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014-10-21苟清泉

关键词:全诗草地长征

苟清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25课《七律 . 长征》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长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56个字却是一幅浓縮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和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读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及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背景及诗的含义,体会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烘托氛围,导入新课

长征历尽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而作者仅用短短的8句话,56个字就生动地概括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历程,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当中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及其饱含的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2.看画面,了解诗的主要内容,感悟“远征难”。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提示:

(1)细读课文,找出总括全诗的句子。

(2)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在小组内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汇报成果。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行程之远,时日之长,牺牲之大,经历之苦。等闲:平平常常。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这句话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出示长征线路图,了解长征知识。

资料袋: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攻占县城92座,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作者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主席觉得“暖”,而过大渡河的时候却觉得“寒”呢?

体会“暖”。资料袋: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 ,红军巧渡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在渡口俘虏了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暖”字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体会“寒”。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寒”字写出了红军在过大渡河时的艰难,他们损失惨重,令人痛心,令人心惊胆寒;突出了红军英勇抗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出示资料袋:长征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雪山草地是最具象征性的了。那片让红军将士现在提起来都心悸的草地被称为“魔毯”。在一丛丛野花和绿草底下,是一个又一个的泥潭陷阱,多少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硬汉子在那里被吞噬了。

草地横溢的水中多数含有毒素,伤口被水一泡,就红肿溃烂。喝上两口,人就会肚子发胀,发病乃至死亡。

与沼泽与毒水相比,饥饿才是对红军最大的危险。“饿得摇摇晃晃,一路寻找着一切可以吃的东西:野菜、草根、皮带、小鱼和老鼠,甚至还有粪便中没有消化的青稞粒都吃了。”曾任红2军团4师10团副政委的陈浩说,全师1500多人,从草地出来时剩下不到700人。

然而,死亡并没能阻止这支勇敢的红色大军。红军将士用胜利谱写了人类生命最顽强的赞歌———他们不仅奇迹般地越过了一座座“神仙也难以翻越”的雪山,而且奇迹般地走出了纵深500公里的险恶的水草地。

1935年10月,当几支九死一生的红军和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师时,在他们面前,再也没有克服不了的险阻了。

“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四、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顧全诗,红军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用诗中的三个字概括(尽开颜)

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再一次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诗,把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牢牢地立在心中,给在座的每一位,久久的回味和更深的鼓舞。

2.赏析《清乎乐?六盘山》。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一起读一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请同学们课后用我们这堂课学习的方法,深入进行体会。

3.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本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毛主席的诗歌,把它摘抄在积累本上。

(3)今天咱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学习,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此时此刻,对着伟人毛泽东,你想说什么?把最想说的话写在日记本上。

4.现在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

五、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五岭

乌蒙

远征难 金沙江 尽开颜

泸定桥

雪山 草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全诗草地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劝学
Laughing song
草地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二则(1)
一片草地的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