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4-10-21赵志刚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美术教学

赵志刚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使命,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成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等问题成为教师时刻应探索的话题。围绕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创造性思维对美术教学的意义、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展开讨论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老师和学生

美术教学是老师教学生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有机结合的过程,是让学生動手动脑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在为我国人才计划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倡创新型社会的今天,也背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担。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发展,以及如何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目前,在高校美术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之前,老师和学生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加工,发现事物之间的隐藏联系,并运用这项新联系、新思维解决问题、运用固有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发现的联系,产生新颖的、独树一帜的现象过程。创造性思维特点表现在,首先,思维结果与产物上的新颖、效用性。新颖性是指客观现实生活中还未被发现或者还没有出现的事物,新颖性还可以指别人已经发现或者创新的事物,但大家还没有广泛应用的东西。效用性是指创造性思维的现实社会价值,而不是违背客观现实规律。其次,创造性思维还指要有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但更侧重于发散性思维。曾有一名作家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首先是从发散性思维到集中性思维、再从集中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的多次循环过程,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发现事物间的新联系、新关系,从而提出新设想、新答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再者,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想象的参与。想象,是创造性思维形成新形象、新构思、新计划的必备环节。

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与美术教学密不可分,艺术活动对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想象力的丰富、灵感的产生、创造激情的激发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奥班:“创造等于艺术论断,应该成为所有致力于建立某种艺术观念的基础。”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追求,创造性思维也是现代教育的追求。

美术学科教学是实现我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传授给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动力与创作欲望为目的。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与培养,促进学生在参与审美的过程中个性也得到发展。由此可以清楚地得出,美术学科教学对学生养成富有创造力的精神、完美的健全高尚人格有着巨大作用。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新问题和新突破点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集中性、发散性、独特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钻研精神。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创作者要投入源源不断的灵感,展现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创作者灵感的获得关键来源于发现生活中常人没注意到的视角。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传授给学生作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础技巧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力、情商、品质也能得到发展,为我国人才计划出一份力。

三、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无疑是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展开的,即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不可分割,有机结合。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双方的作用都不可忽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该如何学习,但却无法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结果。这是要求老师和学生都积极互动起来的。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是学生和老师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接下来就围绕高校如何提高美术创造性思维展开两点讨论。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多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阶段是学生好奇心较强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学生在对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疑问时,就想有认知的获得。因此,在授课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充满趣味、结构逻辑性强,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对美术学生产生信心和希望。如在“色彩构成”一课中,教师可以从搜集学生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的小饰品和经典图片入手,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用幻灯片的方式,在教学课堂上把它们都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色彩搭配的方案,并总结讨论。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色彩搭配的理解,这样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社会进程加快对美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2.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

多角度观察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而发散性思维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途径思考。如“平面构成”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换方式思考,让学生应用音乐的方式表达画中线条的情感,启发他们多角度联想,从多方向、多层次来思考,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创新也就变得不是那么遥遥无期了。要想使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很重要。

综合上面所阐述的内容,素质教育是课改教育理念的核心,主张培养德智体美劳的五好青年,学生的素质和个性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发展的标志是富有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而美术学习这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对提高我国新生一代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担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高校的美术教师应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把创新思维的理念寓于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给社会培养大批有影响力的社会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张小萍.职高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育研究,2014(2).

[2]尹丽慧.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大众,2009(3).

[3]曲华强,王雨海.浅谈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4]刘景鑫.油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7).

[5]吴士君.另类美术的启迪: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J].鸡西大学学报,2004(5).

[6]李聪玲.谈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S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美术教学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