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升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4-10-20杨新华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奖惩学生党员机制

杨新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大学生党员具有大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大学生党员的个人形象、言行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身边的每一个同学。调查发现,新升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大学生党员都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但是,也有极少数大学生党员由于自身和学校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在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损害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导致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新升本科院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实践思考,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引领作用。

一、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党员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2009年升本以来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逐年增加,占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2014年在校生人数约10516人,在校学生正式党员963名,占学生比例约9.2%。因此,做好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是目前新升本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客观地反映新升本院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真实状况,我们针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六个学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党员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26份,有效回收率为93.1%,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后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后续教育管理考核和监督、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1.后续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教育管理形式缺乏多样性。

调查发现,某些学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单调,教育内容还停留在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政治理论方面,没有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当前国家政治焦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造成后续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有效性和针对性。调查数据显示,68%的学生党员认为后续教育内容不贴合学生实际,与实践脱节,24%的学生党员认为教育内容与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结合不紧密,8%的学生党员认为教育内容不能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网络热点问题。在教育管理形式上,教育管理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调查数据显示,81%的学生党员认为教育管理不能将社会实践、参观学习、专题教育活动等教育形式有机结合起来,12%的学生党员认为讲授自学的比例太高,自由讨论、社会调查和实地参观考察的比例太低,7%的学生党员认为未能充分利用好网络、社团、公寓等阵地进行综合教育管理,教育管理针对性不强,形式缺乏多样性。

2.后续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比较松散。

制度建设是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规范性保障。调查发现,某些学校学生党员反映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比较松散,缺乏对大学生党员言行的约束和规范。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党员认为后续教育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并能很好执行的占39%,有一些制度但没有较好执行的占42%,不知道具体规定的占11%,认为管理制度混乱无法发挥作用的占7%。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一些党支部的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组织管理力量还比较薄弱,缺乏系统科学的后续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保障。

3.后续教育管理中监督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不健全。

某些学校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存在监督机制运行不够顺畅,管理考核指标内容模糊,激励奖惩机制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正式入党后出现了对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不积极,学习工作上放低要求标准,生活上铺张浪费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归根结底是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监督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监督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比较健全并能很好执行的占29%,有一些制度机制但没有较好执行的占53%,不知道具体相关机制的占14%,认为机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的占4%。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党总支部都建立了相关的监督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但是不够健全,在执行过程中不够顺畅,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任务,出现监督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相关机制形同虚设。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机制创新

从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现状和问题来看,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必须在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组织管理、监督监察、量化考核和激励奖惩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1.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三级党组织的综合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党总支和党支部层层负责的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同时,学校党委要加大对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支持和指导力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上下齐动、常抓不懈,保证组织管理机制能够真正运行顺畅,逐步构建科学、良性循环的组织管理体系。

2.完善有效的监督监察机制。

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监察机制,通过监督监察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感。具体而言,各党总支部应该设立专门的党员意见反馈箱,成立专门的监督监察小组,定期召开党员情况反馈评议会,听取对大学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式查找与优秀党员的差距和自身的不足等。同时,重点监督大学生党员在工作、生活、学习上的日常表现及综合素质的评定和量化考核情况,监察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逐步在全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3.量化动态的考核机制。

当前,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正式党员的后续管理考核,给大学生党员造成入党后“一劳永逸”的假象,使得大学生党员缺乏后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因此,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标准,从学习成绩、工作状况、生活作风、群众基础、思想建设、组织表现等方面进行动态的综合考评。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对于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批评和谈话,并限期责令改正;情节特别严重恶劣的给予党内处分。通过这种全面、合理、动态和量化的考核,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完善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4.健全科学的激励奖惩机制。

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必须有激励奖惩机制,通过激励奖惩为大学生党员提供鞭策和动力。具体而言,对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要树立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并给予相应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对表现平平的大学生党员要给予一定的鞭策和激励;对表现很差的大学生党员要进行训诫谈话,情节恶劣的还要给予一定的处分和惩罚。通过这种激励奖惩的机制逐步营造积极向上、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激励大学生党员永葆先进的目的。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实践思考

随着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认为建立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同时要针对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实践水平。

1.丰富后续教育管理的内容与形式。

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必须丰富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创新后续教育管理形式,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具体而言,教育内容要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特点有所差异和侧重,低年级侧重党员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党的基本历史和伟大成就,逐步培养大学生党员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年级侧重党员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鼓励大学生党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带领其他非党员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对毕业班党员,则结合毕业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当前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热点问题,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理想的关系等。在教育形式上,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手段,建立相关的QQ交流群进行广泛交流。同时,综合利用个别谈心和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2.提高后续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能否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队伍的培养和考察,认真选拔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层次高的党务工作者组建一支专兼职紧密结合的后续教育管理队伍。此外,定期举办相关的党务培训班,加强对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了解、掌握当前的时事政治热点和社会网络热点问题,培养其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学会用科学、文明和理性的态度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后续教育管理应贴近实际重在实践。

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要想真正为大学生党员接受并取得实效,要求后续教育管理贴近实际,同时将重点放在教育管理现实实践中实现。具体来说,要充分利用校园和社会两大实践平台。在校园实践平台方面鼓励大学生党员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组织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管理和亲身参与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在社会实践平台方面要积极拓展校外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亲身实践督促学生党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针对后续教育管理现状创新和完善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一系列长效机制,同时丰富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能力水平,真正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党员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韦宁照,韦国才.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2(1).

[2]刘丰林.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猜你喜欢

奖惩学生党员机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