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式”转换论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创新

2014-10-25尹建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武装部普通高校范式

尹建强

(河南师范大学 军事教研室,河南 新乡453002)

国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对知识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由于他的教育对象特殊性,决定了他的教育理论要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是以创新为前提,这就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以新“范式”代替旧范式,促进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健康发展。

一 用“范式”转换论求索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

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范式”的转换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S·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中,第一次提出“范式”(Paradigm)和“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的概念。“范式”的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

托马斯·S·库恩的“范式”转换论模式:

从托马斯·S·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中不难看出,要完成“范式”转换,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就必须改变思维方式,不拘于既有的理论,以新颖、独特的方法卓有成效地解决常规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范式”。这就是创新。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一般是在过渡期才被推崇,一旦一种“范式”被稳固下来,人们往往就趋于保守、不宽容,固执的用传统的理论方法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当遇到一些传统的理论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这种情况就叫做出现“反常”,此时传统的理论方法逐渐丧失了它对“反常”问题和其它概念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时大家公认的理论方法就陷入“危机”,于是人们开始普遍地抛弃传统的理论方法,转而接受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理论以便解决新的问题,这时便产生了“科学革命”完成“范式”的转换。若墨守成规,固执不变,这种理论的生命力也就消失了。库恩认为,从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的转变需要立场、方法、观点的彻底改造[1]P1。

学习和解读“范式”转换论,就是借用“范式”转换论的模式,科学、系统、现实的去分析和研究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找出制约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因素,启发我们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创新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的思维方法,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找到造成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实中出现“反常”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认识和解读“范式”转换论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的出发点和目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实需要我们求索创新之路,创新就是寄希望于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法,使我国的国防教育理论,特别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当今国内外新的国防教育理念、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实践经验,以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现跨越性的发展,满足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 分析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范式”中的“反常”及产生“危机”的原因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P3依法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法律赋予高等教育神圣的职责与义务。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与其他学科门类教育一样,具备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目的等,属于学校正常的教学范畴。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却背离了人们的初衷。

(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隶属关系是产生“反常”的主要原因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国防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国家安危意识和民族生存感,强化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树立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现代国防意识。按照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2003—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的建设。要把学生军训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确保人员、内容、时间、质量的落实。”(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2003—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按通知精神,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合署办公,实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职能。其机构形式实行一个单位两个牌子,对外称武装部,对内是军事教研室。但事实并非如此。

班组建设作为企业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要针对目前班组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新形势下的班组建设必须从精细管理入手,创新机制载体,丰富创建内容,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紧贴一个中心,健全两项机制,狠抓三个内容”的“123”工程,最大限度地激发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建热情,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问题,我们以北京24所“211”院校为例,对其国防教育在学校的隶属关系做一个定量分析。

北京24所“211”重点院校国防教育隶属关系情况表

北京24所“211”院校中将国防教育划归学工部(武装部挂靠到学工部)的13所,占比例的54%;由学工部独立承担(取消武装部)国防教育的7所,占比例的29%;由保卫处承担(武装部挂靠到保卫处)国防教育的2所,占比例的8%;继续由武装部承担国防教育的2所,占比例的8%。若将武装部挂靠到学工部的数与学工部独自承担国防教育数相加,学工部承担国防教育的数达到83%之多。从三者所占的比例来看,首先否定的是武装部和保卫处。

这在“范式”转换论中称之谓“反常”。如何解释“反常”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不妨引用塞缪尔·P·亨廷顿对“范式”的构建和它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作用的论述,在这个问题上亨廷顿引用J·L·加迪斯的话说:“寻找穿过所不熟悉的领域的道路,一般需要某种地图。”一个“范式”就如同一幅地图,它们“都是一个抽象”。我们需要“范式”这样一幅地图,就在于“它既描绘出了现实,又把现实简化到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目的。”(《国防教育法》)

目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范式”地图: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问题所在。那就是学工部、保卫处实施国防教育时,和武装部一样同样存在着职能上功能问题。原因很简单,在隶属关系上学工部、武装部、保卫处都归属于党委领导,不具备教育职能。出现这种“反常”,问题就在于人们固执的用传统的理论方法,思维模式去面对发展中的国防教育工作,对国防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被动的去应付,缺乏创新意识,严重的制约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校将国防教育划归武装部具体实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当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人们又用简单的以改变国防教育隶属关系试图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北京24所“211”重点院校采取将国防教育划归学工部做法自然有他的道理,那是否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2003—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中关于“切实加强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的建设。”的前提假设就不存在了呢?这就看如何理解了,只有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将政策性指导和国防教育实践有机的结合。

(二)传统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范式”中的“危机”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普通高校武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隶属关系上他应该属于学校党政部门,在职能上他也应该与军事部门挂钩。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若仅仅是完成2-3周的军事训练,那将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划归武装部无可非议,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隶属关系也是正确的。但《大纲》将国防教育分成两部分:军事训练和理论课教学,并明确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内容来讲,军事理论课程应属于高校公共课的范围。武装部属于党政部门,为满足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他又要往教学上靠,这就是层级错位,功能紊乱。现有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范式”已无力解决许多“危机”。

对此许多高校也在试图解决这些“危机”,因受传统理论模式的制约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从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的转变需要立场、方法、观点的彻底改造。如果我们仅仅以合并、挂靠等形式试图解决国防教育中所暴露出的新问题,就等同于在一个大系统下将某一层级子系统照搬到其他层级子系统中,层级错位可能产生假象。而且层级错位越严重,产生假象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结果往往本末颠倒,事如愿违,反而使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问题更加复杂化。

三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需要立场、观点、方法的彻底改变

创新是超越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理论,以新颖、独特的方法卓有成效地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创新是进入新过程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的集合体。换句话说,创新就是一个不间断地实践的创造性过程,创新需要观点、方法的彻底改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3]创新包括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需要主动地对自身结构做出相应的调节。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理论指导思想,应逐渐从被动接受国家具体指导,过渡到根据国家对国防教育发展的宏观指导,主动地、科学地选择自身发展的方向,保持自身科学的发展规律。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组织结构图:[4]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是两个班子的双向领导,这样的领导机制,虽然突出了国防教育“国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但忽略了普通高校自身的特点。实际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和国防教育同样存在这种模式,但体育教育调整的很好。

理论创新依赖与思维方式的创新,思维方式包括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理性思维是一个严密的逻辑过程,在理论发展处于量变的缓慢积累阶段,理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在特定的理论模式下不断扩张认知范围。当旧“范式”与新实践经验发生尖锐冲突而陷入困境时,理性思维就无法摆脱这一困境而超越自身,因为理性思维要在特定的理论规约下展开逻辑推理,是一种程式化的运作。因此在“范式”转换过程中,直觉思维在创新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冲破一切旧“范式”的约束,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审视认知对象,完成“范式”革命[5]。

国防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国防教育的本质、基本规律、法律依据、政策规定、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论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其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使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科学化和规范化上来。国防教育理论科学化和规范化是以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定性、归类为前提。舍弃这个前提和假设,其他就无从谈起。我们谈了几十年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等建设,至今没有谈出任何结果,就在于此。

国防教育的定型与归类问题决定了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隶属关系,隶属关系又决定了国防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决定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所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是保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所以,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新的“范式”结构模式:

这种模式不一定科学,但可以尝试。普通国防教育理论的“范式”转换需要我们敢于创新:一是对于新的问题的新的思考方式;二是它可以作为一个原则解决现存原则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是新的“范式”需要我们通过旧的“范式”才能把握;四是新的“范式”与历史吻合,并可以解释旧“范式”。

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是“范式”的转换过程,迫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走学科发展之路,确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名称,是名正与言顺的关系。我国六所普通高校在招收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时都以“国防教育”来命名,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是国防教育学科意识的体现。我们完全可以参照“教育学”和“军事学”来确立国防教育的具体学科名称,以学科建设的标准规范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只有这样国防教育才能够真正完成“范式”转换,从根本上解决普通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是存在的“危机”。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发展过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本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核心仍是个“新”字,即现代意义上的“创新”,他囊括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库恩的“范式”转换论从哲学的角度描绘创新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可应用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昌盛,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集团不得不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只有创新才能满足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1]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姚介厚.回眸20世纪的分析哲学与相关的科学哲学[J].北京:国外社会科学,2001.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39.htm

[4]毛美力.21世纪初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转型的构想[EB/OL].http://www.sz81.org.cn/?mod=news&act=detail&id=812.

[5]孙国强.创新哲学的基本范式[N].贵阳:贵州日报,2002-08-22.

猜你喜欢

武装部普通高校范式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武装部落实民兵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思探索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