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

2014-10-20颜冬梅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想象教学方法

颜冬梅

摘 要: 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有较大的想象探索余地,其表现手法具有选择性、开放性,能适合不同个性和不同程度的学生,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教师应通过美术作业的设计实现个性张扬,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情感的独特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释放,最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想象 教学方法

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它追求的是情感与技法的融合,个性的张扬,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差异性和情感的独特性。为此美术课堂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条件,让他们自己锻炼;给学生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困难,让他们自己解决;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飞翔。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尝试和改变,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想象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光凭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每课必须结合教材补充大量文字、图片、视频等充实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大量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并综合运用这些素材组织构思画面。这些资料的来源一是去图书馆借阅,二是从网上搜索下载,三是到音像书店寻找。实际上收集资料的过程是发现、探询的过程,是作品的构思形成过程。再通过课堂信息的全面展示,使资源共享,是一次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我把学生收集的有关太空景象、各种天体飞行器、未来太空站、星球城,海底世界、深水勘探、新世纪交通,以及有关环保的各种图片和数据等信息制作成课件,再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找到灵感。在后来的创作绘画中,学生思维很活跃,表现的内容也很宽泛,画出了很多构思奇异、想象丰富的精美作品。

二、善于借鉴大师作品,发散想象

借鉴发散联想是一种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学生年龄小,接触范围受限,知识面相对偏窄,加上创作经历又少,在创造想象中有时会出现“短路”或者“炒现饭”的情况。为使学生少走弯路,较快找到表现作品的最佳方法,我引导学生向大师学习,借鉴大师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例如:在教学民间泥塑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风格、形象临摹一下。有时借鉴作品中种种梦幻异象构想或作品中图与地的相互转换渐变的独特形式,以及各种矛盾空间的循环变化等,还有高更、梵高等充满激情、对比强烈的色彩关系,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现代时空观念在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妙不可言的构思意图,诱发学生创作出有趣的、变化无穷的、充满奇异想象的美术作品。

三、寻找新异,扩散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似“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学生长期凭空想象,很容易对形象简单化、概念化。平时结合创作主题,让学生先写生,后添加,或先临摹主体形象,再通过寻找新异,补充背景、道具等其他内容。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比较生动、比较真实,也能降低绘画难度,学生容易上手,画出的作品内容更丰富、更有个性。我们在以环保为主题的“保护我们的家园”的绘画展览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树木、花草画好,老师再提供一些珍稀动物图片,让学生加进画面,有些同学先画动物,再通过写生添加背景。这样学生不会缩手缩脚,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画面构成组织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四、将作品重叠组合,引导学生变异想象

一般情况下,学生习惯于直接的、平铺直叙的具象构成思维方式,不容易换角度设想思考问题。其实,当你一跳出某个层面,从另外角度看的时候,发现原来竟是那么简单。绘画也是这样,人的思维都有惰性,一旦形成,就很不容易改变它,习惯走“老路”。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经常改变方法,比如,把毫不相干的形象通过重叠或透叠出新的艺术形象,再从新形象中发散联想、构成作品。把一些有关无关的形象随意放置在一起,打破学生原有的想法,再从中寻找新的形象。这样做的结果是有时会达到预料不到的、充满趣味的、偶然的特殊效果,使学生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进入新的创作兴奋阶段。我在以“装点我们的空间”为主题的设计作业中,预先布置了观察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现有的空间,从不同方位反复观察,包括一柄把手、一条板凳的形象和位置,都记录下来。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老师提供一些主题的设计图片,让学生就自己的空间元素进行整合。有些同学对原有的空间元素位置进行了变更,收到了很好的空间表达效果,原来狭窄的房间敞亮了,空间的摆放更合理了,再通过色彩强化设计效果,一幅美丽的空间就设计完成了。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同时增强空间意识。

五、借鉴故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想象

很多绘画作品都出自文学作品的联想,古今中外的大量优秀名著都是创作的极好素材。如《西游记》、《格林童话》、《芭比》系列等作品,都是深受学生喜爱、极具想象力的佳作。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生动人物形象、变化无穷的景色景观,都是诱发学生想象的好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故事情节、思想情感,并抓住其典型的情节与形象,再结合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风景写生等资料,提供一些故事中特殊的人物形象给学生借鉴,如“芭比”、“蜡笔小新”等一些造型优美的卡通人物,让学生自己动画设计,这是一种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想象思维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维想象

有些作品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不利于形象的再现。这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创作。在学习《情感的记录》一课时,用铅笔、钢笔、炭笔等工具表现身边的物品,使学生局限于工具本身,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于是我将学生放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用天然的绿草红花汁液随意涂抹,学生创作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好作品,不仅体现出丰富的想象能力,还融入大自然的气息。

七、逆向思维,加强学生对比想象

对比是绘画中常用的美学法则,如何恰当地运用它,达到最佳的艺术教学效果,需要我们经常想办法、动脑筋。如在平面构成设计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尝试:把每学期分散的点、线、面、色彩等内容集中在一起,加强点、线、面、色彩综合设计运用和创意想象,要求学生先确定主题,再结合主题学习基础知识,组织画面的黑白、疏密、节奏、色彩冷暖对比等关系,把几周的练习集中到一张作品中完成。经过几周的反复调整练习,学生终于画出变化统一、对比协调,有节奏、有韵律、有较强形式感的作品。

如在讲授《最后的晚餐》这幅举世名作时,通过画面中色彩的对比,用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一组学生排演的13个人物动态揭示犹大的卑劣、丑陋,表达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让学生深刻体会此画的意境,体会达·芬奇作画的技巧,达到学习主体情感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总之,绘画构成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多变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和体验,多动脑、勤动手,经常保持积极主动的创新状态,不断追求新起点,寻求新的表现方法,养成求新变异的思维习惯,就会有新发现、新收获,就能画出充满创意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想象教学方法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