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研究

2014-10-08陈健沈广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高职院校

陈健 沈广利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由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的现代产业要求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输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基于此,就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研究的必要性、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方法等进行论述,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91-02

高职院校是提供职业技能教育、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获得和增长。面对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理实脱节”的教学弊端,进行课程体系评价是必要的。尤其是对计算机这个热门专业,进行课程体系评价,能够为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提供建议和帮助,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进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研究的必要性1.1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课程体系评价的支持

首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完善。目前,程序编写和人工智能开发领域虽然对高级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职业学校学生还很难进入。究其原因,并非高职院校没有针对这些职业领域开设课程,而是由于在实际操作的很多领域,教材所体现的内容是较为落后的,与教学目的不相符。

其次,计算机教学模式需要改进。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论的掌握程度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发展上[1]。观察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堂,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和粉笔是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学内容来自书本最后还原于书本、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是课堂的表现方式。即使高职学校都在学生入学的第三年安排统一的实习实践,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教师跟随也没有职业技能指导。这种理实脱节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职业技能培养的。

最后,教师教学思想应该有所改观。公众对高职学校教师的普遍评价是:没有高校教师教学水平高,也不像中小学教师一样受升学压力影响。因此,认为大多数高职学校教学效果不佳,是受到教师资源的影响而导致的。实际上,教学水平也是职业技能之一,受到职业态度和职业思想的影响。高职学校教师在教学水平上受到轻视,是因为教学思想与现实要求不符合造成的。当代教育对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重新进行了界定,完全推翻了传统的“师授生学”的角色定位,认为教学本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在全新的教育角色定义下,高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思想若能跟着改变,必然带动教学效果的改善。

从以上三点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如何进行改革,则需要课程评价提供指导。

1.2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需要进行改善

传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有缺陷,例如,大多数课程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定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资格证考取率和毕业之后的就业率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具体评定很少。另外,课程体系评价的时间多是在学期末或者学生毕业时,评价结果与教学不同步,削弱了课程评价的作用。并且,课程评价结果的反馈方面也有不足,大多数课程评价的反馈是由学校反馈给教师,教师不能从学生那里直接获得评价结果,从而削弱了评价反馈的作用。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内容

课程体系评价是一个十分庞杂的课题。不少研究对课程体系评价进行总结和探讨,认为课程评价体系根据角度的不同,所采取的模式也不一样,国外流行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CIPP评价、当事人中心评价等,受中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目前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评价模式是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即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效果评价三者的开放式螺旋结构(见下图)。

这个评价模型的三个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课程的各种因素进行评定,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来说,要使用这个评价模型进行课程体系评定,主要的评价内容有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2.1对教学目标的评价

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是确定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即知识广度和深度是否符合学生和教材实际、是否能够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长。计算机专业要实现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就需要对教材和教师的教案进行评定。

2.2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对教学过程评价是对教师对课堂的处理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具有系统性、重点难点是否清晰;教学方法使用是否得当;教学的节奏是否与学生的知识学习速度符合;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和态度是否与课堂要求相对应。

2.3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评定。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教学效果评价应该包括两方面: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反应;第二,学生的知识和职业技能是否得到实际的增长。

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方法

当前流行的课程体系评价有问卷形式和课堂观察两种,问卷形式是通过一些标准的题目,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评价的内容,并从问题的答案上寻找对课程的评价结果;课堂观察则需要专业的课程评价人员通过观察课堂细节,对评价的各项内容进行打分和描述,形成评价的结果[2]。高职院校受教学资源的限制,仍应以问卷形式作为课程体系评价的主要形式,具体评价方法有如下几点。

3.1学生评价

此处的学生评价并非传统意义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由学生评价课堂”。学生评价能够从客观方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直接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和需要。学生的评价应包含基本的三个部分:第一,评价教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是否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进行评价;第二,评价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教材是否有趣、是否有用;第三,评价自己:通过课程学习,自己的职业技能是否有增长、课程学习使自己对学习抱有何种态度等。endprint

很多高校在课程评价中使用了评价系统软件,使学生可以通过登录课程评价系统对单一教师和某门课程进行评定,但多数评价系统软件只是将问卷题目转到电脑上,对开放式问题的设置仍有不足。职业学校为了使课程评价的效果更加凸显,应多加入一些开放式问题,通过问题,学生能够直接以自身对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为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3.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包括两方面:第一,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技能水平增长程度进行评价,包括课堂的纪律、学习的积极性等;第二,评价自己,对比其他教师,或者对比教学效果,对教案制作、教学准备等方面进行自评。如,是否参加了教学技能培训,是否有意识地使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等。

教师评价是教学主体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抛开学校提供的教学器材、教学环境和学生本身的素质条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素质是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3]。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而非教育者的角度上;进行自我评价时则应该站在教学客体的角度上,对课堂进行观察和领悟。

3.3学校考核

大多数课程体系评价都将学校考核作为评价反馈的内容,但实际上,学校考核是可以作为课程评价的指标的。首先,应该以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和学生评价为指标,对教师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方面的权重评价,通过专业的、客观的评定,综合整理课程评价中关于“教师教学”方面的结果;其次,应该以以职业技能获得和教师评价为指标,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作为“教学效果”方面的结果;最后,将综合的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确定课程评价结果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方面的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考核决定了课程评价反馈的效率,因此在使用这个评价方法时,高职学校应该注意评价的细节内容合理、评价的时间和频率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略显落后,而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待改进。虽然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建构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评价的内容都应该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三部分。评价方法按照评价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和学校考核四种方法。事实证明,从不同角度进行课程体系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地观察到教学中的弊端,通过课程体系评价,可以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建议,也可以给教师们的教学手段改革提供方向,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

参考文献:

[1]黄艳梅.高职院校如何构建计算机专业体系课程[J].科技致富向导,2012,(10):25-27.

[2]陈亮,陈丽芳.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5-17.

[3]李莹.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课程体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14-19.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J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高职院校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