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2014-10-21邱刚

关键词:小数探究活动

邱刚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是21世纪国民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在创设情境中启动探究活动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这是传统教学导入环节的固定模式,主要考虑的也是新课的基础知识。但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因素在数学课中愈加显示出它的强大作用,情景的创设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故事、谜语、生活经验、观数学察、实践、操作、表演、动画等已成为创设情景的有效方式,而其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学《小数》这一章节时,无论是《小数的加减法》还是《小数乘以整数》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家里近一个月的各种帐单,观察一下这些帐单上的数据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看着这些帐单,下来每张帐单上要支付的钱一般都是小数。你想提什么问题呢?”“我想算算我家这个月的帐单一共多少?”“我想知道我家这个月的水费比电费少多少?”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想解决的问题。枯燥的纯数学加减法练习就转化成了学生关心的、乐意去了解的生活实际问题。课改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价值体现在哪儿?就体现在学生能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多少生活实际问题。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在新授过程中实施探究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得如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否得到落实,关键在新授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上。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成功完成新授教学中的各种探究活动,应关注以下三方面:

1.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相信你的学生,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放”,即将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更多的交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我在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首先问学生想学些什么?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把各组的意见综合起来,形成班级的综合意见。学生们经过讨论达成了一致。他们都想了解以下四点:(1)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学百分数?(2)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3)怎样去写百分数?(4)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来,学习目标明确了,教师知道怎样去上好这节课了,学生呢?因为老师是引领自己去探讨自己想要学到的东西,所以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

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参照学法建议,按程序有步骤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此时主要是调控学生学习进程,指导学困生,鼓励学优生,参与小组或个人讨论。而有些教师往往害怕时间不够用,往往在学生合作探究开始后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了。事实上这时候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的主题,或者有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习惯。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指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3.建立合理有序的合作常规.

前面所提到的“放”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建立在学生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的基础之上。听了很多课包括自己在上课时,一些看似很热闹的讨论场面,实则很混乱,老师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有的小组只有两三个学生在讨论,但也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总有几个同学心不在焉地坐着,一言不发,效率极低。究其原因,是没有一套合理有序的合作常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教学常规:(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在小组内推选一名责任心和调控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组织讨论。另外根据学习内容可设立记录员、汇报员,推行轮流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在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再次要学会聆听;、最后要遵守纪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若干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梯形),教师提问:“你们能把这个三角形(梯形)转变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吗我们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多,大家合作得最愉快。”讲完后不能立刻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是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困难生可以2人合作。学生有的独立地在剪剪拼拼,有的2人边比划,边讨论。等学生的各自解题思想有框架后,再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每人依次汇报自己的想法,经小组共同讨论通过的,记录员把示意图简单地记录在练习纸上,最后派一位代表在全班作交流。这样的安排,尽可能地抓住了每一位学生,成果的交流体现了个人智慧与小组集体智慧地结合。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是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我们应从低年级学生抓起,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三、在拓展应用中延续探究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主要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在拓展应用中延续探究活动,做到探究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的接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果数学只停留在課堂上,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教师要为学生寻找学以致用的机会,要让生活走进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将探究学习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社会。让学生自己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折线统计后,可以引导学生统计家里的水、电、煤等一年费用变化情况,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节约用电,用水的措施。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探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数探究活动
“活动随手拍”
设问引导探究
失踪的小数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