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探讨

2014-10-27董丹萍

北方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哈尔滨

董丹萍

摘要:为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中俄经贸合作,实现到2020年中俄贸易达到200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我们提出创建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的政策建议。构建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可加强人员、物资、资本的自由流动,可成为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中俄区域合作的大发展。

关键词:中俄贸易;哈尔滨;自由贸易园区

中图分类号:F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008-01

一、创建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国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日益增进,中俄经贸往来已愈加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日益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贸规模偏小、贸易秩序比较混乱、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程度低、经贸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传统的经贸合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经贸发展的需求,急需转型升级。中俄经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制度化的保障,但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时机尚不成熟,如何深化中俄经贸合作,选择的办法之一就是在两国国内建立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园区。所有国家都可以到自由贸易园区来自由投资和贸易,以此做一个对接的小窗口,打开中俄两国的交易市场甚至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贸往来。与此同时,借助自由贸易园区的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南方的企业和产业借助黑龙江区位优势平台进行南北互动,到中俄自由贸易园区来投资建厂,推动中俄的经贸合作与投资,尤其是加快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最终拉动中俄的经济快速崛起。

(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需要

哈尔滨是国家重点老工业基地城市、东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黑龙江省的“龙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处于重要的支撑点地位。建立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将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东北北部重化工业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里国外的资本、哈尔滨的工业基础及科技人才等将进行新一轮的整合,这必将改变老工业地的传统产业结构。同时它将会有力地促进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也可为全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通过建立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培育经济中心,产生聚集、辐射、带动效应,哈尔滨作为“圆心”,发展本地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带动影响周围地区的改革进步。由此可见,哈尔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哈尔滨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纵观哈尔滨近几年的发展,自提出建设“八大经济区”规划以后,哈尔滨市就对其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快速响应。随即成立了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领导小组。另依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香坊区分区规划》(2006-2020年)分析,政府已将香坊地区用地进行功能和资源整合,提出香坊工业新区“三轴、六区、一心、一带”的总体布局结构。结合哈尔滨未来规划以及作为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已有的“三大动力”等工业实力,哈尔滨正有意在此基础上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等发展。

于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国各省市的积极申请,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省份,并享有与俄罗斯比邻的独特地理优势,更应发挥其优势特点。与此同时,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第一大城市省会,具备符合时代进步的未来规划战略。其应凭借先进的物流运输体系与地域优势,借鉴本省内其他地区对俄经贸发展经验,共同构建对俄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积极起带头作用。对内为南方地区提供与俄贸易的交通物流条件,对外为俄罗斯及整个东北亚地区各国提供进入中国大门契机,从而扩大中俄两国的经贸往来,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发展。

二、创建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地缘区位基础

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与俄罗斯毗邻的最大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经济重心。在空间结构上,哈尔滨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西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相连,东达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群(由海参崴、东方港、纳霍德卡等港组成),南接东北地区南部港口群(由大连、营口等港组成),并集水、陆、空交通运输为一体,四通八达。在地理运输上,哈尔滨是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地理中心、运输中心。首先它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其次它是我国东北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开放城市的连接点;并且它也是滨州—滨绥、哈大、哈黑4条铁路的结合部。哈尔滨汇集4个方向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整合放大整个东北地区以及东北亚区域的经济信号,形成辐射源,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和牵引作用,是实现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区域经济融合的最佳着力点。

(二)经济基础

哈尔滨在过去4年中,生产总值均保持在13%以上的增长速度。并于2013年一季度,全市实现GDP795.4亿元,同比增长8.1%,GDP在10%以内的增长区间平稳运行且略有提升。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并稳定增长,目前已占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的2/5。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其拥有“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一批知名重点企业,以及一支数量众多、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四大主导产业,民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生物、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社会文化基础

哈尔滨是一个工业城市又是一个商业城市,金融业发展早,教育、文化、建筑、文明等具有特色,积淀丰厚同外界联系也很广泛,科技实力较强。全市拥有49所高校、400多个科研机构、125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每年的专利申请超过3000件,科技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9位。拥有科技人员45万多名、两院院士37名。与此同时,哈尔滨高校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的俄语人才,并与俄罗斯各大高校建立良好的姊弟院校关系,通过两国优秀的大学生彼此交换到对方国家深造学习,来增强人才储备。而被誉为“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市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综合实力,几乎是所有俄罗斯学生的申请首选,这为中俄两国的青年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加强了哈尔滨与俄罗斯的关系往来,进而有利于促进中俄两国的进一步发展。

三、创建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的模式选择与政策需求

(一)模式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动力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构建黑龙江省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可将哈尔滨设为全面发展对俄合作的中心地域载体,同时对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进行升级建设,并将黑河、抚远、东宁等边缘地区划入自由贸易园区范围,即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地域载体,以绥芬河、黑河、抚远、东宁、满洲里等地区为辐射星状地区,最终打造为复合型的、多功能型的、创新型的一个自由贸易园区综合体。全面建设为对俄交流中心、对俄商贸中心、对俄合作总部中心和东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成外向型产业集聚区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枢纽。

而就目前哈尔滨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其构建对俄自由贸易园区的管理模式可参照上海自贸区的模式,即“准入前国民待遇模式”和“负面清单模式”。哈尔滨构建对俄自由贸易园区可将国民待遇延伸至投资准入阶段,即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给予本国投资者的待遇,同时以清单方式列明与外资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这些清单可由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若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采取该管理模式可使外资企业对照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项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此外,可在贸易园区内设立独立行政管委会对相关机构进行精简汇聚,扩大单个部门管理业务范围,将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单个部门管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从而最大限度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该自由贸易园区亦可在金融、税收等领域进行升级,设立特殊保税政策区域,并规定凡是符合相关法律文件的入园企业均可享受零税收政策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一列优惠措施。

(二)政策需求

具备完善健全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哈尔滨自由贸易园区构建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保证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企业能够在经济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国家以及黑龙江省政府应给予涉及到多方面的政策优惠,包括法律政策支持、金融政策支持、财税政策支持、服务政策支持等。同时各个政策间不仅要协调统一,更应相互配合,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形式为创建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提供必要保障。

首先,有必要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适合哈尔滨自由贸易园区金融市场建设的监管法律体系,完善现有诉讼机制,扩大仲裁机构的业务范围,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环境。其次,自由贸易园区的试点内容应涉及金融政策,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再者,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应给予税制创新政策支持。如就近和香港比较,香港是自由港没有流转税,只征收所得税,而且税率比较低,为16.5%,但内地不仅有增值税、消费税等,还对国内企业征收25%的所得税,且外国企业在境内投资所得一般也需缴纳10%的预提所得税。因而从这一点来看,哈尔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必须从降低企业税负上着手。最后,政府可适当给予加入自由贸易园区的中小型服务贸易企业一定比例的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因为哈尔滨对俄自由贸易园区的设立符合国家加强服务业的长远目标,且从上海自贸区的良好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目前已占上海GDP的60%,因而贸易园区将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孵化器,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赵传君.关于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

[2] 唐朱昌.加快新时期中俄贸易发展的思考——兼谈上海发展对俄贸易的若干意见[J].世界经济文汇,2001(2).

[3] 李秋斌.从比较优势与互补性看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及前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责任编辑:方 晓]

猜你喜欢

哈尔滨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静听花开
The Origi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uperstitious Taboos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倘若,爱在哈尔滨
三等奖获奖名单
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