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2014-10-22司怀忠王迪

经济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问题与措施经济责任审计

司怀忠 王迪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具体审计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目前审计模式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和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才能保证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责任审计效果。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9-144-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机制在我国不断的建立和发展,作为整个教育龙头的高等教育也步入了市场,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之下,我国高等学校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也在日渐频繁。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及所属有关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学校正常教学科研负有领导责任之外,也在高校资金及资产在管理方面担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为此,积极开展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对如何评价高校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也对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深化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维护高校正常经济秩序、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国家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1996年开始,国家教委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文件要求,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了内部审计工作,而后,教育部于2000年、2004年、2011年又陆续发文,全面展开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逐步规范并完善了项目及内容。目前,随着我国高校对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度的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正在从问题的发现者这一角色逐步转变为改革的推动者,其在高校发展中的责任与意义日益重大。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目前,尽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在我国高校得以全面开展,但大多高校负责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意识不强。首先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不够重视,单纯依赖学校的财务部门把关,未将审计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程序。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够重视,甚至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组织对领导干部不信任,进而对审计过程产生抵触情绪不予以正常配合。在具体审计过程中,某些审计人员也会因为被审计人员都是负责人,为此常常会有畏难情绪,担心自己如果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太过严肃认真难免得罪人,从而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没有深度,对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报告的表达中模棱两可甚至避重就轻,使得在高校领导中存在的经济责任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无法真正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的作用。

2.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先离任后审计”模式存在的弊端。这一“先离后审”模式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这种模式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其一是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高校领导干部考核之间相互脱节的现实情况,这也直接导致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的审计过程中搜集证据、核实材料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得出真实全面的审计结论。其二是在落实审计结论与审计整改阶段,“先离后审”模式导致高校领导在已经实现交替的情况下,对审计查出的问题, 被审计人员已无法再代表原单位接受审计处理,新任领导会认为所需审计整改问题是前任的责任,对审计结论不能真正予以重视,无法积极整改,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从而难以起到监督与考核高校领导干部的真正作用。

3.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利用系数不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取决于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目前,有两方面的情况制约着经济责任审计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一是审计公告制度尚不完善,是否向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存在任意性行为,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其二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仍未真正纳入高校领导干部考核事项,其审计结果报告未被纳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以上两方面大大影响到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

4.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与范围、评价和责任界定标准不统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高校自主办学权利在逐步加强,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在日益扩大,教育资源配置形式也在不断增多,经费支出项目繁杂,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甚至涉及到办学效益、科技成果转让、校办产业等情况。现行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对审计评价的原则及标准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的支撑,各种审计规范单纯适用于对项目及单位整体的审计调查,但在经济责任审计是偏重于对人,因此在某些方面无法相适应。在责任界定方面,目前的审计项目界定标准无法做到精确划分集体与个人、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的责任,同时,在审计评价标准方面,目前仍缺乏定量分析依据,未能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客观评价标准,造成对高校领导干部决策程序、决策失误不能进行科学评估,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果。

5.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在高校中对其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政策性与专业性很强,同时也是责任重大、高风险性的一项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紧密影响到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随着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加强,目前确实存在审计人员素质无法适应新形势的现实问题,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不利局面,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的措施和建议

1.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重视程度。首先,要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上加强建设,使其审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只有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正常轨道,才能真正树立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通过制作审计网站、组织干部不定期学习等措施加大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学校教职工与学校领导都能充分了解审计部门的工作,从而形成高度重视与积极合作的良好氛围,只有得到高校领导和教职工更多的关注与了解,才能于激发高校领导干部的责任感,被审计单位才可能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

2.进一步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逐渐杜绝“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近几年来,在国家审计署的大力推行下,审计公告制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公告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述职报告内容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内容与结果全部公开。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领导及相关人员及时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容及程序,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尽量做到主动防范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审计公告制度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讲,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接受社会群众监督的过程。对高校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要逐渐杜绝“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在对高校领导的考核、奖罚与任免中,要把经济责任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要有计划性,应在领导干部调任或离任前几个月进行,在任期内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避免将问题遗留到下一任而导致整改质量的低下。

3.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效率,加强审计监督的作用。在高校中对领导干部实施全面地经济责任审计,其目的就是通过审计监督为评价高校领导干部提供可靠依据,为此,必须充分重视审计结论,有效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首先,必须逐步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归入被审计人员档案之中,在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考核使用中,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作为一项重要的依据。其二,在对高校领导干部的任用中,要确实坚持先审后用、审用结合、先审后离的原则。重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实际成果,经济责任审计为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提供必要依据。其三,对审计建议的落实和信息反馈情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审计意见和建议对被审的高校领导干部确实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通过审计整改过程,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加强学校内部经济管理,积极防范各种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有效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廉政建设。

4.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改进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随着高校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责任的加大、任务的加重,审计方法也需积极创新。首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有计划性,清晰各审计程序的重点内容,既要重视被审人员任期述职报告,更要根据实际需要听取教职工意见,采取查阅分析会计资料、内查外调等多种形式,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合理性。其次,要不断完善审计手段,重视定量分析依据。在审计抽样中,采用科学手段尽量减少误差,并确保不要遗漏重要事项。

5.推进高校审计队伍建设,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高质量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首先,审计人员要政策性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够认真遵守廉政规定和职业操守,坚持审计工作原则。其次,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专业培训及后续教育,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知识空间,只有成为多通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才能在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面对纷繁的各类资料,准确而完整地找出问题,作出正确客观的审计评价。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对高校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顺应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形势的需要, 对高校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新一轮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将责任更大、任务更重、难度更高,为此,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审计结果运用、尽快建立“先审后离”制度、改进审计质量控制手段都是审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总之,积极采取多种配套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有效提升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是我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也将极大地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骏修.沈国强教育审计工作手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 卢传锋.试析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优选.财会月刊(综合),2008(10)

[3] 管素英.天津市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研究.会计之友,2008(8)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务部 河南郑州 450001)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问题与措施经济责任审计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