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4-10-22刘雅荣

经济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高校

刘雅荣

摘 要:目前高校经费来源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高校财务工作还存在若干不足。文章在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强化高校财务管理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9-115-02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双重作用下,高校经费的来源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包括传统的财政拨款、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等,而且预算外收入所占比重也呈逐年上涨态势。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使得财务管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人员素质等因素无法与高校财务管理的地位相匹配,存在若干不足。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校安排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和执行的基础是预算管理,其将与高校经费活动的多个方面相关联。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第一,高校部分领导对预算管理机制重视程度不足,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简单地将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等同,预算管理就是将报表编制后就结束了。因此高校实行预算管理,就必须得到高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第二,高校预算编制的方法科学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在预算编制的时候对于支出的确定缺乏科学性,一般采用“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方法来确定。第三,高校预算编制范围不够全面,存在未纳入学校预算的收入,所以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整体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第四,预算执行力度差。部分部门领导只考虑本部门的利益,对于学校其他部门或学校整体利益考虑较少,对开支范围不按实际予以控制。另外,高校预算管理的后续管理机制,如分析和评价机制不健全。

(二)内部控制薄弱,资金管理存在风险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将工作经验与内部控制等同,对内控制度重视不够,甚至不执行内部控制。第二,高校扩招使高校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导致资金管理出现风险,如在物资采购和基建项目等领域的项目论证、决策和监督方面未建立内部控制。第三,内部控制未对预算外资金实施有效管理,导致预算外资金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如部门“小金库”和乱收费等。

(三)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我国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按照核算制度,其用国家财政拨款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以,高校部分员工不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如不能共享固定资产、无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考核机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无序和松懈一旦形成,还将波及到无形资产的管理。因为无形资产在高校资产中所占位置较为重要,高校产出的科研成果就不能得到充分推广和应用,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隐形流失,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四)财务分析工作不到位,风险意识欠缺

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高校扩招,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经济业务也呈现复杂化和多层次化。这样高校的经济决策将更大程度地依赖财务分析的结果。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仅仅停留在报表解释的阶段,仅对特定会计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构及会计科目进行更明晰的解释,未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这样的财务分析就不能对高校的经济决策进行有效的支撑。高校扩招后,建设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银行贷款占了其相当大的比例。部分高校对贷款风险意识不够,在实际中执行“能贷则贷”,未对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予以充分考虑,给高校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年度预算确定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当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零基预算”编制预算,让高校预算管理从分配向管理自然过渡。第二,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实行滚动管理方式,对预算经费进行定员、定额管理。第三,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应当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研究,并使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匹配。第四,高校应建立预算的后续分析和评价体系,主要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合法合理性、资金使用效率等指标进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应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应包含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相结合等内容的内部财务制度,目的是增加高校收入,控制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腐败行为,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资产管理人员,加大资产归口管理的力度,并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第二,为保证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必须建立并完善资产配备制度。高校资产的配置首先要通过校内调拨、投资、出借、出租等方式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利用,目的是提高资产利用率。如果校内资产无法配置的情况下,方可做出预算申请,并从实用性和技术性等角度进行科学论证。第三,高校应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财务部门牵头,与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联合进行盘点,对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资产管理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第四,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和物资管理收发保管台账制度,将固定资产和物资管理的责任人向基层单位和个人予以落实。第五,高校应当对无形资产转让、技术保密制度、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对各类无形资产加强保护,有效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

(四)完善财务分析体系,有效管控资金风险

在市场经济时代,高校的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相关,风险日益增大。所以,高校应当利用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散风险。比如获得贷款时,应首先对高校偿还贷款本息能力予以事前评估,然后科学确定贷款金额,并对贷款时间、期限、金额和顺序等事项进行合理安排,达到减轻高等学校偿债压力,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高校必须完善相关财务分析体系,利用高校发展计划、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对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比较、剖析和评价。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反映高校办学经费筹集能力的财务综合实力评价,如科研活动收入等;二是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等财务运行绩效评价;三是资产负债率等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高校财务部门应当对掌握的财务数据予以充分利用,对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充分挖掘高校内部潜力,为高校的经济决策提供财务支撑。

(五)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建设

作为高校的基础职能部门的财务部,不但担负着为高校进行财务核算的职能,还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财务部门的责任重大。所以,必须加强高校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建设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都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为能与这种要求相适应,高校财务人员必须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财务法律认真学习,尤其是对新出现的政府收支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知识进行学习,并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优化等行为予以鼓励,对高校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矛盾关系予以准确把握。高校财务部门必须在明确财务人员权限与责任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徐青云.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09

[2] 刘晓丽.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与探讨.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

[3] 徐燕,李红湘,关于高校目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0)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