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课不精彩

2014-10-21高明亚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公开课师生多媒体

高明亚

现在的很多教师对所谓好课的认识是偏颇的,总认为教师精彩的讲解、学生热烈的讨论、期间热烈的掌声、最后完美的结束是一堂精彩的课。“精彩”最怕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它,一旦形成就容易僵化甚至走极端。精彩的课也许确实有以上一些特征,但并不是有以上特征的就一定是好课。

冠军总是跑在掌声之前,大音声希,大成若缺,一堂好课更注重的是内在,它摒弃了一切干扰课堂的芜杂,抛开了急功近利的做作,以规律行事,以心灵对话,以师生的成长展示,美女不打扮,好课“不精彩”:

一、好课也许没有频繁的掌声

“不错”“你真棒”“很好”这是很多教师对学生惯用的评价语言,甚至公开课上每位学生回答好都得来点掌声,其实这一开始能给人一点振奋,久了不免有点审美疲劳。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评价才能给受评价者良性刺激,评价过高或者过低都不能达到好的激励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当然要注重激励性,但要激励有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评价效果。“不错”“你真棒”“很好”并非不能用,但有些必须给出简单的理由,否则这样的评价连学生自己都不知从何而来,怎么能达到激励效果呢?好课里的评价应该是中肯的,如:“你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你能另辟蹊径,很有创建”“条理清楚”等等,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得到了表扬,而且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些什么优点。不一定用上赞美词,同样是表扬,但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好课上教师注意倾听每位学生的回答,对于回答不太好的学生给予中肯建议,学生听后有所触动、感悟。这一点教师应该做到,但是实际公开课里又有多少教师真的做到了呢?没做到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并没有仔细倾听发现问题,再有就是为了“粉饰精彩”一带而过,一律给予赞美和掌声。好课堂上,不管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还是建议性评价都是教师经过谛听、思考、辨析而后给出的,绝不是轻率地制造出一份热闹。

二、好课也许没有缤纷的课件

很多教师觉得上一堂公开课很累,其中一大块就是做课件累。现在的多媒体确实能给授课带来便利,但它也是双刃剑,多媒体有很大的制约性和干扰性。它的形、声都是具体可视可听的,心理学里有先入为主的规律,学生一旦接受了第一印象,后面的想象、创造就会大受制约,学生的思考和辨别受到干扰。比如语文教学里讲究“不求甚解”,当缤纷的多媒体代替了一切想象和解读,课堂虽然多了现代的气息,但少了韵味和回味。此外,过于繁杂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牵扯了教师的很多精力,反而对授课内容钻研不深,甚至很多教师外出赛课居然要带上电脑,好课要常态,这样的课还叫常态吗?

其实好课并不是看你用什么媒体,而是看这个媒体和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情境适不适应,操作是不是简约,是不是能对教学效果发挥最大效益?试想,以前在没有任何多媒体的教室里也同样培养了人才,说明我们有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但也不能丢弃传统的。如粉笔板书,在现在的课堂出现得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没有,这对汉字的书写、理解是负面的。很多好课的粉笔板书美观大方、灵动快捷、文化味浓、质朴可感,形成了优课的一大亮点。

三、好课也许没有各式的合作

当合作探究一被推崇,于是乎课堂逢问题必小组讨论,逢公开课便围坐成圈,好像没有这样的形式就不算新理念课堂。一堂真正的好课,它也许没有围坐热烈的讨论,也许没有课堂激烈的辩论。因为合作探究不是万金油,好乱涂一气,这要看需要,如要从问题、内容、时机等看需不需要。有时候学习环节是需要静思,需要涵泳,需要品味的,而当这些被各式的“合作探究”所替代,只能产生有活动没有体验,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效果。如《荷塘月色》的精彩句段,《背影》的流泪情节,都是适合涵泳和品味的,如果围坐七嘴八舌大加论证一番则完全打破文本意韵。所以好课是该合作时才合作,即当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不可被替代时”才使用。

四、好课也许没有“圆满”的收场

一堂课,该解决的问题学生似乎都掌握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都大声说“耶”,这样的课看起来似乎无可挑剔。同样一堂课,师生带着思索下课,因为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因为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理解,因为还有另外一种假设,很多个“也许”让师生久久回味,难以释怀,学生期待着下一课。这是师生共同探究的结果,是教师引导启发在学生中的生成。而前者的课是教师下的结论,不可能再有“可能”。那么,这两种课哪个更具有魅力呢?很显然是第二种。因为这是有思辨质量的课,是有生成和拓展的课,更是民主和开放的课。总之,这是有生命力的课。师生是通过民主科学的探究,冲破了本该的“圆满”反而走进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这就是师生的共同成长,这就是课堂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其实,优秀教师不但要有能力营造课堂的“圆满”,更要有勇气和智慧打破这个“圆满”。

“心素若简浮华去”,好课不精彩,它也许静悄悄的,也许很“土”。正因为它去掉了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浮尘,显现了真实课堂的质朴,所以似乎显得不精彩,但它脱离了花拳绣腿的喧嚣浮躁,其实暗流涌动、其实货真价实,这正是它返璞归真的最美华彩。我们呼唤这样的课堂,我们需要打造这样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蔣婵.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2]张忠诚.生成性只是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J].人民教育,2004(6).

[3]祖定利,殷伟.教学中的创新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公开课师生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