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理念的探究

2014-10-21陈颖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师

陈颖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开展合作学习能有效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激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

现如今,小组学习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推崇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合作小组建设是否科学是决定小组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1.同组异质,组间均衡。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综合因素确定。组内异质是指组内的学生有差异,这为分层教学、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组内分工做好准备,每个学生可以在本组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

2.合理分工,人人有岗。一个科学有效率的小组分工应当明确,无论成绩好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有效完成老师课堂中布置的合作学习任务,例如组长、副组长、纪律监督员、记录员等等。

二、小组合作的有效时机

1.根据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要切实抓住机会,适时展开小组合作,即:课堂是一个变化无端的课堂,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抓住时机展开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堂堂都要进行小组合作。

2.教师对题目难易要有一定把握,过难、过易都不适于小组合作。

3.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意见不同时,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课前进行一定设计,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三、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五、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

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首先是将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然后是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学中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提高评价的水平。评价合作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充分合作、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六、合作学习的有效环境

1.创设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知识需动手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去发现探究总结规律,这需要靠集体的力量完成。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体现。

2.营造合作学习的帮助环境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的情况,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遇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察觉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七、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1.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

2.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在合作时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名学生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要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大部分学生发言的机会却是很少。因此,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人人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先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談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把握精神实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此路树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写字大课堂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