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形成理论的基本观点

2014-10-08张丽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

张丽娟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者,他们对民族形成问题的相关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从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一般时间、一般过程、一般途径、一般规律及特殊途径等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形成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形成;基本观点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197-0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了民族形成理论,并依据后来的研究成果不断加以完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形成问题的论述,涉及到了民族形成的时间、条件、一般规律, 民族形成与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的关系,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时期形成的民族、欧洲中世纪形成的一些大民族、资本主义时期形成的民族等。

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从氏族、部落解体到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社会过程。在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到原始社会末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发生了两次社会大分工。分工又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后果——私有制、产品交换、阶级分化开始出现。这一切加速了氏族制度的瓦解,为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1]。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是与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未达到很高的程度有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等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2]。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

二、民族形成的一般时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这就是说,城乡的分离和对立是与野蛮时代、部落制度、部落的地方局限性向文明时代、国家、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部落制度、部落的地方局限性是与野蛮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民族是与部落制度、部落共同体的发展有关联的,是与文明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城乡对立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的必然结果[3]。而城市的出现并与乡村分离是在野蛮时代的哪个阶段呢?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两次社会大分工,特别是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发生的第二次大分工为城市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促进了人口的集中,同时也为集中的人口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供给提供了条件,这样城市便出现了,并与乡村分离和对立了。因此,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即原始社会末期,是部落的地方局限性向民族过渡的开始,也是民族开始形成的起点。所以,民族是原始社会末期(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到进入阶级社会时形成的。

三、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摩尔根等人提供的实际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后,把“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这一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更加具体化,即部落(血族部落—地区部落)—民族和国家。

在雅典,到克利斯提尼时撇开了以氏族和部落为基础的四个血族部落,以居住地区来划分公民的办法为基础,设立了十个地区部落。在罗马人那里也和雅典一样,撇开了三个旧的血族部落而设立了四个新的地区部落。这样,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便日益遭到排斥,这一过程是血缘关系逐渐减弱,地缘关系逐渐产生并增强的一个过程。从血族部落到地区部落,再发展成民族和国家的过程,更明确地展现了“部落—民族和国家”的具体过程,以及这一发展过程中事物发生质的变化的情况。

恩格斯在分析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等的史前时代的情祝时指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是有机的序列。部落联盟也可能不是到处都成立的,但它是比部落更发展一步的组织,“同它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完全适应”,是“这些条件所特有的、自然长成的结构。”“亲属部落间的联盟,常因暂时的紧急需要而结成,随着这一需要的消失即告解散。但在个别地方,最初本是亲属部落的一些部落从分散状态中又重新团结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此,恩格斯就把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一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更,加具体化为中间经过部落联盟的阶段。

四、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的过程,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指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民族形成的途径,即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希腊人是“由于地产的买卖,由于各生产部门——农业、手工业(内有无数行业)、商业、航海业等之间的分工日益充分的发展,以及贸易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氏族、胞族和部落的成员很快就杂居起来。而且在氏族和部落的地区内移来了很多不属于这个团体的外地人,当时居民依其职业分成了相当稳定的集团,其中每个集团都有很多新的共同的利益”。当旧的血缘团体由于私有财产、不同利益集团、外地人等全新的因素遭到排斥后,氏族部落无论作为人们共同体还是作为社会组织,已不相适应了,它便开始向民族和国家过渡。在罗马,人数众多的、站在罗马氏族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取得了胜利,他们开始炸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旧的氏族制度,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真正的国家制度;氏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而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罗马民族来了。德意志人在4世纪末到6世纪初的民族大迁徙中,对奴隶制的罗马帝国进行了武力征服,征服外国广大领土的直接结果就是国家的产生。民族大迁徙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德意志人和罗马人的混杂居住,他们之间开始逐渐相互融合,亲属性质的联系逐渐让位于地区性质的联系。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不论这四百年看起来多么像白白度过。可是留下了一个重大的成果,这就是一些现代的民族(moderne Nationalitaten〕,亦即西欧人类为了未来的历史而实现的新的形成和新的组合。德意志人确实重新使欧洲有了生气。”这就是德意志人通过征服、与被征服民族的溶合而形成新的民族的情况。endprint

五、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三个过渡”理论,即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过渡后,又在《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这两处论述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而且后一处论述中的“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是对前一处论述的观点的更简炼地概括,是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的扼要的、准确地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年期间写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法兰克时代》、《马尔克》、《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书中有关民族形成问题的论述,也都和这个观点的精神相一致。他们在这些著作的论述中坚持从部落发展成民族的观点,同时把这个发展过程更加具体化为中间经过部落联盟的阶段——这是由血缘部落发展到地区部落的过程,血缘关系逐渐减弱,地缘关系逐渐增强的过程。

六、民族形成的特殊途径——资本主义民族的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中世纪的情况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时,把民族看成是发展变化的事物,揭示了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分化、同化、组合形成新的民族的特殊现象和规律。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文章中指出:“从中世纪早期的各族人民混合中,逐渐发展起新的民族〔Nation alitaten〕。”讲到德意志民族时说:“不论这四百年看起来多么像白白度过,可是却留下了一个重大的成果:这就是一些现代的民族〔moderne Nationalitaten〕,亦即西欧人类为了未来的历史而实现的新的形成和新的组合。”又说,中世纪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恩格斯又从语言的角度说:“一旦划分为语族……很自然,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民族〔Nationalitaten〕开始向民族〔nation〕发展……日益明显、日益自觉地体现出建立民族国家〔Nationalestaation〕的趋向,是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

除此之外,恩格斯和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就提出了民族是从部落发展而成的,在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时,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多方面原因形成了资产阶级民族的论述。他们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产阶级也使“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国家了。”通过这种方式,资产阶级民族作为没落的封建阶级与上升着的、革命的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结果和产物,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以至最后取得对封建经济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民族也就形成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共中央马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014年9月1endprint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