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玉璧,传世佳作——浅谈紫砂“汉宫玉璧壶”的文化

2014-10-09夏瑞娟

江苏陶瓷 2014年3期
关键词:玉璧战国玉器

夏瑞娟

(宜兴 214221)

带着对紫砂艺术的一份虔诚与执着来创作一件作品,往往会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每位紫砂艺人都有独到的艺术风格,崇尚经典的个性,在制作紫砂中注入自己的感情,追求用时光凝聚出紫砂壶的精、气、神,紫砂“汉宫玉璧壶”的诞生(见图1),显然包容并流露着紫砂壶的精、气、神。品壶,有人赏其与茶水交融的美妙时刻,有人赞其或古朴、或隽秀的文化风,而紫砂“汉宫玉璧壶”品得更是一种气度,如果你懂它,你一定会沉醉其中,它端庄大气、浑厚高雅,并且有着君子的品性。

图1 汉宫玉璧壶

1 紫砂“汉宫玉璧壶”的经典造型

紫砂“汉宫玉璧壶”稳重而不浮躁,能使人从中感受到了艺术的底气、信心和希望。此壶的壶体形似一整块玉璧,光洁如玉、细腻温润,泛着淡雅的光泽,褐色泥作底调,古韵悠长;平折肩、短束颈、覆盘形压盖、如意形盖钮、短曲流、半环如意形端把,稳重端庄、清晰简洁。紫砂“汉宫玉璧壶”每一根线条都极其挺括,每一个细节都极尽完美。

紫砂“汉宫玉璧壶”透露着一股力度和气度,风格鲜明,为经典佳作。壶身一侧精刻的铭文,将此壶的主旨进一步升华,玉璧本就是富贵吉祥的象征,赋予文字概括,使得作品更添浓重的书法艺术气息。

2 紫砂“汉宫玉璧壶”继承汉宫玉璧的形象

紫砂“汉宫玉璧壶”的造型款式经典,加上书法刻绘技法的完美演绎,此壶可谓深入人心。因此,紫砂“汉宫玉璧壶”让我们见证了经典的壶器形象,同时理解汉宫玉璧文化的特征。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周围的边)倍好(中间的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三种。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时,对于玉璧的孔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径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孔径的称为环,一般不再用“瑗”这一名称。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用玉选料极精,制作工艺极细,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古玉中礼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万物皆有灵性的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周礼》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为“六器”、“六瑞”。实际上玉礼器出现相当早。良渚文化中就出现大量玉琮、玉璧,数量繁多,制作精美,后来的历朝历代只能望其项背。汉宫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壁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到了东汉,壁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紫砂“汉宫玉璧壶”便是继承了汉宫玉璧的特征。

3 经典玉璧文化

紫砂“汉宫玉璧壶”整体为玉璧的造型。有人认为玉璧是祭祀天地的礼器,《周礼·春官》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这是史书上的说法;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装饰品,因为它的制作精致、美观大方,适宜人们佩饰,这也有一定道理。除此,还有的认为璧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即作为一种信物,传达某一种特殊的信息。《荀子·大略》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说的是古时进行国事访问时,用璧表达相见之礼,在各国交往时也往往用璧作为瑞信,既表示祝贺吉祥,同时又是一种凭信。

古人以玉璧为贵,流芳百世,恒久象征。今天,当你目睹这样一款紫砂“汉宫玉璧壶”时,脑海中大概会浮现两个字:经典。和玉璧一样,这把壶也称得上是紫砂壶海洋中的经典杰作,它也是历久弥新的紫砂世界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1]战国玉璧[J].辽北收藏.2012.09.27.

[2]刘道荣.赏玉与琢玉[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玉璧战国玉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玉璧金龙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