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4-10-08温小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角色定位

温小玲

〔关键词〕心理教师;角色;定位

在新学期的一次教研会议上,各个学校的心理教师们同聚一处。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也见到好些刚工作的新面孔,于是有教师提议,大家互相介绍,先认识一下。自我介绍开始了。

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专业、单位以及现在担任的职务。于是我听到这样一些内容:“陈/李/张××,××大学心理学专业,现在××(学校),本学期教心理/思品/语文/体育/……课程”每每听到相同的内容,大家都会会心而又略带无奈地一笑。很多时候,心理教师在学校里充当着“万金油”的角色,哪里需要去哪里。

所以,大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迷茫和抱怨,不知道心理教师可以在学校做些什么,在学校的角色定位又应该是什么,在与一些同行的交流中,部分教师也常常会提到类似的困惑。笔者作为一个已工作了十几年,勉强可以称为“老”教师的心理教师,对此有些自己的看法。

在开展工作时,首先要明确一个重要前提: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谁?

答案是: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帮助学生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支持家长做好对子女的培育与监督,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并创设健康的课堂氛围。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校教育规划的必要补充,即负责配套、重要的服务和活动规划。在这三类人群中,学生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对象。

这个答案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学校心理教师往往只侧重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面向的只是极少数学生,而这远远不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性内容为主的教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恰恰要防止只面对少数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倾向和单一做法。

明确了工作对象之后,心理教师所承担的角色,自然就明晰了。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角色一: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这个角色主要借助心理课堂以及其他校园心理教育渠道实现。如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进行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人”这个对象——意志、记忆、选择、情绪、学习的技巧等等;还可以通过宣传栏、学校报纸等渠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应遵循面向全体、预防性的原则。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属于具有良好社会功能的健康的人群,但他们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角色二:活动的策划者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心理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特点,利用对人心理发展规律的更深入的了解,遵循人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从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角度,策划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

比如,开展大型的学校团队活动,在设计时,可以采用“体验”建构的方式,推动学生完成“体验—感悟—分享—行动”整个过程,这比传统说教式的“告知—行动”,更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角色三:家校沟通的桥梁

学生在学校中,会呈现出与和家长相处时不同的一面。但同时,学生与家长形成的互动模式也同样会带到学校、班级当中。心理教师可以从心理的角度,引导学校与家庭开展同步教育:在学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长、老师的教育;同时,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活动等各种渠道与方式,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使家长掌握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正确理念与技巧,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角色四:班主任的助手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面对五十多个学生,往往要顾及整体状况,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有时会无法顾及。同时,班主任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来对待学生、处理班级事务,而心理教师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定期为班主任开展个案分析,协助班主任了解、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班主任更科学、更人性化地教育学生、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角色五:学生心理困扰的引导者

主要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个别咨询可以帮助学生处理有关学习目标、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抉择。这部分工作包括做好学生个别咨询(辅导),做好个案登记、分析与跟踪,并建立工作档案。

但个别咨询数量较多时,会占用心理教师大量时间,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提供服务。因此,小组形式的团体咨询就显得很有必要。对有相似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训练,开展专题性的小型的团体辅导活动可以高效地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

团体咨询的进程安排也存在难度,尤其是中学的课程安排紧张,要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开展活动,需要综合其他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的意见,才能设计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进度时间表。

角色六:学校相关决策的参谋者

有时心理教师还要担任顾问的角色。比如,为学校的教育规划提供信息、讲解,为控制局面作出建议,或者帮助作一些规划,等等。再比如,参与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专题性工作总结。同时,还可参与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课程体系和学科教学渗透目标。

角色七:培训者

在学校工作中,单靠一两位专职心理教师面对全校学生,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心理教师应该和班主任团队一起,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进行渗透教育。因此,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心理教师还可以承担起部分培训任务。如,通过策划、举办特定主题或技能培训的工作坊给予教师支持和帮助。如一些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巧、听与说的技巧,以及如何在班级中建立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心理氛围等。

总的来讲,学校心理教师在为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时,应从一个综合的角度来思考,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工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却无所建树。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八中学,珠海,5190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角色定位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