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4-10-21蒋玉蓉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蒋玉蓉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勤思善问的好习惯,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问题、挖掘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化学教学来说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上的。作为化学教师,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笔者就此谈一些体会。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索、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使其既学到必要的基本知识,又不盲从墨守成规的现成知识,从而让学生养成善于质疑,敢于提出新见解的习惯。创新,首先就意味着质疑,只有在质疑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可见提出问题并不容易。教师既要把学的知识作为问题呈现出来,使新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人为的实质性联系,使学生通过运用各种策略活跃思维,获得新知识,又要把新的知识设计成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可以解决但无现成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想。提出问题是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能不能提出好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很大作用。同时,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好习惯,始终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下主动思考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要用现代启发式教学。启发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一种问题情景,一种具有困难,需要学生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与创新的热情,并努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这种热情,让他们的学习状态处于最佳状态。例如,我們在讲“蜡烛的燃烧”时,可让学生观察蜡烛和蜡烛燃烧现象后,要求每一个学生用一支小玻璃管通入到火焰中将可燃性气体导出,点燃又产生一个小火焰,这样让大家认识到由于这种可燃性气体的存在,蜡烛才能够燃烧并产生火焰。接着要求学生用纸筒罩在燃着的蜡烛外面,观察到有大量黑烟产生,从而说明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另外,用干燥小烧杯和澄清石灰水又使学生认识到蜡烛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教材有意识地讲解一些化学史实、科技成就及发展等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尊重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对他们来说就有了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实验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好奇心和求知欲,即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注重信息反馈。古人云:“习与性成”,说明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和习染逐渐形成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师生关系维系在“师道尊严”的局面上,学生很容易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对老师的言论“唯言是从”。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胆小、怯懦、缺乏能力,阻碍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旧知识去扩充新知识,并在活动新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教师要把握学生独立探索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每完成一个转化,就促进了学习正迁移的进行,学生的智力就前进了一步。换句话说,教师精心研究教材,使教学内容略为超出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让学生接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研讨,解决自己的疑难,从而进入“最近发展区”;此后,教师又为他们展现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螺旋式上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就能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能实现。

创新思维要从直觉思维开始,而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进行直接思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进一些实验的常规教法,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发展创造才能的好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学习。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我们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家用手电筒的电池、宇宙中的高能电池是如何产生电能的?”已具备一定化学知识的学生很快就意识到,是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试剂,自己设计出一套由化学反应原理产生的装置。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极为投入,很快就有了结果。最好,我们可以分别让几组学生将他们设计的装置拿到讲台上来演示,让大家讨论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至于以后对原电池的本质属性和形成条件的归纳阐述,对学生来说已经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并且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之中。因为这是由学生自己创造而得来的。可见,养成创新精神,创造必要条件,以培养学生能在一般认为不是问题处,看出重要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思维,加强发散思维

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思维的创新性。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具备创新才能的多方面心理素质。智能方面的素质包括:思维、想象、质疑、探究。创造的能力中,创造性思维是一个重要核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按创造思维的顺序,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酝酿、顿悟、验证等四个阶段。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的分析;三是迁移力强,能举一反三,在最短的时间里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各种设想和方案,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灵活机动及时变通,某一思路受阻,迅速转移到另一思路,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首先,从启发式入手,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以发现知识、创造性的实践为目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培养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个能够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环境。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形式有启发式、探究式、自学辅导等。其次,要精心设计作业和考试,不只限于记忆型的,要有创新能力的变动型内容。如“一题多做”,“实验设计”及实际能力的考查等,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独创性。第三,充分采用“扩散性思维”进行提问。既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和思路,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想法?让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解法和可能性。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通过扩散问题来激励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过小、过细,要有较大的内涵,不至于使问题本身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定不能忘记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要多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激励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2010.11.3邓玉娥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3向玉凡

[3]《学苑教育》2013.21孙振钧

[4]《苏州大学》2014.7兹云巨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中)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