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需求调查研究

2014-10-21刘晓萌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

刘晓萌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陆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为了解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的需求,以青岛大学为例,以问卷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共包含: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对职业以及就业市场的认识程度以及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的期望三大维度,并提出: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类课程的必备内容;在职业规划类课程中要系统传授职业、就业、创业的相关知识;在职业规划类课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四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课程需求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全国毕业生达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2015年大学生就业人数也将超过700万,加上社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公招性岗位招聘数量缩减等原因,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可以说十分严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内外部条件,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坚定的实施,在未知的前路上增添一份胜算。

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其选择一份兼顾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的职业,以减少他们在就业选择时的盲目性和增强在工作中的竞争力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解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的需求情况,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研究概况

根据本次研究了解大学生职业规划类课程需求的目的,我们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由于进行职业规划大体需要具备认识自我的能力和对职业及就业市场的了解,因此我们针对大学生是否能准确认识自我、对职业及就业市场的了解深浅进行了调查。此外,问卷还调查了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的具体要求。

调查以随机发放的形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1200份,回收1190份,回收率99.17%,其中有效问卷1180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率99.16%。有效回收的问卷中,样本的年级构成状况为:大一370人、大二430人、大三290人、大四90人,比例接近4:4:3:1。

在进行本问卷的信度分析时,采用的是内在信度分析,具体为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中的同质性信度法。对有关课程内容需求方面的题目进行检测后,所得克伦巴赫α系数为0.616,大于0.5,说明问卷测试题目可信,调查问卷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本问卷的效度分析是进行的效度分析中的结构效度分析法。对问卷全部题目进行结构分析之后,KMO值为0.520,划分为十二个维度。删掉由一个或二个题目组成的维度,整理之后得出KMO值为0.684,划分为三个维度。这与预先设想的三个维度相吻合。所以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自我有着较强的认识,知道自己在进行职业规划时的不足在哪,但是对职场和就业市场的认识虽不够成熟还有待加强但也较为理性。大学生们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有着多谢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不是空谈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性。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感比较强

1.职业目标明确,选择灵活

职业目标的选择关键要依据自己的实际,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有72.88%的同学都对自己的个性适合何种职业都有较深度的了解,这说明同学们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必然要面临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有50.8%的学生都想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也可以接受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另有33.05%的同学在找不到紧密对口工作的前提下也可接受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这表明同学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比较灵活,不一定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在讲授职业规划课程时要注意学生这方面的取向。

2.针对不足,对症下药

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十分重要,对症下药才能够克服困难,做出適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学生们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问卷所涉及到的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技能和创新能力、适应复杂环境能力、社交圈太窄四个选项同学们的选择比较平均。克服这些困难所需要的能力,有的是可以在课程教授时能够涉及的例如规划理念、规划技巧、创新能力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有的就只能随个人的成长逐渐增强,例如经验和社交圈的扩展。在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最需要提升的也是学习工作技能和社会经验方面,分别占到了38.14%和44.92%。这说明我们的职业规划类课程既要注重理论的教授又要给大学生们提供机会来增长工作经验。

(二)大学生对职业及就业市场的认识较为理性

1.最关注行业长远发展

进行职业规划时需要对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的行业有所了解,从行业收入、地位、所需素养和发展前景来看,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一选项占到了58.47%,超过一半的选择率说明了大学生们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最为关注。选择行业所需素养的占17.8%,选择收入的占16.1%,说明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想要了解所喜欢职业对员工素养的要求和工资收入。

2.不排斥创业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所以有必要了解同学们对于创业的想法从而加以指导和帮助。调查显示,76.27%的同学选择了先找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创业,可见他们对创业并不排斥,但还是想以找工作为主。

3.多管齐下强化综合能力

面对就业难的困境,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我们的职业规划类课程也要适当提供一些指导。例如转变择业观、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如何进行创业,提升综合能力。73.73%的同学都选择了最想得到提升综合能力的指导,这说明同学们对自己的现状不太满意,想通过相关课程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来应对残酷的竞争。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考证热,我们也就大学生的看法做了调查。51.69%的同学会考与自己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也有将近25%的同学会考各种不同专业的证书,表现出大学生们想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己的砝码,可是方向感还不强,需要在职业规划类课程中得到强化。

(三)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的期望具有多样性和现实性

此部分主要是为了调查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类课程的具体需求。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大学生们的切实需要,才能将职业规划类课程做的更加令大学生满意。

1.课程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在职业规划与本专业的关系方面,66.1%的同学认为职业规划要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也有接近30%的同学想要了解不同专业的职业规划,这说明同学们的选择具有多样性,课程应该兼顾学生的这两种需求。对于课程的具体内容,我们设置了一道多选题以供选择,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规划技巧和方法、面试技巧占到了10%以上的比例,其他各项的选择包括劳动合同制度、成功人士经验、简历编写、社交礼仪等也比较平均,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和多样化需求(见图1)。

2.青睐生动灵活的授课形式,注重实效性和专业性

有效的上课的形式和受同学信任的授课老师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课程的质量。在上课形式方面,57.63%的同学认为应该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一半以上的选择率说明了同学们还是比较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还有36.44%的同学喜欢由同学互动交流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上课时要注意这两者的合理分配。做好职业规划也要利用好课余的时间多看一些参考书,我们在职业规划课程上要给出一定的参考书目,同学们喜欢的参考书,专业期刊和行业介绍类的书籍分别占到了43.22%和47.76%,说明同学们想要了解最多的还是有关不同行业的情况。41.53%的同学认为授课老师由职场达人来担任,专业教师和知名企业家也有20%以上的同学选择,由此看来,同学们还是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通过考核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反馈,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此类课程。67.8%的同学认为进行职业规划模拟训练,在课程结束时由同学们尝试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是比较合理的方式,这样最能检验我们的职业规律课程的学习成果。

3.希望亲身体验生动的职场

与上课、看书相比,生动的校外实践可以更直接的让同学们体验到职场。对于实践的形式,有83.05%的同学的同学喜欢去企业实习,跟有经验的人互动,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对校外世界和对职场的好奇和期望,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满足同学们的这种愿望。

四、调查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类通识课程的需求状况,并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类课程的必备内容。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目标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目标的选择关键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大学生对自己有所了解,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优劣势衡量差距,并依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授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同学们体会不同的职业,更好的认识自我。

第二,在职业规划类课程中要系统传授职业、就业、创业的相关知识。在正确认识自我之后,同学们要进行职业选择。问卷数据显示,对将来所想要从事的行业以及创业,大学生们普遍获得信息不足,不了解就业形势,学校指导缺位。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不足,会在就业时带来困难。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让大学生了解职业的特性,对能力的要求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信息搜索和管理技能。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人际交往的技能等。

第三,在职业规划类课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和职场达人的现身说法,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探索职业、社会实践、小组讨论等活动。课程应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介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联系校外企事业单位,促成学生的校外实践,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增进他们对职场的认识和体检,学会更好的与人相处。课程还应该再生动一些,多一些现场操作与实践,比如模拟招聘,撰写求职信,简历的指导等。最后的考试,也可不拘泥于形式,可以让学生撰写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将此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

第四,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在面对当今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帮助学生认清现实,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树立多种途径参与就业的意识。能够找到与自己的专業相对口的工作最好,在不能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紧密对口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开阔思路,寻找相关工作,或选择自主创业,多种途径实现就业,为社会最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美)盖里.西茂.《如何实现你的职业理想》[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比尔.科普林.《老板要你再在大学里学的10件事》[M].机械工业出版社

[3]李建荣.周可可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赵蕾.郑秀珍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跟踪调查[J].科教导刊2010

[5]刘旭.尹万昀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1

[6]陆爱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 山东青岛)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