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4-10-08刘祥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刘祥云

摘要:针对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介绍了中俄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的意义,对中俄联合办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和毕业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创新;创新培养模式与建立市场需求机制;建构提高能力课程体系,提高人才能力;构建应用型和多元化实践教学机制等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俄联合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3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19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中外合作办学,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提供了契机[1]。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有着教学质量高而收费较低的优势。在中国与俄罗斯的教育交流中,无论是互派教师交流与学习,还是合作培养学生,都会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高校的俄语专业教学,在语言的教学中,更要寻求与俄罗斯高校合作,为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提供更大的优势。

一、中俄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的意义

中俄联合办学拓宽了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发展空间。首先,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联合办学模式,都会提供更多的让学生接触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习俗等各个方面的机会,只有在俄罗斯教师授课的课堂上或是赴俄罗斯进行亲身体会的时候,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的社会文化知识才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触,才能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2],而应用型俄语人才与单一俄语知识人才是有区别的,应用型人才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应用型俄语人才,就不仅需要掌握应用技术,还需要掌握俄罗斯的社会文化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努力的,因为从俄语自身的特点来看,它们的语法相对复杂,变化烦琐,尤其是俄语的听说能力不易养成,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俄联合办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得天独特的优势,学生可以依靠联合办学,方便利用实践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俄罗斯的学习与生活,可以得到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情景,这样就可以使联合办学的学生,利用联合办学的优势,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俄语的语言能力以学以致用,弥补了俄语学习中缺乏语言环境的不足。同时,由于是联合办学,学生会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两种不同特色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优势更好的发挥和互补。这些优势不仅可以在思想上给学生崭新的理念,还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有助于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中俄联合办学现状分析

中俄联合办学在培养新时期的应用型俄语人才具有的优势很明显。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各个高校都积极拓展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合作办学模式[3]。但是,任何一种事物或者是理念和方式的发展都是在探讨和研究中逐渐进步的。中俄联合办学为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契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其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显现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中俄联合办学培养的应用型俄语人才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目前在一些联合办学的学校中,联合办学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有些高校,没有做到量力而行,不考虑自己的办学定位和运行能力,不认真核查俄方的办学资质和合作能力,不进行悉心的谋划,只是在办学模式和教学安排上下功夫;只是引进俄方课程、俄方教材以及聘请俄方教师授课,但这些教学安排都难以保证办学质量。这样的联合办学模式只是一个用来扩大影响的招牌,一个用来争取招生名额的幌子。

2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些高校中俄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都是在俄语专业发展起来的,采取“双学位”的形式,如俄语+法律双学位等,或“专业侧重”的方式,如俄语+科技、俄语+经贸等的教学模式。这些专业在联合办学条件下,课程设置依旧遵循着传统的课程设置理念,只是注重言语技能的习得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教定学,忽视对俄罗斯社会文化知识的系统导入。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差距。使培养出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实践有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但是,在人才的培养中,由于教学内容的落后,影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如贸易方面讲授一些已经落伍了的观念和知识,不仅难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甚至这些落后的观念和思想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3毕业大学生难就业问题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并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的理想,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实施的。但是,培养出的俄语应用型人才并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单一的俄语人才受到了冷遇,仅仅依靠一门专业就想在社会上立足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以往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对人才进行应用型的交叉学科的培养中,也并不是那么的乐观,无论是二外的教学,还是双学位的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现代社会需要应用型高水平、高素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宽广的知识面的俄语人才,但俄语应用型人才并不是俄语+俄罗斯文学的模式,而是要懂得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如贸易、旅游、外事等方面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从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离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进行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4]。对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现实的实践中进行研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和加强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

1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创新

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将课程和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处于平衡状态。尤其是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强,外贸方面的俄语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大,在课程安排上,加入对外贸易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应用型的俄语人才,需要不仅懂得俄语,还需要有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适当的科学的课程安排和设置,做到与时俱进。endprint

2创新培养模式与建立市场需求机制

在中俄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吸收和引进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内容,绝不是只打招牌而忽视其内在的联系。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中,认真探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俄罗斯的教育思路和理念,再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应用,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和感受到俄罗斯方面的知识和文化,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思想和观念。

3建构提高能力课程体系,提高人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言只有运用才能成其为语言,使学生熟练运用俄语是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在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要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无论是在对外会谈中,还是在研究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中,都需要对语言进行灵活的运用。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主要表现在口语的对话上,以及书面材料的理解和翻译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外教的条件,如通过设置情境、进行对话训练等,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而在设置情境的对话中,需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拘泥于一定的格式,而是要生活化、实际化和细致化。需要补充的是,在现代办公条件下,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相当的文字处理能力。因此,还要教会学生俄文打字,熟练使用办公常用软件等。

4构建应用型和多元化实践教学机制

在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必须加强对俄罗斯文化知识的了解,如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传统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一个合格应用型俄语人才需要掌握的。例如毕业生要在对俄贸易中熟悉基本的礼仪和俄罗斯餐饮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和技巧都可能会促进贸易的洽谈和沟通交流的融洽,增加成功的概率。同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都能成为一种专业能力外的知识。对俄罗斯传统和习俗等方面的了解都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潜在能力,一种在关键时候比专业知识更强有力的能力。中国与俄罗斯的教育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俄语人才意义重大,而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则需要深入思考与加大研究力度,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林文.刍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创业教育[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4,(4).

[2]吕水华,郑妮.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1).

[3]沈席强,印文郁.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7).

[4]郑志明,李川伟.新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1).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Sep.20141Vol.33 No.9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