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

2014-10-21王丽萍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意义策略

王丽萍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策略,对于思想品德等学科来说更是非常适用。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实施意见。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意义;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风气有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众多好的社会风气不断涌现之外,也有一些传统封建糟粕、外来不良社会风气进入了大众视野,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导学生,而不是光凭书本的理论来教学,否则就不能让教学接地气、符合实际,也不可能有实际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

1.有利于改变沉闷的教学局面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中学生遇到的难题和困境,使得教和学是两层皮,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就能让理论更加接地气、符合初中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2.有利于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更有效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学生开始系统接触社会的学科,可以说是对社会的高度总结,而这种总结的逻辑性如果不通过生活的具体性来体现,学生就会接受不了、接受不完整,甚至在感情上不愿意接受知识的熏陶。因此,只有结合社会生活,才能让教学和生活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里积极学习、主动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分析贯彻现实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初中生更好更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灌输,实际是实践的真空,遇到现实后往往会不堪一击,而学生学习这些思想品德的陈旧理论也没有用处,既不能增强他们的能力又不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而结合生活教授的初中思想品德,就能让学生真实掌握如何让知识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不仅让他们观察现实、批判现实的能力增强,还能让他们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不仅是思维层面上的还有道德层面上的。总之,通过让学生正反两方面的社会现实都接触,就能让他们提高自己的选择鉴别能力,也能让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个人的社会化。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措施

1.在导入阶段用鲜活的例子力争“生活化”

无论什么课程,课堂导入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一节课是否有效率、是不是有目的性。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非常必要,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是否对教师的教授有兴趣,也就关系到生活化策略是否能真正实施。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或者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导入,以让学生有往下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让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有效率。比如,在学习拒绝不良诱惑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举一个例子:在日本,如果捡到别人丢失的财务,故意不归还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而如果主动找到失主并送还,就可以得到失物5%~20%的。德国也有类似的规定,如果捡到失物不主动归还失主,将处以所拾物价值几倍的处罚。那么我们国家是怎么规定的呢?经过这些有趣的国际对比,初中生就能有效地进入课文教学情景,让主题自然就融入了学生的脑海中,教师接下来就可以从道德、法律等层面来教导学生应该慢慢培养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品质,对不良的诱惑说不,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在案例教学时用高度现实的情景力争“生活化”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案例教学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效解决这些需求,及时地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书本上得到新知、在生活中学会思索,从而让生活、新知、读书统一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更加有效。一般来说,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再造,就要靠案例教学,以让这种生活、新知、读书的统一有一个明确的现实载体。比如,在讲解网络交往行为规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上精选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染上网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失去工作、泄露信息导致被人诈骗、轻易相信网友的话被网友欺辱等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体会,从而让他们知道网瘾应该如何避免形成、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护自己的隐私、如何让网络发挥最大的人际交往功能的同时避免其成为人际交往的藩篱等等,从而让学生对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更有思考深度,让他们不断反思,更能发现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益处。

3.讨论问题时要多在现实条件下进行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对象虽然是初中生,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也有一些,因此教师要加强他们的现实感,在遇到问题、开展讨论时,尽量以现实为出发点,让他们在现实条件下进行各种分析,而不是在书本营造的“理想状态”中进行。比如在学习“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时,教师可以先从社会生活实际中的案例开始讲起:2011年5月17日,著名音乐人高××醉酒驾驶案审理,法院最终判处高××六个月拘役,罚款4千元。那么,随着《刑法修正案》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什么权利?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看,结合现实条件,如何才能更好地让每位驾驶员都能认真贯彻这些法律法规哪?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刑法修正案》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主要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如果要让每位驾驶员都能认真贯彻《刑法修正案》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規,就必须做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任何的违法行为都做到违法必究。广大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通过这些讨论,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问题中来,让他们主动探究新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的思想品德科目内容本来就应该是生活化的、情景化的,教师要充分体现这些情景,让学生感知到行与知的密切关系,通过社会和学习的紧密结合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肖丹峰.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刍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意义策略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诗里有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