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

2014-10-21金雪松

关键词:圆柱长方形同桌

金雪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術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时代的发展促使当代教育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所以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什么等问题,在这里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美国教育评论家埃里斯曾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我认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的普遍几种方式:

1.同桌合作

把学习程度相当或是互补的两个学生安排在同桌,让他们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两人的共同目标。比如,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在按照自学指导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看不懂、学不会的情况,但老师又不能一一排查,这时,学生可以请教同桌帮助解决。大大减少了孩子们不会的知识遗留问题。在汇报环节时,我也经常让孩子们同桌互说、互考、互提问。这样即不会出现玩的学生,也会充分做好监督互补作用。学生学习起来有动力,有竞赛的劲头。

2.小组合作

我们班学生按座位4人自动分成若干个小组,自主推选出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课上问题出示后,4个人就是一个小团体,马上投入学习和研讨状态。每个人都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言论。每个人都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都成为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如在实践课《谚语与生活》一课中,有一个小组提出问题答卷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的资料。他们确定主题后,就进行分工,书写好的那一个人就负责画表格出问题,细心的一个人负责复印等服务性工作,另外两个善于交流的人负责在校园里进行问卷调查、收取试卷。回收问卷后,四个人又聚在一起,共同分析、统计数据。他们有分工有合作,各尽所能,各自发挥特长,提高了效率。

3.师生合作

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生生合作,它也包括师生间的合作。实际上,每一堂课的成功,每一件作品的成功,都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结果。课上老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帮助他们理解难懂的知识点。演示或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对于长、宽、高总是区分不好,我在上课时,突然灵感一现,想起儿子小时候看的奥特曼在对抗怪兽时一个手势,和方体的长、宽、高的方向一致,因此我交给学生这个手势,学生应用起来得心应手,直到现在在解决有关长方体的问题时,学生还会做出这个手势。再如,有这样的一道类型题:“把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切开,横截面增加60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其实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得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如果光凭借空间想象,部分学生会有一定障碍。这时我就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学具或文具。学具盒中的圆柱体是由两个半圆柱组成,学生动手拼摆后会一目了然的看到,沿底面直径切开后增加2个面是长方形,这样可以求出1个长方形的面积。接着引导学生在发现底面直径又是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这样学生就会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底面直径,自然也就会知道半径了。这道题就能轻松的解决。再遇到这样的题时,学生就会回忆起我们一起动手分析的过程,当然错误也会少些。

合作学习就是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品味到成功的喜悦,人人做学习的主人。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省西丰县东方红小学)

猜你喜欢

圆柱长方形同桌
圆柱的体积计算
换同桌
小长方形找朋友
同桌有病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羡慕我同桌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