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反两方面引导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4-10-21罗凌云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瓶颈主动性误区

罗凌云

摘 要: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兴趣性和训练性,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更是要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突破口,用科学的引导方法,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教和学的教学环境。从正反两方的优化引导出发,探索高中数学课的新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主动性;学习精神;误区;解疑;瓶颈

在教师引导中,一方面是正面的,如兴趣激发、思维建立等;另一方面要克服一些问题,如,畏难情绪、难点瓶颈等,总之,它会让课堂得到科学优化。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数学是具有天赋性的学科,也是少部分学生能具有先天兴趣的一门功课。当进入高中阶段,随着难度增加,学习总体任务增多,很多学生从数学中退出来,形成很被动的局面。所以,一个再漂亮的教案,也难以在课堂上推行,因此抓住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时候,教师要用心、用力。一是进行系统的思想渗透,在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学情教育。比如,结合升学形式、励志故事等,让学生提高自制力,正确对待数学课。二是在课堂中,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学生留在课堂。比如,精彩的引入新课,在讲“函数的单调性”时,不以枯燥的函数等概念开始,而是先讲股市行情,股市的涨跌曲线,当学生热情高涨时,提出股票的涨跌曲线图正是代表函数的单调性,接下来的课就好讲了。再有就是要提高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接受。比如在课后留一些有趣的课外题。比如,在学习概率前,留如下思考题:有两个罐子,50个红球和50个蓝球,随机选出一个罐子,随机选取出一个球放入罐子,怎么给红色弹球最大的选中机会?这是个数学概率问题,但没学习前却是比较费解的,学生会努力思考,并主动询问老师或者相互讨论,这个时候,学习概率的欲望就有了,等真正进行课堂教学时效果可想而知。

二、打造良好的学习精神

1.培养个体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整合,数学思维则体现了思维的角度、深度和创新型。比如,通俗问题数学化,复杂问题程式化等。而创新则是数学思维的根本。比如,在讲授“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时教师不是正面提出面、直线和角的关系,而是层层递进、自然渗透,老师首先拿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他们都有什么几何性质,学生自然能答出面、线、角,接着让学生找出有几个面、几个线、几个角,多少是显性的,多少是隐性的,从而提炼出“异面”这个概念,再提出“在这个正方体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描述的?”最后归纳到“角”来衡量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

2.积极探索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

学习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往往一加一大于二,班级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开发集体学习精神。一是让学习成全员模式,不但在学习興趣上,在课堂细节上也不忽略一个同学,所以,全面提问、分组讨论、全员小测等形式一定要在课堂有效展开。另外,就是强化活动课,不仅仅是常规的兴趣小组,如,数学猜想攻关小组等更可以强化集体意识。再有进行开放式教学,有效地将学生集中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形成一个个小团队,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小组竞赛、分头讨论等,能够很好地增强团队意识。

三、解决学生的矛盾和误区

解决教学其实就是解决人们心中的矛盾,也可以是疑问,同时将学位引导出误区,都是数学教学的反面行为方式。如在讲授等差数列时需要等差数列求和,老师出了一道既简单又繁杂的算术题:1+2+3+…+100=?看谁算得快,很多同学在纸上奋笔疾书,但有同学会脱口而出答案,同学都很诧异,说出答案的学过的速算法计算的。但老师这时就可以提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将学生的疑问和矛盾解开。另一个就是要帮助学生消除一些不良习惯,走出误区。出错在所难免,但好的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作为示范,比如学生经常会犯的马虎、解题不完整、题后不检查、不能应变思考等。一是允许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但不能放过认真剖析、科学引导的机会,让学生豁然开朗,记忆深刻。

四、将设疑解难点作为帮助学生提高的切入点

在高中数学中存在一些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解题过程,这是学生必须经过的疑问期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苦苦地学习数学,成绩却总是没有提高?一是没有找到学习方法,另一个就是有一些疑点、难点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甚至优秀生也存在自己的学习瓶颈。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一是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推理方面逻辑思维有问题,有的学生在替换方面没掌握技巧,有的学生在兼顾条件方面不够完善。还有就是要善意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就能发现对方的解题技巧和规律,将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积极引导,将高中数学课堂提升到一个新的模式和高度。

参考文献:

[1]高梦君.高中数学的引导教学法[J].陕西师范学院学报,2013(8).

[2]李丰浩.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活力调动[J].高中数学教研与实践,2011(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瓶颈主动性误区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