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视障儿童触摸技能发展水平之原因的浅探

2014-10-21林芸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社会训练康复

林芸

摘 要:介绍了视障儿童幼儿期进行触摸觉训练的重要性,主要分析了影响视障儿童触摸技能发展水平的几个重要的外在原因,分析了忽视早期触摸觉干预训练将对盲生入学后学习及一生发展的深远影响等。

关键词:视障儿童;触摸觉;家长;社会;训练;康复

人体感受的信息有80%源自视觉,正常儿童主要靠双眼来认知世界,观察、模仿,学习知识和技能。而视障儿童则主要靠触摸觉来辨识世界,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0~6岁婴幼儿期,被专家称为是儿童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观点早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并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视障儿童也同样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现如今,正常儿童的各种早教机构随处可见,但盲童早教机构在我国却鲜有可见。究其原因,是盲童的早教不重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视障儿童因缺乏视觉刺激,学习知识技能要比正常儿童困难得多,他们更迫切需要早教的干预。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新增视力残疾人口25万,数据是惊人的,所以推广视障儿童早教工作,不断发展他们的触摸觉,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视障儿童触摸觉的正常发展是各学科知识与生活技能学习的前提保障,视障孩子主要靠手指的触摸来学习,因此,忽视幼儿期的触摸训练,将直接影响其入学后的学习能力。若家人与社会不给予及时的关爱和帮助,采取适合的早期干预方法,促进他们触摸觉的发展,则他们到了入学的年龄,其体能、智能、心理和社会适应等能力都会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儿童。

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视障儿童触摸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除了自身的能力因素外,还取决于许多外在的社会因素。

一、家长对触摸觉训练的错误认识,影响了视障儿童触摸觉水平的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年新入学的视障儿童个体之间,触摸技能发展水平常常差别巨大。我们对盲校20多个5~9岁视障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介入越早,训练效果就越好,孩子触摸觉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则越差。在这些孩子中,宏x和蓝x就是典型的不同例子。这是两个智力完全正常的全盲孩子,他们都是6岁入学的。宏x的家庭成员文化素质较高,从出生起家人就对其进行早期干预,不断培养他的触摸觉水平和其他能力。经过几年的训练,入学时,宏x表现得大胆、主动,求知欲强,对新鲜的事物、环境十分好奇,总要自己摸一摸、认一认,爱思考、懂礼貌,还能在一分钟内飞快地转好一个魔方,手指的熟练程度不亚于有正常视力的人!家长告诉我们,只要同龄孩子会的知识技能,他们都会尝试着教给孩子,并且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与外界接触,所以,宏x的能力很强。而蓝x的遭遇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父亲文化程度低,还厌弃他,对他不理不睬。虽说奶奶心疼他,但因繁重家务无暇训练他,也缺乏训练的意识,认为只要保证他的安全就很好了。从出生起,他就一直被放在摇篮里喂养,所以,这个孩子没学过爬,也不懂得该怎么爬,两三岁时才学会站立;会站了,就一直拴在电视机旁听广播,天天如此,一直站到四五岁。他的奶奶心酸地告诉我们,电视机旁的水泥地都被他站塌下去一整圈儿!家人也几乎没带他下过楼、出过门儿,他不会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洗手时水龙头也不会拧开,整天站着不想动,只会来回晃脑。这两个都是智力正常的同龄孩子,一个由于得到了积极的触摸觉干预训练,发展得如此出色。而另一个由于得不到干预,也就得不到任何发展。截然不同的受教育情况,造成了孩子如此不同的发展状况,这值得我们深思!家长的重视程度与视障儿童触摸觉发展息息相关!

二、社会对视障儿童早期触摸觉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家长早教意识的提高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帮助

社会应该尽可能地为视障孩子早期教育提供保障的条件。在调查中发现,在入学前,绝大部分家长极度缺乏视障孩子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懂得如何对早期教育进行干预,展开触摸觉的训练。家长把大部分的精力、财力用于到全国各地寻医问诊,希望孩子的眼睛有获得光明的可能,而没想过假如不能治愈,孩子的教育黄金时期就会错过,这将给盲孩子一生的发展带来深远的不利影响。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值得我们同情,我们不能把责任都归咎到家长身上。孩子眼睛的残障,是每个家庭都没想到的,也是不想要的,家长为此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同时,他们一边要养家,一边还要为治疗孩子的眼睛奔波,付出巨大的财力、精力;家长也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他们不懂盲教育的一般规律。这时,特殊儿童的家庭问题,也就是我们社会的问题,整个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比如,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将视障儿童必须接受早教形成法律条文,从法律层面上保障视障儿童接受早教,得到发展触摸觉的机会;让卫生部门及时报备新生视障儿童的信息,建立0至6周岁视障儿童早期筛查网络体系,建立视障儿童随报制度,指导视障儿童的康复工作;残联部门做好已申领残疾证的0~6周岁视力残疾儿童信息的汇总和管理,并在盲校成立视障儿童早教中心,聘请盲童早教专家,委派专业早教专家、教师跟进联系,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开导,帮助家长确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为家长传授及时、必要的视障幼儿早教知识经验与指导意见,督促其尽早地开展幼儿触摸觉的训练。

三、在学校教学中,教师触摸觉的训练方法与策略得当与否,也是影响孩子触摸觉发展的因素

触摸训练要遵循从粗糙到精细、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制定各阶段的触摸觉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分阶段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培养视障孩子的触摸意识,分辨物体的质感、形状、大小、轻重、冷热等,动手拆装物体,了解物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发展精细动作;再通过触摸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图形,学习从二维到三维之间思维概念的转换;最后是触摸觉训练的最高阶段,即盲文的摸读。不管在哪个训练阶段,触摸觉训练的方法都要符合触摸觉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在一年级的一节手工课上,有的学生手指精细,动作发展得比较好,就可以做摸孔洞串大小珠的练习;而有的手指抓握能力还很差,就不能要求串珠,可以先练习分大小珠子,提高抓握的能力,只有在分珠练习完成较好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串珠练习。实践证明教师懂得盲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每个盲生的发展状况,懂得盲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健康发展。

在训练策略上可以采取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觸摸训练,在游戏活动中实施触摸训练,在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中开展触摸训练,加强家校联系促进触摸训练等。将触摸训练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学习中、课间的游戏娱乐中以及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对于部分多重残疾的孩子,可以采用医教结合的训练方式促进其触摸觉的发展。

我们看到,这几年,国家正不断加大对特教的扶持力度,特教事业已展露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为了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国家作出了特教要注重两头发展的重要指示,其中之一就是残疾人幼儿时期的教育发展。我国是教育大国,也是特教大国,发展盲童幼儿教育,提高触摸觉水平,是搞好盲童教育的基础。让我们共同致力于视障孩子的教育事业,为他们撑起一片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桑迪·尼尔曼.盲童早期教育指南[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1993.

[3]李可.加强视觉障碍的学前家庭教育至关重要[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2).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社会训练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