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项目前期工程造价“三算三超”对策

2014-10-21龙小平

基层建设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政府投资

龙小平

桂林市工业设计研究院 广西省 541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工程决算超出前期投资计划的现象愈发普遍,项目前期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对项目全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采用政府投资资金项目,前期如何控制建设投资和工程造价成为工程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项目前期;投资偏差;政府投资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主要体现在民生工程方面,尤其对于涉及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活动影响较大。

工程估算、概算、预算是申请上级财政补助、划拨中央及地方配套资金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工程决算超出前期投资计划的现象愈发普遍,项目前期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对项目全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由上级财政全额拨款的污垃项目、教学楼建设、市政工程等公益性项目,因为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等问题,影响财政资金使用计划,由于追加投资需进行的申请、专家论证等工作影响工程进度,由于款项拨付不及时导致工期顺延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群体的根本利益。针对采用政府投资资金项目,前期如何控制建设投资、避免“三算三超”现象成为工程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立项论证强调专业,控制估算与概算偏差

在项目立项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相对滞后,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投资估算精确度不高,究其原因,由于估算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自身经验,导致造价指标选择具有局限性和随意性等不足。建筑本身的特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因素,部分编制人员并没有工程造价专业背景,也没有施工现场经验,甚至对建筑构造、工艺技术特点一窍不通,估算采用的经济指标多为直接套用历年数据,没有分析新建项目特点,计价漏项时有发生,投资估算时未充分考虑市场、政策、施工环境等变动因素,以致投资估算不能反映实际工程内容。

例如:某市新建市民公园,计价人员没有考虑项目规划有大型地下停车场,单方造价按照市造价站公布的历年平均指标计算,由于工程所在地为喀斯特地貌,地下环境复杂,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遇地下河和流砂,大量增加了混凝土的使用量,造成工程在基础施工阶段就需要大量追加财政资金,重新申报、论证程序拖慢了整个后期施工进度;某乡镇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由于计价人员不了解污水处理工艺,按照一级A标,采用最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计算投资规模,大大增加了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与地方的经济实力不符,必须重新调整方案和投资,对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同样需要重新调整、公示,因而造成项目前期工作额外费用与时间的增加,乡镇的水环境恶化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此外,我国大多省市对于采用政府投资资金项目,前期投资偏差有如下要求:设计概算总投资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总额偏差控制在20%以内,设计概算有效,反之设计概算总投资不予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重新编制报批;由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设计有误造成投资偏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需重新编写、计算投资,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等均需要调整方案、重新报批。初步设计概算经审批后,方能进行施工图设计、招标投标等工作。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政府安排资金使用和资金拨付的依据,一经批准,任何机构和部门不得随意调整。

因此,工程造价控制必须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抓起,在项目立项阶段必须严格把控,以确保投资估算发挥控制工程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因此,须对工程项目所需各种投入进行科学测算,严格要求决策者委托具有良好的资质和口碑的咨询单位,优先考虑有设计、咨询资质的中介单位,编制人员具有一定的造价、施工经验,合理考虑工程不可预见等因素,从而使项目的后期实施在质量、投资、工期上得以保证。

三、设计阶段技术经济两兼顾,控制概算与预算偏差

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由于概算未能控制预算,超概算开工的情况屡禁不止,主要原因之一是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不到位。在初步设计阶段,由于建设单位主观向设计人员施压,或是行政干预,要求减少工程投资,或是压缩设计时间以便加快项目资金申请进度,导致设计成果深度不够,设计概算错(漏)项较多。例如:大型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其室外综合管网设计、道路结构设计、变配电设计仅在平面图上布线、布点,市政综合管网的管材、管径都没有详细标注,没有完整的道路的横、纵、剖面设计图纸,现有变配电情况无法满足施工与运营等情况均未考虑,导致概算人员编制概算时依据不足,多采用估计值,与实际出入较大。此外,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设计责任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设计人员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将安全系数取大舍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预算与概算偏差超出正常范围。

因此,为控制概算与预算的偏差,业内通常情况下将两者的幅度差控制在15%以内。作为设计人员,应兼顾技术和经济,对设计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在设计方案论证时期,应该将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两者综合考虑。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要仔细核对项目建设内容没有缺漏项,技术经济指标等是否达到使用要求,及时提出相关修改意见,科学合理地控制建设投资。

四、勘察设计满足施工需要,控制决算与预算偏差

工程勘察与设计(下称设计阶段)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数据显示,项目开工建设后仅有20%的几率节约项目投资,其余大部分控制总投资的手段均发生在设计阶段。由于设计阶段成果文件的深度不够,导致设计变更,竣工决算大幅超出施工图预算,以致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相互扯皮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两点:施工方认为施工图说明的施工方法与实际施工现场情况不符,属于设计方原因造成工程量和工期的增加;设计方认为在设计阶段是根据当时的勘察报告、行业标准选定的建设方案,至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属不可预见项目,可以从项目的不可预见费、暂列金额等子目中增加费用。例如某市新修城市快速路工程,由于工程勘察是在夏季获取土样,而道路施工在冬季进行,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地下水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故设计土基处理方法无法满足施工中土基的实际含水率;管道敷设方案粗糙,没有区分顶管施工和开挖敷设,造成施工成本差异较大;筑路材料运距模糊计量,并且没有考虑异地堆放等因素,实际运距无法真实反映。由此造成土基处理、管道敷设、材料运距问题产生大量工程变更,造成竣工决算大幅度超出施工图设计预算。

故减少竣工决算与设计预算偏差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杜绝设计与施工同时进行的违规现象,不随意压缩设计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与预算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项目招标。二是改变施工重于设计的传统观念,采用政府投资资金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必须做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与技术亮点。三是是政策层面上对建设单位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现行政府投资体制下公共项目的直接投资者或是政府、或是经营性事业单位、或是BT模式下的政府介入,必须有效控制政策资金投入,防止竣工決算大幅度超出设计预算;其一,将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与建设资金投放挂钩;其二,推广限额设计,目的是提高设计深度、预算精准度,严格控制设计质量,对凡设计变更导致竣工决算超出预算正常幅度的,扣减设计费用或公开曝光,在很大成都上可以规避设计变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评估》ISBN978-7301-13880-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工程估价》ISBN978-7-5641-0083-4.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沈杰编著。

猜你喜欢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该投向哪,怎么投
关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亟需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如何有效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稽察监管方式方法的效率
“十三五”时期政府在投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路径探讨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