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2014-10-11王文宪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师爱关怀爱心

王文宪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竭尽全力地教育学生。“师爱”是一种特殊的爱,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用“师爱”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源自对老师的喜欢程度,因此,老师的关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怀、尊重、欣赏,他会心情愉悦,便会主动去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生活、学习、精神上都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渴望就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这样才能实现情感交融,增进师生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拥有一份自然、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心情,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老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

二、用“师爱”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教贵情深”,以“情”感化学生,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优良的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今天的学生是具有独立品格、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他们需要老师的教育与关爱。在学生成长阶段,“师爱”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回报”“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奉献”,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形成团结、友善、互助的优良品质。

三、用“师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一门爱的艺术。”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用他的智慧、人格与学生心灵碰撞,让学生在他的激情燃烧中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节成功的课,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因此,教师必须以敬业爱生的姿态,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并注意尊重学生个体,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产生不怕犯错、敢于发言的良好学习心态,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用“师爱”推动待优生的转化

对待优生的转化是每位教师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而爱心则是教师转化待优生的最有力的武器和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性格偏执、失去母爱的学生,他们一般都很自卑,同时自尊心又极强,他们一方面有上进的希望,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另一方面又由于学习成绩差,家庭不好或表现不好,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这些待优生,教师要更加尊重、信任、爱护他们,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温暖他们,不歧视、不放弃每个学生,用“师爱”点燃他们上进的思想火花。

许多优秀教师转化待优生的成功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开启待优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是做好待优生转化工作的切入点,只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满腔的爱心,对他们多一些春风,多一些细雨,多鼓励,多表扬,一定能取得成功。

“师爱”是一种具有强大能量的爱,它伴随着学生成长,并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该奉献一份爱心,让“师爱”充满孩子心中,引导他们走进社会,思考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摘自《语言文字报》第786期第6版,2014.4.25)

猜你喜欢

师爱关怀爱心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写给青年班主任:师爱,需要表达
师爱是一泓清泉
爱心树(下)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爱心
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爱心的奉献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