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雷夫的教学理念 提升自我的育人方法

2014-10-21徐萍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徐萍

摘 要:雷夫·艾斯奎斯是一名全美知名教师,他的成功来源于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付出与努力;他的成功来源于永不放弃、勇于创新的追求。学习雷夫老师的教学理念,提升自我的育人方法。

关键词:点燃激情;无限可能;成功无捷径;道德发展

捧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被雷夫老师的教学理念深深吸引。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这些孩子长大后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雷夫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教学中,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敬佩。他的经典语句让人深思,启迪着我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育人方法。

一、“我想点燃他们的激情,让他们看到接受教育能带来无限可能”

雷夫一直坚守在同一间教室(56号教室),年复一年地教着同一个年龄段的五年级学生,所有孩子都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多数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根本没有父母在身边。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他首先延长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雷夫自己“我擅长什么?”“棒球、摇滚乐、莎士比亚”。于是,他把这些活动列为教学的一部分。通过一系列课外活动,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点燃他们的激情,让他们远离不健康的行为,让教师逐渐走近他们。当然,雷夫在实践的过程中,遭遇过失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說:“请不要认为失败了,你就是坏老师,恰恰相反,你是一个好老师。”“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是的,谁能说一开始就意识到哪种方法更适应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实践才能出真知,“水到才能渠成”!我们都明白“教是为了不教”。今天,我们有着比雷夫更好的条件。很多职业类学校都开设了专业与非专业社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的参与率,又如何以点带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美国和中国一样,老师也担心考试;而我所操心的是如何给孩子一生受用的技能”

雷夫老师创建了自己的课程:第一是“成功无捷径”;第二是友善待人、勤奋学习;第三是莎士比亚剧和摇滚乐等大型表演。“我并不关注他们当下的成绩,我关注的是他们十年后的成绩”。这是一般老师很难做到的,但实际上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一定是对他的人生有久远影响的老师。雷夫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因为他很清楚,他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不仅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技能,这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上课不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给我们的授课任务,更重要的是我们肩上所承担的教育孩子的责任,教给他们如何从事该专业的技能,更应该教给他们如何做人、为何读书,直面人生的本事。正如曾国藩家训中说道:“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雷夫创建的这些课程无疑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巨大的能量。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这些能使孩子终生受益的“本事”渗透在课程教学中,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拯救学生的灵魂并不是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拯救自己的灵魂。”那么如何让孩子拯救自己的灵魂呢?雷夫让学生学习“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第一阶段的思维是,学生为什么要安静上课?因为不这样做会惹麻烦。而雷夫告诉学生,是为了“获得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二阶段的思维是,做某件事是为了得到回报?例如乐器演奏成功是为了得到夸奖。而雷夫告诉学生,是因为“音乐本身带给了你快乐”;第三阶段的思维是,做事是为了取悦别人?例如学生把自己的艺术品拿给老师看,希望得到老师肯定。而雷夫告诉学生,关键是“你自己觉得作品怎么样。”第四阶段的思维是,做事是为了遵循规则?雷夫告诉学生,我们做数学作业不是为了遵守学习规则,是因为我们要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第五阶段的思维是,我做事时是否考虑其他人?例如我在酒店里保持安静,不是因为担心会惹麻烦,不是要讨好老师,也不是因为规则要求我这样做,而是因为我能为他人着想,我知道在其他房间里可能有人在休息。到了第六阶段,学生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始终遵循。即使父母、老师不在身边,他们总是与人为善,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每一天你走进教室,每一天你给学生做出榜样,每一天给予他们鼓励和关爱,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有你做老师就是学生的幸运。”是的,好的老师能给学生的成长提供养分,好的老师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指引着学生前进。我们都渴望成为好老师,只有不断反思,反思我们每一次教学过程,反思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反思我们如何去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让我们共同“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参考文献:

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卞娜娜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