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经济体发展与国际格局多极化

2014-10-22李雪

经济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经济体经济

李雪

编者按: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低迷、债台高筑,新兴经济体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承认这个世纪将见证新兴经济体的强势崛起。{1}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将如何通过贸易和金融实力重塑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局?新兴经济体在这一进程中面临着哪些风险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兴经济体该如何应对?就这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汪巍先生。

记者:汪先生,您好!今天采访您,是向您请教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请您谈谈“新兴经济体”主要指哪些国家和地区?

汪巍:好的。我们知道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低迷、债台高筑。美国经济复苏过程跌跌撞撞,增长缓慢;欧洲正处于十字路口,虽然已经采取了艰难的步骤,但至今仍未跳出主权债务危机的怪圈;日本在金融危机过后又遭受巨大灾难,经济复苏面临严峻考验。

而在2000—2008年期间,新兴经济体迎来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继续其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印度也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拉美地区也开始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全球经济舞台当中,人均GDP连续多年增长幅度超过3%。“金砖五国”(BRICS)成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2000—2008年期间的全球经济增长中,BRICS贡献了30%,与之前十年相比提高了14%,{2}而G7的贡献率则从70%下降为40%。BRICS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如今已达到13%。

记者: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汪巍:过去的20年,世界目睹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生产、贸易以及金融领域的成长,它们快速地与全球市场融合,同时也引起了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95年的30%跃升至2010年的45%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所持有的财富和金融资产也大幅度增加,外汇储备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它们的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形式的资产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3}然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经历了种种挫折。

上世纪90年代初,新兴经济体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开始重塑未来的全球经济与政治。首先,印度1991年举行的选举将纳拉席哈·拉奥(P.V.NarasimhaRao)推上了权力的宝座,印度开始推行经济自由化、积极参与全球化。其次,中国加快了自1978年就开始的经济改革的步伐,创造了连续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再次,1990年纳尔逊·曼德拉(NelsonMandela)总统将南非带入了国际舞台。这一系列事件汇集在一起,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标志着全球化新纪元的到来。

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衰退3.8%,失业率达10%,同年日本经济更是衰退5.4%,为所有发达国家之最;欧元区同样未能幸免。但是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这场危机验证了他们的崛起不可避免。在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新兴经济体平均增长率为1.5%,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在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经济保持了8.7%的增长,印度为5.6%,印度尼西亚也高达4.6%,新兴经济体扛起了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重任。在此背景下,由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共同组成的G20取代过去一直把持全球主要经济政策走向的G8,成为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常设性论坛,象征着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中,新兴经济体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4}

在全球经济格局演变过程中,在1500年之前,中国和印度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先者地位,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取而代之,二战之后美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与欧洲、日本共同引领着全球经济兴衰。但是如今这一体系已经松动,那些过去曾被挤到外围的新兴经济体正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从而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改变。

记者: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哪些影响?

汪巍: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总有一些国家领先,又让位于新来者,再又被别的新来者超过,历史的变迁就是这样。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将推动全球经济重心不可避免地东移和南移,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朗。全球经济增长引擎意味着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辐射效应遍及整个高收入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该国的经济政策对于全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这就要求与其竞争对手相比它能创造更高的生产率和更快的GDP增长率。

从2002年开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发达国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9年和2010年金融危机期间他们更是完全支撑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发达经济体的贡献率分别仅为0.04%和-0.07%。

记者:在金融危机打击之下,新兴经济体为什么能够对全球经济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力?新兴经济体是如何通过贸易重塑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局的?

汪巍: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通过加强南南贸易推动世界经济增长,{5}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多极化趋势日渐清晰。

在过去数十年中,南方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4.6%,至2010年,南方国家的总产出占世界GDP的45%。南南贸易额从1990年占全球总贸易额的7%上升为2009年的17%。在2000—2009年,南南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6%,与前一个十年的14%相比又有新突破。{6}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趋势是由于亚洲工厂的出现、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作为生产过程的最后组装地所推动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南南贸易中扮演主导型角色,该地区的贸易量就占到南南总贸易额的四分之三,而他们与中国的贸易额单独就占40%。中国正在南南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所需的大宗商品源源不断地从南方国家运来,拉美、非洲和中东等南方国家由于出口激增而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制成品的消费,其中许多制成品就是产自中国和亚洲。中国以及东亚各经济体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轻巧地打开了整个南方世界经济增长的阀门,并带动了相关国家的共同复苏。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因此能够不受西方国家普遍衰落影响而强势复苏,进一步通过南南贸易的扩张对全球产生溢出效应,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多极化趋势日渐清晰。

记者: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是否会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汪巍:不同的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同样会带来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国际金融实力与其在全球经济及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极不匹配,但在未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势必会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未来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国际货币体系如何能够适应新兴经济体不断壮大这一不争的事实,减少全球经济运行的风险和波动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在如今的货币体系下,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即使对其国内经济而言是适当的,也可能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灾难。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正受“双赤字”(巨大的国际收支逆差以及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的影响而日趋走弱。目前的担忧是美国可能正在接近储备货币发行国都曾经历过的临界点,在这一临界点上美元的过度发行导致全球对美元和美元资产信心的丧失。历史经验表明,美元统治的终结将如其他国际货币一样不可避免。

新兴经济体的情形则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财政状况良好,债务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大规模增加,国际投资地位显著改善。2010年底新兴经济体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跃升为5.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储备的66%。美国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而新兴经济体则成为主要的债权国。新兴经济体凭借自身雄厚的外汇储备逐渐在国际资本市场显示出影响力,其中以中国、东亚和中东国家最具代表性。

在2009年全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以62.1%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欧元占比27.4%,英镑占比4.3%,日元也保持着3%的比例。未来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成长,依托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人民币毫无疑问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是新兴经济体中最有望成为与美元、欧元并驾齐驱的币种。如今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处于初级阶段,其它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还很少进入各国的储备篮子,因此在国际金融领域新兴经济体可以大有所为,但任重而道远。

记者:新兴经济体在崛起过程中还面临着哪些风险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兴经济体该如何应对?

汪巍:伴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原有的全球治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美国和欧洲在制定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定贸易自由化规则再到建立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合作准则等等,某些行为规范(以国际规则为基础的决策程序、非歧视原则、多边主义和透明运作)成为各国的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虽然经过多次的改革,但仍然是美国在二战之后树立领导地位的产物,如今新兴经济体需要进入全球治理体系并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现阶段充分发挥G20的作用是新兴经济体务实的选择。G20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产生,其初衷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携手共同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2009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可以看作是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转折点,是对既往世界体系内不同类型国家全球治理话语权失衡的积极矫正。虽然饱受抨击,但是近三年来的五次峰会已经使得G20不断演变,从伦敦和华盛顿峰会制定的一系列稳定金融市场计划、监管协调、全球刺激措施到匹兹堡峰会的注重长期宏观经济治理,其关注的问题范畴不断扩大,如全球经济失衡、货币政策、债务水平等,取得的进展令人鼓舞。在未来,G20将继续成为一个重要的协调各方利益的渠道,新兴经济体当立足于该平台,积极创造有利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

然而新兴经济体在G20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它们尚未形成一套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替代方案,对于未来自己将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还未有清晰的认识。新兴经济体内部由于彼此间的竞争和利益分歧,在削弱发达国家对经济治理的垄断特权方面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如改革国际金融治理结构、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发言权和影响力),而在其他方面(如出口市场的争夺等)却很难达成共识,新兴经济体并不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国家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因此新兴经济体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同时,加强彼此之间的经贸联系、深化国际合作,才能增强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记者:汪巍先生,您的谈话使我们认识到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强势崛起,并推动着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通过加强南南贸易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多极化趋势日渐清晰。在未来,新兴经济体还将通过自身不断壮大的金融力量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新兴经济体在崛起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如今新兴经济体需要进入全球治理体系并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汪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注释:

{1}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世界历史内涵和意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2)

{2}提升新兴经济体金融合作大有可为.证劵时报,2011.8.18

{3}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是新增长点.经济日报,2013.4.7

{4}承载厚望,新兴经济体当加强合作.国际商报,2012.9.17

{5}推进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2

{6}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新型南南合作的探讨.对外经贸实务,2011(8)

(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经济体经济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拥抱新经济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