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现状分析及理论重构

2014-10-17宋晓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基础教育农村

宋晓华

摘要: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的过程也是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对于农村基础教育而言,

经济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我国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极大影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效

能发挥。本文即立足教育价值取向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价值体系、现状及其中隐含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重构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价值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基础教育 教育价值

一、教育价值及教育价值取向理论

教育价值即是教育行为的“有用性”,这种“有

用性”既包括教育行为自身的效用体现和对受众需

求的满足度,也包括外界对教育的接受、享有和利

用的认同度。价值取向是一个社会科学范畴,具体

是指某一特定主体在面对矛盾、问题、关系时,基于

自身的价值认识所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并据此

对这些矛盾、问题和关系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具

体到教育价值取向,考虑教育价值内容的多样化,

不同视角下的教育价值观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也不

尽相同,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具体阐释。

1.基于教育目的价值观的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观下的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两个

内容:其一,教育目的的理论性和现实性是理论教

育价值取向和现实教育价值取向的依据,理论教育

价值取向又称“应然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教育

的长远价值,是一定社会环境之下人们对教育成果

的理想假设和教育发展的价值预期;“现实教育价

值取向”又称“实然教育价值取向”,是一定社会环

境下人们对教育活动现实利益的追求,强调的是教

育的现实价值。其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性与个体性

是社会教育价值取向和个体教育价值取向的依据,

社会价值取向强调的是教育的社会价值,着眼于教

育活动对整个社会宏观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实现,强

调教育在推动个人社会化中的价值实现;个体价值

取向强调的是教育的个人价值,着眼于教育活动在

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价值实现,旨在满足

个体发展需求。

2.知识教育价值观下的教育价值取向

知识教育价值观衍生出三种教育价值取向,分

别为:功利教育价值取向、认知教育价值取向、发展

教育价值取向。功利教育价值取向强调教育的实用

性,认为教育价值应该在具体应用中加以实现,由

此为个人发展创造功利,为整个社会发展创造功

利;认知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教育的知识性,认

为教育价值应该在继承、传播、发展、创新教育知

识、打造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的过程中实现

价值;发展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教育的发展作

用,认为教育价值主要应在对个人、地区、社会以及

整个人类文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塑造

中加以实现,关注教育的全面性和长远性。

3.教育职能下的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职能包含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

政治职能教育价值取向认为,教育具有极强的政治

目的,其价值本质是反映某一特定团体的意志和观

念,同化公民的思想与行为,从而维护社会和谐,保

障其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职能教育价值取向

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

及生产关系进步,进而带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

强调的是教育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文化职能教育价

值取向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的过程是

对地区文化、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价值应在对各种文化的传播、选择、创造、更新

等过程中加以实现,从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特征分析

通过上述对教育价值及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

分析,同时结合农村基础教育特点,笔者认为农村

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如下特征。

1.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变革性

这是指农村基础教育通过对先进的知识结构

的传输对传统农村原有认知水平进行全面转型升

级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认同。变革性是农村社会

自我修正、自我升级、自我发展、自我适应的现实需

求,农村基础教育作为农村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之一,是整个农村社会中最为先进、最具活力的

有机体,由此也使得变革性成为农村基础教育价值

取向有别于其他基础教育的重要特性之一。农村基

础教育对传统农村民众思想观念的变革、对农村社

会结构的变革,是农村基础教育必要的价值实现形

式,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价值的重要职能和方向。

2.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体性

这是指农村基础教育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取向上的协调统一: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需要满

足人的需求,满足农村以儿童为主体的受教育者学

习知识、自我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

又会受一定的农村经济、文化等条件的诸多制约,

也应该满足农村社会的自我发展需求,推动农村社

会全面升级。在农村基础教育环境之下,教育的个

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实现了更为契合、更为

紧密的和谐统一,这对于我国农村整体环境相对薄

弱、农村人口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等现实情况下的农

村发展、农村实力提升而言是一种必要保障。然而

在具体实践中也不能单纯地将二者个人价值和社

会价值放在平等的位置,而应依据各地不同情况进

行权衡、规划,从而确保动态把握农村基础教育价

值取向一体性,确保性能机制高效发挥。

3.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导向性

这是指在农村基础教育价值观中,有某种传统

的、根植于农村基础教育活动始终的倾向性认知,

促使农村基础教育的种种全部围绕这一观念来开

展和组织,由此使得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具有了

明显的导向性。一般来说,现实性的教育价值取向

对教育活动具有直接导向作用,而理想化教育价值

取向对教育活动具有间接导向作用。结合我国农村

教育现状,现实的物质和经济需求是农村基础教育

最为迫切的价值目标,也决定着农村基础教育的价

值取向;同时,个人、社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规

划、构想则促成了农村基础教育的理想价值取向。

三、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困

陶行知曾批评道:“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

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

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农

务,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

子。”陶行知先生批评的现象,在今天仍然存在,

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对此进行阐释。

1.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现状

目前流行于农村的教育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种:

脱农、为农和育人翻。

(1)脱农取向。所谓脱农,即认为教育的直接目

和价值是以教育为阶梯,使农民能够脱离农民身份

和农村环境,转型为城市居民。脱农曾经在上世纪

几十年间成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价值的主流取向,

甚至是唯一取向,这一观点甚至至今还对农村基础

教育价值观发挥着较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

社会结构调整,城乡二元化对立趋势愈发明显,城

市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日益挤压农村文化生存

空间,同化着农村价值取向,使得更多的农民对城

市生活充满向往,对城市文化充满渴望,而教育则

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脱农取向强调的

是个人价值,而当前城乡差距更加凸显了脱农取向

在农村基础教育价值观中的主导地位。

(2)为农取向。所谓为农,即是在现代社会整体

发展之下,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始终滞后于社

会需求,也始终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在这一背景

之下,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农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人才,成为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

价值体现。在这一教育价值取向之下,农村基础教

育被赋予了更多的经济职能,也被要求承担更多的

农村社会发展义务。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在强调社

会价值的脱农思想主导的教育价值观下,为农取向

所培养的人才并未真正为农,而是大量涌入城市,

由此使农村基础教育的为农价值取向陷入了现实

中的虚弱无力。

(3)育人取向。所谓育人,即是在面对脱农和为

农这一内在悖论无力解决时,则选择绕开这两个价

值取向,而仅仅从教育“育人”的本质职能上去评价

和促成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实现。这一取向将教育

价值定位于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及教育效果。与

“脱农”和“为农”两大外在价值取向不同的是,农村

基础教育的育人取向在本质上强调了教育的内在

价值,而避开外在表象的争端,因此不失为一种中

庸式的农村基础教育价值选择。

2.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困境

(1)从三者关系上,我国农村教育的本质职能

是提升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在我国

当前城乡二元割裂的社会结构背景之下,农村教育

价值被“脱农”取向深深影响,甚至牢牢把持,据此

农村培养出来的人才纷纷流入城市,而农村发展需

求人才依旧处于真空状态;此时,“为农”取向看似

应运而生,然而这一主观概念在社会发展的现实之

下却显出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因为“为农”培养的

农村人才最终却选择了“脱农”。另外,“育人”取向

虽绕开了个人脱农取向和社会为农取向之间的矛

盾对立,然而也仅仅是从理论上解决了农村基础教

育价值取向问题,而并不能对农村教育实践产生符

合农村发展需求和社会宏观发展需求的变革性影

响。(2)即便单单论述三大农村基础价值取向本身,

也同样存在问题。一是脱农价值取向下的农村基础

教育价值观脱离农村实际,单纯强调模仿城市教育

方式方法,从主观上忽视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

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二是为农价值取向下的农村

基础教育既同我国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相

悖,又同教育与经济产业的良性互动规律相悖;三

是对于育人价值取向,诚如前文所述,其现实意义

远不如理论意义,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忽视城乡二元

化对立的现状本身即是缺憾,无论从现实教育差异

化出发,还是基于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育人取

向都显不足。

四、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重构

1.对农村基础教育价值的定位

在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问题之前,首先

要对农村基础教育价值进行科学定位。目前三大主

流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中,无论是脱农、为农还

是育人,都存在一个共性的缺陷,即强调农村基础

教育必须要朝着某一个特定的价值方向发展,这一

价值定位显然忽视了基础教育的本质特性。笔者认

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应该立足于“农村教

育”这一核心职能,不能单纯以城市立场和农村立

场来进行区分,而应将农村文化知识、精神状态、思

想观念同农村基础教育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打

造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有价值定位。所谓农村教育,

即是在现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城乡二元发

展的背景之下,通过教育职能提升农村人口的知识

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及现代公民意识和自我发展意

识。农村基础教育即是农村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

以此方法定位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兼顾了农村

实际和教育本质,其同城市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也一

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从而

确保整个教育体系的一致性。

2.对农村基础教育价值观的重塑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兼顾了个人发展需求

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其价值观也应紧紧围绕个人

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进行重塑,其中,“以人为

本”是农村基础教育价值观重塑的核心要求,素质

教育则是这一要求的实现途径。首先,科学把握和

塑造农村基础教育价值观,就应该把农村基础教育

置于整个农村体系之中,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

领域全面解构,从政治角度考量农村基础教育的推

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诉求,从经济角度考量其提升农

村经济发展的诉求,从文化角度考量其提升文化认

知、扩散农村优势文化的诉求,由此重构农村基础

教育价值观。其次,科学把握和塑造农村基础教育

价值观,就应该把农村基础教育置于整个基础教育

的体系要求之中,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

全面性合理重构农村基础教育价值观。

3.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整合

在重构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时,必须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原则,赋予农村基础

教育以社会主义使命。一是将农村基础教育与我国

国情相结合。只有源于农村实际的价值取向才更具

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二是农村基础教育价值

取向应充分考量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利益。教育

价值取向不应回避功利主义,相反功利既是现实需

求,又是教育价值最为直接的实现形式,因此农村

基础教育价值取向既要满足农村发展之功利,也要

满足农民发展之功利。三是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

要满足受教育主体自我发展的利益需求,激发主体

活力和潜力,由此促成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

展。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基础教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