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014-10-21张守峰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格素质素质教育

张守峰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但是当我们谈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即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教师处在教学的前沿,他们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施。而现在的老师大部分并不是过去教育的产物,多数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让这些没有经历过素质教育雨露滋润的教师去实施素质教育,可能是勉为其难。那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一、高尚人格

教师的职业有其特殊性,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立人格与精神的人,而不是机器生产出来的榜样,当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身上具体化、人格化,学生则可以在富于形象性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增强教师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有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育观念

对教育者来说,每位教育者都应本着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良好思想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只会读书应试的书呆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保证教师能够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机制,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树立素质教育的评价观。正确教育观的确立,还需要教师自身去努力。长期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的累积对老师教育观点的改变是障碍,要求老师打破过去一贯遵循的“分数高,则学生好,智商高;分数低,则学生差,智商低”的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本的教育评价观。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需要这个灵魂。因此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首先教师要敢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制定学习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四、教学手段

过去人们对教师的概括: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桌,一块黑板,就是他们的全部。而如今,随着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的信息化,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的引进,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能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完成自己的教学,把声音、文字、图像、動画、影像等不同类型的信息通过老师创造性地安排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容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传统教学形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五、科研能力

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单调性,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传授着基本相同的内容,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而科研工作的实施极大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科研兴校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教育科研就在于让老师掌握科研的方法,以研究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科研过程中接受大量的新观念和新知识。

六、知识储备

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表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是过去老师知识要求的最形象的说法。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系统的专业素养、心理专业知识,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够了解学生,才能够让学生感到在知识的海洋里会有无限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人格素质素质教育
以鸟喻人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漫画之页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