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鉴赏》教学探究

2014-10-20童李君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童李君

摘 要: 《戏曲鉴赏》属于高校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审美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培养戏曲欣赏群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讲授戏曲的相关知识,运用新媒体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现场观摩使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组织讨论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戏曲教学 戏曲鉴赏 教学方法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百花齐放,其中大部分剧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更于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们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然而,当前在戏曲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便是培养新的欣赏群体。在如今的社会生活方式下,由于选择面的宽广,很少有青年人主动走进剧场,导致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危机。高校承担着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与文明的责任,对戏曲等优秀文化的介绍责无旁贷,而大学生则是当今社会具有欣赏戏曲潜力的人群之一。《戏曲鉴赏》作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八门高校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之一。《戏曲鉴赏》课程的突出特点是戏曲艺术理论讲解与艺术欣赏相结合。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审美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培养戏曲欣赏群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曾经作为民众娱乐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戏曲,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已经很陌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鉴赏戏曲的能力,是当前从事戏曲教学的教师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讲授戏曲的相关知识

教师在《戏曲鉴赏》课中要教给学生鉴赏戏曲的基本方法,而鉴赏戏曲则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如了解戏曲发展的历史演变、艺术特质、方言语音、声腔系统、形态类型、戏曲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角色行当机制、表演技能、流派风格特征、代表人物等等。”[1]而这些相对于表演来说比较枯燥,作为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戏曲鉴赏》课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欣赏戏曲的兴趣与能力,因此《戏曲鉴赏》在介绍戏曲相关理论与历史时,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尽可能地将各类剧种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直观生动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讲解,较之于传统的讲述更加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戏曲的理解和感知,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制作完备的课件,向学生介绍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他们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

戏曲是一门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戏曲教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戏剧文学赏析,即分析戏剧文本的曲词、结构、修辞、叙事、抒情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其次,是表演艺术鉴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唱腔、演出程式、脸谱服饰、身段形体等内容;最后是讲述戏曲文化,介绍与戏曲相关的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等文化生态环境。”[2]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戏曲文本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精讲细读戏曲文本,是学习中国戏曲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必读书目,课堂讲解可以重点分析作品,教师通过精讲,可以教给学生阅读戏曲文本的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地欣赏戏曲,提高对戏曲的理解水平。在理解戏曲文本的基础上,欣赏戏曲演出,培养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运用新媒体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

如今,传播媒体的发展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时代。网络、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戏曲以往的传播途径,新媒体在戏曲的传播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较之传统媒体具有更大的传播空间,并且更加自由化、个性化,它为戏曲艺术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与手段,提供了戏曲在新世纪发展的机遇。教师可以通过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媒体吸引大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与喜爱。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在新媒体中获取戏曲资源的途径。(1)通过数字电视与移动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戏曲频道,受到很多戏曲爱好者的关注。(2)通过网络。网络的出现,为戏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今戏曲在网络上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①专门的戏曲网站,如中国戏曲网。②戏曲爱好者及演员创办的网站、博客、微博、论坛、贴吧等。③各大门户综合类网站都有相关的戏曲资料。而且网络具有之前传播媒介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在戏曲爱好者和专业演员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爱好者和演员可以在网络上交流各种戏曲信息,自由讨论当今戏曲如何发展、传承和创新。网络上的戏曲资源丰富,具有戏曲的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样式的资料,可以多方面展现戏曲的不同面貌,爱好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并重复欣赏自己喜欢的作品,网络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掘与认识新媒体在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中的功能与意义,促使戏曲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延续这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现场观摩使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

为了使学生近距离感受戏曲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之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学生现场感受戏曲。如邀请戏曲名家进校园,为学生讲解、传授、演绎经典曲目。在这方面苏州市职业大学有着丰厚的资源。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多年来,江苏省政协和四校(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并联合组织开展了“戏曲走近大学生”的活动。众多名家走进了苏州市职业大学的校园,如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老师,带来了一场名为“越剧艺术魅力”的高水准的讲演,著名表演艺术家徐秀芳女士和李先锋先生带来了扬剧、梆子戏艺术讲解及精彩的演出。

在将名师请进校园的同时,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外出观摩。戏曲表演是现场的艺术,只有深入现场,才能更好地领会戏曲表演的精髓。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与各剧团联系,关注他们的动态,及时将演出情况带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亲临戏曲表演现场,近距离感受演出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戏曲表演内涵的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此外,可以鼓励推荐对戏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曲社学唱。苏州市职业大学的兰芽曲社开展教唱、观摩、交流、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昆曲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安排教唱一些名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艺术素养,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

四、组织讨论能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基于戏曲鉴赏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合理的解释。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组织,对戏曲作品中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如红娘、张生等设置相关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比如说你认为《西厢记》的主角是谁?为什么?结合《梧桐雨》谈谈你对“帝妃之爱”的看法,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和教师可以一起深入探究戏曲艺术的特色及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教师还可以将戏曲中某些引起争论的问题介绍给学生,请学生通过阅读,查找相关资料并经过思考后,给出自己言之成理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得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丰富经验感悟,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去过剧院听过戏曲吗?你的家乡盛行什么剧种?在学习之余,鼓励学生对家乡的戏曲进行实地调查,这样在加深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热情,从而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为戏曲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尽一份力。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小结作业或评论文章,巩固所学的戏曲鉴赏知识。

参考文献:

[1]郭克俭.戏曲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

[2]郑劭荣.“后戏剧时代”戏曲鉴赏课程改革刍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2:3(2):127.

基金项目: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SZDG4-11003);“青蓝工程”资助。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