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新探

2014-10-20闫灵令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成才中华民族

潘 晔 闫灵令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新探

潘 晔 闫灵令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新要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明确成长成才方向,铸就高尚品格和自强不息精神。现实中,有些学生与实现中国梦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大学生应正确把握时代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从立德、立志、立学、立行四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中国梦 大学生 成长成才路径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建团94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这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殷切希望。大学生如何不负重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如何胸怀鸿鹄之志,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的梦想,为将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舞台上建功立业做好准备,这些都是每一位大学生直面的课题。因此,在中国梦视域下,探讨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新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成才对实现中国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新要求。

1.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3]实现中国梦是需要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追求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描绘了美好远景。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进程中,正值当代大学生从青年到中年的黄金岁月,历史的责任必然落在当代青年的肩上。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就应立志报效国家,学习前辈们不懈奋斗的品质和复兴家邦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肩负起属于时代的光荣使命。习近平寄语青年:“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他要求“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5]。他的殷切希望,是当代青年为之奋斗的不懈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把实现个人的价值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想,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在时代进步中体现出自身的真正价值,无愧于时代的召唤,不负党和国家的期待。

2.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明确成长成才方向。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大学生要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首要任务是珍惜在大学学习的时光,明确自己成长成才的方向,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国家有用之才。习近平要求青年努力学习时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6]“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7]。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要求广大青年勇于创新创造,这样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重任。他说:“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8]“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9]。

3.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铸就高尚品格和自强不息精神。实现中国梦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10]“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11]。指出:“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12]“广大青年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13]这一系列的论述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时刻准备到艰苦的环境中接受锻炼。

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现状与实现中国梦要求之间的差距

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一批优秀的青年,是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胸怀报国之志;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激情向往;团结友爱,注重合作创新;文明礼貌,弘扬传统美德。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社会现实复杂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偏差,使他们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要求之间有一定差距。

1.理想信念有待坚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得到了强化,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人生理想信念上,某些学生功利思想明显,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

2.自我为中心有待克服。习近平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4]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个人的一切梦想都是空谈。然而“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绝大部分备受父母溺爱,在蜜罐中成长,往往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为狭隘的个人利益而奋斗。在生活中,某些人表现出我行我素,自制力不强;与人交往斤斤计较,目无他人;待人做事缺乏团结合作精神,集体观念淡薄,责任感不强。

3.成才目标有待明确。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阶段环境相对宽松,学习压力相对不大,一些大学生难以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的环境。有的进入大学校园后,如出笼的鸟儿,既感到新鲜自由,又茫然不知飞向何方;有的自制力不强,不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谈恋爱,忙社交,上网聊天。某些人对自己的成才目标缺乏定位,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精神,只求考试过关,不求真正掌握知识,忽视炼好真本领。

4.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中华民族有辉煌的文明史,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和灿烂的文化,受到爱国教育,真正体会到炎黄子孙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然而,多年的应试教育,一些大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只注重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加之缺乏实践成绩考核方面的硬性规定,缺少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导致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社会实践经历不足。

三、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追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15]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应在立德、立志、立学、立行中找出实现中国梦的新路径。

1.立德是根本。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做人的根本,当代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道德追求,打牢思想道德基础,这样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首先,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促使学生以立德为基础,重德育以树人,不仅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大学生应自觉向现实中的道德模范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认同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最后,大学生应积极参与道德实践,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定位自己,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2.立志是方向。有立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远大的志向犹如一盏明灯,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将个人成才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个人奋斗的目标。一方面,大学生应把握个人成才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中国梦体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每一位大学生的命运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关,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主体,个人梦想的实现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大学生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将其与大学生实际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社会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将个人志向升华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3.立学是基础。习近平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16]当代大学生要通过努力学习,增强实现中国梦的知识能力。首先,大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勤奋、严谨的优良学风,克服急躁盲从情绪,掌握过硬本领。其次,大学生要善于思考,学会分析。当今世界新观念、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大学生要善于思考,学会辩证分析,对任何事物特别是舶来品,都应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大学生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大学生既要学好书本知识,又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

4.立行是关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7]实现中国梦不是靠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必须脚踏实地,立足实干。首先,要立足岗位,切实搞好学习,学习是第一位的。只有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夯实理论功底,提高素养,成为有用之才。还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其次,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大学生要向实践学习,提高对实践教育的认识,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知识和能力来源于实践,人的素质要在实践中养成。大学生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最后,大学生要在实践中锻炼。社会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大学生是重要的力量,其创新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加快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进程,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只是个人的事,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大学生应以习近平讲话精神为指导,树立远大理想,明确成长成才方向,铸就高尚品格和自强不息精神,努力在立德、立志、立学、立行上着力,构筑精神高地,练就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1][14][17]习近平,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29.

[2][3][4][5][6][7][8][9][10][11][12][13][1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4.

[16]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1.

本文系2014年度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党的青年教育思想视域下大学生成才观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zy-22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成才中华民族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