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查德之死的心理历程分析

2014-10-08楚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哈代死亡人文关怀

楚苹

摘要:亨查德是哈代作品《卡斯特桥市长》中的男主人公。哈代对于这位悲剧人物的死亡历程的刻画,与美国著名的死亡和临终关怀研究学家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的死亡过程理论不谋而合。这不仅体现了哈代杰出的小说创作水平,更体现了这位伟大作家对个体的生命关怀和对人性尊严的尊重。

关键词:亨查德;死亡;死亡过程理论;哈代;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145-02

一、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及其主人公概述

1886年,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发表了长篇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小说展现的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悲剧故事,记叙了“一个有性格的人”——迈克·亨查德悲壮的一生[1]。整部小说用了近3/4的篇幅,详细地描写了出身贫苦的打草工卡斯特桥市长亨查德,如何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从社会的云端重新跌回谷底,直至最后走向死亡的历程。

二、亨查德的死亡过程分析

1否认及孤离阶段

笼统地说,亨查德之死从他和原本是他的助手及朋友,后来变成敌人的伐尔弗雷意见不合、彼此反目时就已经开始了。其后,亨查德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久别重逢的妻子病故;女儿原来是别人的;自己生意失败,一贫如洗;市长的职位被人取而代之;年轻时的丑闻被人揭穿,名誉扫地;过去的情人也嫁给了自己的对手。亨查德在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社会地位等方面全线败北[2~3]。

经历了这些巨大的生活落差后,亨查德被迫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和贴身物品,离开了曾经代表他身份与地位的大房子,搬到了修道院磨坊旁边约甫的小屋里。这个地方“真实地体现了卡斯特桥市生活的悲惨方面”,“即使是在夏天,整条路上也都见不到阳光。”在这里,亨查德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见任何人。就连好心来找他的继女伊丽莎白也被拒之门外。“目前……任何人都不见。这是他的决定。”

2愤怒阶段

但是,群居是人类的本性,孤离只会导致个体心理的进一步扭曲。经过一段时间的离群索居,亨查德内心的羞辱感与不满情绪愈演愈烈,愤怒与复仇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起来。他走出隐居的小屋,穿着他绅士时期留下来的,但现在已经肮脏又寒碜的旧蓝布衣服,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他首先来到了他曾居住过的大房子,做了对手伐尔弗雷的手下。在这里,他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对伐尔弗雷和旧情人露西塔冷嘲热讽。看到以前是他的手下,现在却变成他的主人的伐尔弗雷,不仅霸占了他的“房子、家具,还有可以称为老婆的人”,还将被提名为市长,仇恨的火焰让他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亨查德在二十一年滴酒不沾后,开始酗酒了。在酒精的刺激下,亨查德强迫唱诗班演唱圣诗第一百零九篇的第十至十五节,这是大卫王写来诅咒敌人的诗篇。亨查德借这首恶毒的圣歌宣泄他内心的愤怒与躁动不安。

去伐尔弗雷家朗读露西塔写给他的情书,是亨查德复仇的另一步。在他们还是朋友时,亨查德曾跟伐尔弗雷提到过自己有一位关系亲密的情人,但因为妻子苏珊的归来而不得不分手。这位情人就是现在的伐尔弗雷夫人——露西塔。露西塔虽然隐藏了过去的一切嫁给了伐尔弗雷,但她以前写给亨查德的那些情感炽烈的书信和纸条却还在亨查德的手中。亨查德想通过曝光这些信件来揭露露西塔不光彩的过去,以此来毁掉“背叛”他的伐尔弗雷和露西塔[4]。但善良的本性让他在最后的关头消除了愤怒,原谅了露西塔,放弃了这一复仇计划。

3讨价还价阶段

在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的死亡过程理论中,临终病人在宣泄完因感觉“不公正”、“不理解”而对朋友、亲属、医师或其他人怀有的敌意和愤怒后,将会进入讨价还价阶段。此时,病人表面上表现自我克制,心底里仍对生命抱有希望,如果我有可能活下来,我一定……。这一阶段的病人希望能延长寿命,延缓死亡,为了完成未了的心愿。

虽然亨查德在表面上放弃了复仇,将自己内心的愤怒压制下去,但他的心底仍对过往的生活十分留恋。对于他已经失去的社会地位和情感世界,他仍抱有一丝希望,认为自己仍在上流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并能通过努力重新获得他人的肯定和关注。

一位皇室成员将路过卡斯特桥市,整个城镇要为此举行盛大的庆典,这为亨查德提供了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他先是“穿着当初坐在他们中间时穿的那件衣服”,贸然闯进市参会开会的会议室,要求和参议员们一起来接待贵宾。遭到拒绝后,他又自备了旗帜,“固执地穿着那件旧得变了色的多年前的衣服”,独自一人跑到贵宾的马车旁,预备像市长一样,亲自迎接贵宾下车,其结果就是被真正的市长——伐尔弗雷强硬地逼走。而他的旧情人露西塔在目睹了这一切后对亨查德加深的不是关注,而是更多的否定和不屑。亨查德倍感受辱。为此,他跑到粮仓的顶楼和伐尔弗雷决斗。虽然在即将胜利的最后关头,亨查德再一次心软,放过了他的对手,但是两人的关系却因此彻底破裂。

在当天夜里,卡斯特桥市的底层居民们举行了嘲讽亨查德和露西塔的讽刺游行。这场游行让露西塔癫痫症发作,腹中的孩子也流掉了,生命走向了尽头。在接连失去妻子、女儿、朋友和情人的打击下,亨查德感觉自己失去了最后的精神寄托。这时,继女伊丽莎白的关怀仿佛一丝光明再一次照亮了他的世界,亨查德觉得自己人生又燃起了一线希望。“她不是他亲生的,然而他头一次有了朦胧的想法,想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样来喜欢她——只要她能继续爱他。”

4消沉抑郁阶段

在亨查德把人生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伊丽莎白身上时,伊丽莎白的亲生父亲纽森的到访仿若当头一棒,将他的美梦击碎。虽然出于一时的冲动,亨查德骗纽森说伊丽莎白已经去世了,让这位苦苦寻找女儿的父亲伤心地离开了卡斯特桥,但对纽森和伊丽莎白的负疚感,对随时会再次失去伊丽莎白的恐惧感让亨查德开始抑郁,“他的前途一片暗淡,没有什么希望会来到,也没有什么可以等待。”

心理学家认为[5],处在这一阶段的病人感到死亡/失败是真的,严重的情况使他无法否认,从而感到万念俱灰,感叹人生之不幸,有些人则整天哭泣、暗自伤神。这时的亨查德感到了绝望,他选择到十闸门的堤堰处跳河自尽。河水里漂浮的假人和伊丽莎白的陪伴让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亨查德接受了小种子铺,和伊丽莎白开始了平淡的生活。endprint

亨查德对伊丽莎白的恭敬和谨慎并不能阻止命运车轮的前进,伊丽莎白和伐尔弗雷相恋了。出于某种原因,这对年轻人在这件事上对亨查德保持了沉默,而他们的沉默却让亨查德更加的郁闷和忐忑。“……他倍感痛苦,而这种忧郁的情绪令他在痛苦中愈陷愈深。后来,他甚至不能忍受每天与人打交道,特别是与伊丽莎白·简见面,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变得神经质般的敏感。他希望能躲开那些不需要他的人,永远不再抛头露面。”

5接受阶段

纽森的再次到来如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塌了亨查德的世界,他唯一的精神支柱——纽森的亲生女儿,他的继女——伊丽莎白也将离开他了。亨查德接受了失败的现实,不再妄想。此时的他感到非常疲劳与软弱,需要保持安宁,他决定离开卡斯特桥,离开这个曾见证他荣耀与痛苦的第二故乡,他“把寒碜的绅士衣服和锈渍斑斑的丝帽永远地扔掉了。自从他落魄以后,在卡斯特桥,这套衣服是他的特色,这表明他是一个曾经有过好日子的男人。”

虽然接受了失败的事实,但亨查德仍感到痛苦、悲伤。在离开卡斯特桥的路上,他一度痛苦地全身抽搐。自从跟伊丽莎白分别后,亨查德便到处流浪,无家可归,成天愁眉不展、消极悲伤。“而我呢?无家可归,是世上的累赘,没有人需要我,所有的人都鄙视我。”

按照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的死亡过程理论,处于“接受”这一临终前心理活动最后一阶段的人们,大多数都不想看到亲属和朋友,不喜欢交谈,准备在长途旅行中做最后的休息,很平静地和无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

孤苦无依的亨查德最终因虚弱死去,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和朋友,只有一个他在路上偶遇的以前的雇工陪伴着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几天。临死前,亨查德留下了一份遗嘱,这份庄严神圣的遗嘱给他赢来了最后的尊严。

迈克·亨查德的遗嘱

不要把我的死讯告诉伊丽莎白·简,不要让她为我悲伤。

不要把我埋在神圣的墓地。

不要请教堂司事为我敲钟。

不要让任何人看到我的遗体。

不要任何人为我送葬。

不要在我的坟上栽花。

不要让任何人记得我。

为此我签上我的名字

迈克·亨查德

——第四十五章

三、结语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的精神医学和死亡学专家。她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死亡的五个阶段,同样也适用于遭受重大心理创伤的人群,至今仍为大多数西方死亡学家所接受。她提出这一理论,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死亡,了解濒死病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以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尊严[6]。

参考文献:

[1]Dale Kramer.托马斯·哈代[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哈代.卡斯特桥市长[M].韩丽,静生,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4]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陆扬.死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罗斯.论死亡和濒临死亡[M].邱谨,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Sep.20141Vol.33 No.9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代死亡人文关怀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威塞克斯“万物有灵”观与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