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覃思而出匠心,仿自然而生魅力——“劲豹壶”艺术鉴赏

2014-10-09应书良

江苏陶瓷 2014年3期
关键词:壶器泥质宜兴

应书良

(宜兴 214221)

从“陶朱公”范蠡开创制陶起讫,紫砂的历史已在中华古国这片文明沃壤中绵延了五百多年。作为最初的饮食器皿,至今日无论外形还是神韵都有长足进展的文化艺术品,紫砂的地位也已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2010年世博紫壶锦艺术展上,紫砂陶始祖“供春”的唯一存世之作,被称为世界第一的明朝“供春壶”,甫一亮相便吸引住众人的目光,赢得一片喝彩。中国的紫砂艺术,早已位于世界艺术林苑之列,以它独特的艺术成就,彰显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其间,宜兴紫砂以其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更是自成风格,声名远扬。作为宜兴紫砂从业者,深感荣幸。故此,想就自身深爱之壶“劲豹壶”(见图1),以及多年壶制经历,浅略探讨一番宜兴紫砂壶器的艺术魅力。

图1 劲豹壶

相传,使紫砂壶器真正列入艺术行列的第一人,便是明代正德年间的供春。据说,供春曾是一名寄寓宜兴金沙寺复习迎考的读书人的书童。照料主人读书之余,供春便向寺内沙僧学习用紫砂制壶。因当时文人们对于奇石有种独特的审美,即他们认为“丑极”就是“美极”,如果一块石头达到了瘦、漏、透、皱的程度,这就是一块美石,故当时供春一时灵感,便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树瘿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不期壶制烧成之后,竟是非常古朴可爱,颇合当时文人心意。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供春壶”也就通过文人间的相互传播,进而扩展到了市井,得到了广泛流传。自此,紫砂壶器模拟自然器物的形态,也成为壶器造型里的一大特色,后演变为花器。

“劲豹壶”不属于典型意义的花器,却透露出一定程度花器独有的艺术特征——模拟自然。譬如,壶器尽管周身光洁如玉,线条大体上简洁明朗,造型方正大气,自有光器抽象的神韵之美,但部分细节却逼真地模拟着自然或反映着现实。整体壶器虽方正抽象,未模拟自然生态之豹勇猛矫捷之姿,然壶身型制方正,自然透露着一种野性动物的凶猛凛然之气。壶身采用上窄下宽左倾的梯形造型,又于静态中蕴蓄了向前倾倒的动态之力,像极雄豹追捕猎物前蓄势待发的冲击力。豹是动物世界中仅次于狮、虎的头号杀手,体形高大、线条优美、性猛力强、动作敏捷,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故“劲豹壶”在壶器壶身的造型上的甄选可谓中正恰当,充分暗合自然之豹的劲猛雄风。

自然生态之豹,隶属猫科,虽生性凶猛,但一般不伤人,自有狮、虎不及的温柔一面。鉴于此,“劲豹壶”一方面要展现劲豹的勇猛进取,另一方面也无法忽略自然生态之豹固有的妩媚温柔之性情,这在壶钮的造型选择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劲豹壶”壶钮是一只雕刻得惟妙惟肖的小豹,小豹身形小巧,骨肉丰满圆活,线条流畅润滑,头、颈、胸、腹、臀、尾、四肢及头上卷毛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回首的姿态、高跷的臀部、卷曲的尾巴,无不缠绵地叙说着小豹无忧无虑、欢快自由的心理,似初生的婴儿天真无邪、惹人怜爱。

壶身和壶钮、线条刚与柔、造型抽象和具体的对比中,制壶者的匠心已经不言而喻。而紫砂泥质色彩的选择上,制壶者的匠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壶身是“劲豹”的猛,故色泽是黄褐带棕,较深沉暗淡;壶钮是“小豹”的柔,则色泽是由黄而过渡到略带红,显得明丽轻快得多。壶身、壶钮两相对比又相互映衬、刚柔兼济,充分展现了自然生态之豹复杂而多变的性情。

自然生态之豹的另一显性外形特征——金钱斑,在壶器的创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个或呈圆形、或呈椭圆形、或呈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的斑点,可谓壶器的点睛之笔。这种较纯自然的模拟,无需过多言语赏析,即一目了然地契合了壶制的主题——“豹”,可以说是模拟自然最突出的展示。

模拟自然,是一切艺术人文的源头。譬如见于吴越春秋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文学《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即是反映黄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又如我国的象形文字,“山”、“水”、“火”、“天”等都来自于对自然万物的拟形。 老子《道德经》里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所有的文明,可以说最初都来自于对自然的模仿。《淮南子》里更是强调人类的文化政治生活,也更多的效法自然。如“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又称“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意谓不论自然界或者人类社会,凡事都要循着自然的法则而行,不可勉强。

紫砂作为艺术领域里一枝奇葩,自然也不例外。著名的清代名家陈曼生的“曼生十八式”壶型,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如“镜瓦壶”借鉴的是古代铜器,“井栏壶”借鉴的是生活用器的造型,“天鸡壶”、“葫芦壶”仿的是动植物的形态,自然还有按照器皿的功能来设计的壶型,“劲豹壶”也不出模拟自然这一大的范畴。而这也充分警示着自己,作为一名有进取心的紫砂壶艺从业者,紫砂的泥质选择有限,紫砂的工艺提升有待时间的检验,但紫砂壶器造型的空间却是浩淼无边的。只要有心,可以随时随地取材于生活,求教于自然。而当一把壶器凝聚了紫砂艺人殚精竭虑的精妙构思和精益求精的技艺钻研后,它获得的生命力、呈现出的艺术魅力会远远超过紫砂泥质本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壶器泥质宜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浅谈紫砂《劲松壶》的造型风格和文化内涵
春意复苏人长寿,连年有余吉祥来
——浅谈紫砂“莲年有余壶”的设计风格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析紫砂“伙伴壶”的艺术创意
浅谈紫砂“俏青松壶”的艺术特征
某泵站厂房泥质粉砂岩地基固结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