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耐久跑——校园定向跑的教学设计

2014-10-21闫媛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目标体育教学

闫媛

摘 要:耐久跑一直是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施中的“困难户”,因为没有初中的“体育中考”,对职校生来说基本没有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一直以来,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到“耐久跑”三个字就非常头疼,浑身不舒服,请假的学生是接踵而来,教师无奈,学生难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定向跑引入校园进行耐久跑的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心肺水平。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必修的技能之一,它对练习者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达标内容之一。进行耐久跑练习,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可长期以来笔者发现,只要进行耐久跑教学,总会有不少学生找出各种理由请假,肚子疼、胃难受、腿疼等理由层出不穷,即使参加了练习的学生也是不认真练习,态度极不端正,教学效果极不理想,教师犯难,学生怕学,导致耐久跑教学无法开展。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目标和要求,笔者将定向跑引进校园,以期使耐久跑教学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以及学生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与职业素养五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运动技能目标:9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校园定向跑技能,掌握耐力跑的节奏。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定向运动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职业素养目标:提高学生抗疲劳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耐久跑确实是一项单调乏味的运动项目,且运动量大,学生普遍不喜欢此项运动,对耐力跑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职业学校该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淡薄,在责任心方面表现出令家长、学校、社会不满意的一面;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喜爱探求新的知识领域。授课对象系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该专业的工作时长一般在12小时左右,即劳动者需具备较强的抗疲劳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等。而我们目前的学生,全是90后,娇生惯养的一代,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因此,不论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未来职业的需要,都应加强学生耐力素质的练习。

【教材处理】

本着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宗旨,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笔者把“定向运动”的难度降低,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尝试、体验“定向运动”,享受其中的乐趣。真正体现《大纲》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职教特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定向跑技能、耐久跑节奏的控制。确立的依据在于,定向运动中,参与者必须同时考虑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方位、位置、路线选择、地图的内容和前进的速度等。因此定向运动有助于培养参与者综合分析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每每在进行800米、1000米测试时,总是无法控制好节奏,刚开始的200米拼命跑,谁都不甘落于人后,可过了200米以后,个个都瘫软下来,成绩也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只有掌握了耐久跑的节奏,才能分配好自己的体力,获得理想的成绩。同时,掌握耐久跑的练习方法,也能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的能力。确立的依据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的能力是未来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而我们的授课对象是90后职校生,他们一般都是缺失责任的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对于责任、与他人协作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海尔森体育责任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海尔森的体育责任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要让青少年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逐步承担起责任,在面临责任时有较多的思考、判断、合作和做决定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理解与我、与他和与群的关系,并逐步使学生的责任意识、情感和责任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讨论法的运用,集思广益,启发思维,使学生掌握定向跑的技能,学会控制耐力跑的节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学法设计】

在学法设计上,笔者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定向运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看,本课主要运用海尔森体育责任教学模式,采用了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运用上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客观上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从教学内容来看,定向运动的特殊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从学生特性来看,本课授课对象为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男生众多,阳光活泼,善于表现。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课共设三大教学环节,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如下:情境热身12分钟、尝试体验25分钟、恢复身心8分钟。

一、情境热身

在情境热身环节,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首先让学生在跑动中强化对方向的练习,小组讨论方向把握的准确性,通过使用指南针,使学生对方向有稳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情境游戏“同舟共济”练习,教师及时引导、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下一学练阶段的团结合作学习奠定基础,由笔者总结归纳后导入新课。

二、尝试体验

在尝试体验环节,笔者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跑一个定向,目的是解决本课教学重点之一——耐力跑节奏的掌握。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练习,要求本组成员相互鼓励,跑速一致,一起完成后交谈体会,对耐力不好的同学有带动和帮助的作用。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纠正,提醒其他组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在感想板上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方法。

探究活动二:“开启知识的大门”,目的是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分层教学法,环环相扣,突破重难点。

首先,教师提示小组学生共同跑进时,注意呼吸、跑进的节奏,教师提醒学生的责任目标,在即将进行的练习中注意改进。

其次,在进行探究活动二时,要求学生按照地图所示、利用指南针,跑完“地图”上的12个点标,并完成开启知识的大门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分层教学,使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最后,练习完成后,老师让各小组展示开启知识大门的结果,结果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点,老师点评各小组完成情况,同时要求各小組针对各自的责任表现及学习表现进行讨论,结果记录在感想板上,用于指导今后的学习活动。

在进行探究活动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并且体会、控制跑的节奏,否则无法顺利完成12个点标的任务,从而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在活动二中,需要整组学生共同协作,才能将任务顺利完成,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恢复身心

在恢复身心环节,设置了五个活动。活动一:放松运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活动二:小结讲评,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然后组间学生进行互评,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多以鼓励为主,使学生保持练习的热情;活动三:布置作业,将本课所学进行实践;活动四:师生再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活动五:归还器材,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杨召军.运用校园定向跑来进行中学耐久跑教学初探[J].华章,2012(35):269.

[2]张文星,董玉福.高校体育课健身跑教学中引入定向运动的实验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3(6):28.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教学目标体育教学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