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在积累中探索创新

2014-10-21冯启荣赵来胜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冯启荣 赵来胜

摘 要: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就阅读教学而言,当务之急不是构建什么模式,而是倡导广泛阅读,深入钻研教材,对所教的内容有独到的见解。师生要同读同写,同评同议,在阅读中沟通情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样自会厚积而薄发,找到学习语文的獨特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交流;学习兴趣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可见,古人视自己喜欢的佳作为知音。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他人交流思想、互通情感、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指引学生泛舟书海,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丰富内涵,让阅读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发现精彩,激发兴趣

朗读是课堂阅读的基础。“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文章,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深得其中妙处。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的因素,只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记忆,使其登堂入室。在朗读前,我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生僻字的障碍,然后诵读,再放录音泛读,让学生把握好停顿、重音及感情的变化;最后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竞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读的艺术。有时,我还采取伴音朗读、优秀者领读等方法,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不断增强,收效甚好。

指导速读时,我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勾画圈点。这样,才有效地消除了学生一心求快,结果风过无痕的不良习惯。学生在阅读时,精力高度集中,心无旁骛,能迅速抓住有效的信息读懂课文。品味到成功的滋味后,学生能自觉地将这些阅读方法迁移到自读课和课外阅读中去,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    精读与评析是培养阅读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所谓精读,即仔细认真地阅读,逐字逐段地深入钻研,细嚼慢咽,熟读精思,以求理解与熟记。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

1.蕴藏深沉的基调

《背影》所表现的深沉的父爱,却通过一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来。作者笔下的父亲是一个历尽沧桑的严父慈母的形象,他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困窘失意,在儿子北上求学的离别时刻,却对孩子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此时的父亲俨然是一个慈母。正因为作者查人所不能查,匠心选材,所以写人所不能写,使寻常的细节隽永生彩,极易引起读者共鸣。

2.独特酣畅的焦点

“背影”是作者表现父爱的焦点,如同电视剧中一个特定的慢镜头,喷发了作者的一腔激情,致使作者思绪万千,热泪涌出。淡中蕴奇的话语,父亲的言语简明、朴实,极富个性,蕴含着对儿子深沉的爱,这正是作者精心锤炼、情之所至的结果。

总之,课文内容都有典型性,教学中应让学生涵咏咀嚼,口诵心惟,体认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精神营养。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交流、沟通,让书成为联结师生心灵的纽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观书有感》告诉我们唯有不断地阅读,才能提升精神境界,阅读是创造的源泉。语文教师要以身示范,把美文佳作推荐给学生,师生要同读、同讲、同评、同议、同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对准音调。”确实如此,语文教师不和孩子的心对准音调,你说的话就不可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常给学生朗读一些课外的美文,我给他们朗读朱自清的《匆匆》,让他们在美文欣赏中感受岁月的匆匆、时光的珍贵;我给他们朗读雷抒雁的《阳光,是一种语言》,让他们感悟生命的美好和心存阳光的振奋;我给他们朗读贾平凹的《地平线》,让他们感知追求本身充满的意义。我让他们去借阅古今中外的名著,去品读现代散文诗歌……学生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对阅读充满了乐趣。他们利用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课前朗读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对阅读的情愫,一份份小报、一本本笔记浓缩了多少书籍中的精华,抒写了多少翻新立意的见解,承载了多少浓浓的真情……透过书的窗口,学生尽览了大千世界的多彩和情感世界的神秘,获得了无限的愉悦和美好。理想、信念、友善、宽容、爱心、责任在阅读中萌生成长,阅读激发了他们生命的活力和创造的灵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阅读中积累感悟,在积累中探索创新,让阅读走进我们的生命,让心灵插上书的翅膀自由翱翔。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体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