合成本优势:成都的地价和房价较低、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且稳定性高、能源和原材料平均价格较低、各类服务的价格较低等,形成了成都IT产业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产业承载优势:从空间承载力看,成都市平原面积占有较大比重,适合集聚人口和产业,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的天府新区,将“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看,成都市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比较丰富,成都金融资源较丰富,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集聚度最高的城市。环境创新优势:IT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成都市政府实现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服务、从基础性保障到高质量、全方位优化的转变,锻造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服务队伍,形成了创新的理念、体制和方法。

发展机遇。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呈现出高端化、前沿化和融合化趋势。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并强调“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成都在构建IT产业体系架构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多个具有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多层次、宽领域、长链条的发展格局,为成都创造了可以在产业门类上广泛选择的巨大空间。在全球注重环境保护,中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推动IT产业发展模式的重组,促使IT产业不仅自身要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而且要为国内外的低碳绿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产品支持,这将给成都拓展产业领域、加快产业升级带来许多契机。

面临挑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成都在产业实力、产品档次、配套协作能力、投资环境、服务质量等方面尚存不足。当前,成都的IT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层次不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环节,配套能力不足仍是成都IT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伴随着市场快速变化、IT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IT企业对通关和物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有着更高的期望。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这个产业价值链来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仍是成都IT产业发展的瓶颈。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厂区和员工居住区周边餐饮、娱乐等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仍存在不足,整体服务水平亟需提高。

四、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演化与升级路径探讨

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的路径。成都IT制造业要改变目前以OEM和来料加工为主、以生产中低端IT硬件产品为主的格局,加快发展技术含量更高、品质更精细、附加价值更大的产品,必须走“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之路径。IT制造企业必须积极追求产品高端化,政府要支持IT制造业走向高端化,大力倡导和建设良好的消费文化。

软件业品牌影响力国际化的路径。一是通过招大引强和培育本土企业相结合,加快培育百亿级特大型软件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二是充分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车等产业发展带来的软件服务需求,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通过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撑,加强产业整合,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四是强化成都软件产业体系建设,为信息化推进提供足够的产品和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服务保障,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

信息服务业深度融合化的路径。“两化融合”、“四化同步”是信息服务业深度融合化的总体路径。要做强做大信息服务业,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四化同步发展。以汽车、石化、机械装备、冶金建材、食品加工、制鞋等成都的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产业链协作能力。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为重点,实现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实现信息化优化城市化;以信息化与农业融合为重点,实现信息化加速农业现代化。

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化的路径。成都IT产业自身发展要不断优化升级,注重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同时,围绕推广IT技术和产品,促进其他产业和领域走绿色低碳化发展之路,大力开发节能、节材、高效、高质的新产品。

空间布局拓展优化的路径。树立“大区域”、“大成都”、“大四川”乃至“大西部”的理念,建立成都与德绵广遂内乃至重庆、西安之间的合作机制,在更大区域布局成都IT产业,沿着巩固提升核心区域—成都高新区,拓展布局天府新区,延伸布局“后方”区域—德绵广遂内等腹地,合作布局省外区域—重庆、西安等城市的路径,实现空间布局拓展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 鸿,等.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3):36~37.

[2] 陶曼晞.演化经济学研究动态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3(3):249~250.

[3] 蔡志勇.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3(5).

[4] 张 敏.熊彼特以来的演化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J].商业研究,2012(6).

[5] 杨树旺,易 明,肖建忠.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模式[J].宏观经济研究,2008(1):31~35.

[责任编辑:方 晓]

猜你喜欢

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数看成都
数看成都:2018年1~9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数看成都:2018 年1~8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数看成都:2018年1~7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数看成都:2018 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