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

2014-10-21赵娣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就业难大学生对策

赵娣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被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难;大学生;原因分析;对策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自1999年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攀升为2009年的611万,每年以60万左右的幅度迅猛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自1999年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攀升为2009年的611万,每年以60万左右的幅度迅猛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然而,致使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高校普遍强调的是通才教育,所谓的“通才”教育说白了就是重视学科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技术教育的培养。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目前很多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既没有专家,也没有企业所紧缺的高素质工程人员,不能满足各个行业、各种层次对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渴望,导致人才市场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是,一边是毕业生过剩、就业难;一边是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2.心理因素

引起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过大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对自己的期望值越高,达不到期望值时的心理冲突也就越大,这就会加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每个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自己学有所用,能找到一份工资待遇高、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又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本身无可非议,但关键问题是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很残酷。目前,据统计,从我国高校毕业的学生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如果再算上已毕业却未就业的大学生和海归派的学生,截止到2007年,保守估计全国的就业需求岗位达600万。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仅难以实现他们的就业期望值,而且还会遭受无情的现实打击。

3.自身因素

当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差、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企业的了解,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清晰的准确定位。现在许多大学生无论是在入学之初还是临近毕业时,都对自己的就业问题缺乏规划,没有清晰的定位,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是处于应付状态,从而导致自己的基础专业知识相当差。由于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明确的定位,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改革高校培养模式,向市场需求靠拢

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仍是精英培养模式,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仍集中于社会的精英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产生的职业需求就集中在所谓的“精英”位置上。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大学生的毕业人数越来越多,但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社会急需的人才集中在技术人员身上,换句话说,就是处于职业构成顶端的精英岗位的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高校培养模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和设置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从而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以便避免盲目追求精英岗位所产生的不良心态。

2.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从大学生个人来说,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自己的就业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就要求他们既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又能长远地认识和判断社会。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注意培养自己坚实的专业基础,也要注意培养和训练认知、交往、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技能。为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在就业市场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期望值,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3.大学生应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就业前的职业定位打好基础

人们常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职业定位是指通过了解自我,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大学生首先要问问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對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大致的了解,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以及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对职业的内容、知识、技能、经验、个性、工作环境和工作角色等进行了解,深入比较分析自己与职业要求的差距,以及权衡选择不同目标后的利弊得失,最后依据自身的现实条件确定达到最终目标的方案。总而言之,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伴随大学生活的始终,任何学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就要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明确职业定位,为毕业后能够顺利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为了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社会、政府、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积极迎接挑,找准工作切入点,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机制,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申倩倩.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山东大学,2007.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就业难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