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准研读点研读更精彩

2014-10-21孙利

关键词:白鹭研究性课文

孙利

研究性阅读的出现,摆脱高耗低效的旧模式对阅读教学的羁绊和束缚。

研究性阅读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通过师生合作,选准研读点,进行阅读探究。那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实力,心理品质和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确立研读点呢?

一、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它蕴含、折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可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既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使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真正体会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创作《史记》的艰辛历程,深刻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与鸿毛”的真正含义。又如《真情的回报》一文中,“回报”就是“题眼”,作为研读的“切入口”,让教学矛盾、思维冲突在课题上“扭结”,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使学生更快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如慧眼识“眼”,随“眼”而入,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循循善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名家名篇,如果以文章的作者为切入口,进行一组板块研读,让作者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和学生的思想构成三维的立体空间,巧妙利用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三者不断地相互撞击,把课堂演绎为激扬个性、彰显思想的摇篮。如高年级教材选有雨果的文章《船长》,在学习《船长》时,可联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来学习研读,还可以让学生研读雨果的其他作品,让他们感受大师纯朴自然、风趣清新的语言特色,和反对暴力、崇尚人道的伟大人格。讓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位国际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使学生的思想在研读过程中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照亮课堂,也点燃学生的生命之光。

三、以课文的重点词句为研读点

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我,而是有主有次的,小学课本中的每篇课文,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都蕴涵着作者的独具匠心。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这些关键句,就等于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以一句串联全篇。研读时抓住重点词句,能提高学习效率。如《白鹭》一文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其的诗”这两句话,就是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其中“诗”就是一个“牵一词而动全文”关键词。整篇课文的内容也都聚焦在“诗”这个词上,如果以此为研读点,学生就会深入研究“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通过研读,学生不难发现,作者先从白鹭的“颜色”、“身段”来说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又从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来说明“白鹭是一首意味无穷的诗”。用“诗”这个关键词把全文联结成一体,有如用一条红线串联起了无数的珍珠。学生通过这条红线,感受了白鹭平凡的美,高雅的美,这种美也将深深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四、以课文疑难处为研读点

“学贵有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问题才能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探索。我们不妨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作为研读点,放手让学生自找,自查,自读,自悟,解决疑难问题。如预习《观书有感》一文时,多数学生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产生疑问。“渠”在诗中指什么?“源头”、“活水”是什么意思?于是老师就可以以此句为研读点让学生研读。1、通过查资料理解句意;2、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3、结合生活体验及知识积累理解句意;4、摘录、记忆有关积累方面的名言、故事。这些问题,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他们提出的疑问,有些在我们看来,虽然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正是他们积极思维火花的闪现,是他们个性特点的体现。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生疑、质疑、解疑,并教之以方法,如怎样从课题质疑,从文章的主要内容质疑,从语言文字的运用,写作方法上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体现出他们求知、求真的个性来。如此读书,何愁学生会成为“井底之蛙”!

五、以课文的写作特色为研读点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充分发挥好例子的示范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不妨把课文的写作特点作为研读点,研究课文的遣词造句,段落布局,巧妙构思。《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研读点就设在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美的?让学生列出文章美之所在。又如《烟台的海》一文,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法,先总写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接着分别从烟台海的“冬天”、“春天”、“夏天”“秋天”写了海与人相依的特点,最后总结了烟台海的无穷魅力。学生抓住了文章的构段方法,反复地读,反复地说,在读中感悟,在悟中咀嚼,在嚼中练飞,他们不但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确立研读点尽量建立在答案不确的状态下,这样才会使学生的探究空间更广阔,畅想更丰富;研读更精彩。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尽可能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立研读点,不要越俎代庖,因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也是他们学习最投入的。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完善和发展,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让研究性阅读教学给孩子们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去发现、创造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棋盘小学)

猜你喜欢

白鹭研究性课文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背课文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