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看懂医院化验单的基本常识(二)

2014-09-27熊旭东尹成伟王倩

科学生活 2014年9期
关键词:参考值血常规白细胞

熊旭东+尹成伟+王倩

血常规检验是实验室检查中最基本的一项化验项目。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血小板数大量减少会导致易出血或出血后不易止住,而血小板数增多会增加血栓发生的可能性。有些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验部分数值的变化。

一、白细胞及分类

白细胞(WBC)俗称白血球,它在人体内能够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从而起到抵御病原体对人体侵袭的作用。人处在疾病状态时,白细胞数量会发生明显变化。

参考值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至2 岁婴儿:(11~12)×109/L。

异常释疑

白细胞总数高于10.0×109/L通常被认为是异常,这种升高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白细胞生理性增高往往出现在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酷热和严寒条件下,以及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别是妊娠20周后)、产后、吸烟后、儿童剧烈哭闹等情况下。一天不同的时期数值也会不同,通常下午较上午偏高,甚至可相差很多。白细胞病理性增高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白细胞作为一类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人体防御的重要防线,当发生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进入血液中,随血流到达感染部位,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所以,通常情况下细菌性感染的严重程度往往与白细胞数量成正比。当病毒感染时,由于人体对病毒的抵御方式与细菌感染时有所不同而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不升高而淋巴细胞数升高,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到医院看病,医生可以通过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造成以上临床症状。此外,各种外伤、手术后、急性失血、中毒、恶性肿瘤等也会使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这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判断。当白细胞数量严重升高时,往往提示造血系统的疾病,这时白细胞数量的升高幅度常是正常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以上。患者不仅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白细胞质量也会发生重要变化,大量幼稚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通常要借助血涂片及骨髓穿刺检查来诊断。

白细胞数量低于4.0×109/L时被称为白细胞减少,当白细胞低于2.5×109/L时多考虑为异常。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多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肿瘤的化疗和放疗、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等情况,这些疾病的诊断还要借助其他的检查手段才能确定。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9/L 时,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由于抵抗力的低下,感染多迁延不愈,难以控制。

预防及建议

由于情绪及剧烈的运动对白细胞数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做血常规化验前应尽量保持在平静状态下。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这时白细胞总数多不升高,而表现为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这种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有发热、咽痛等症状,但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只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休息,数周后可以自行康复。对于部分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稍有增高和减少的人群,如果没有不适表现,可以定期去医院随访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者,可以不必过于担忧。由细菌感染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计数会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上升。

二、红细胞

红细胞(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含丰富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2周岁后逐渐下降。

异常释疑

红细胞减少。最常见如消化性溃疡和痔疮等引起的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棘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丙酮酸激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变异、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致溶血等引起的红细胞寿命缩短或破坏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缺铁,肾功不全,铅中毒引起的红细胞生成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左右。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也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原发红细胞增多和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等引起低氧血症而造成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等可引起血液水分的丢失,从而导致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计数相对增加。

三、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b)是血液的有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也有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作用。在肺组织中,血红蛋白可以充分地与氧结合,结合氧的血红蛋白经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需要氧的组织器官释放所携带的氧分子以供给组织代谢需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血红蛋白还可以与一氧化碳、氰离子等物质相结合,而且结合的牢固程度非常高,结合后难以分开,从而影响了与氧分子的结合,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和氰化物中毒。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endprint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儿童:110~160g/L。

异常释疑

红细胞的增多和减少都伴随着相应的血红蛋白的增多和减少,故引起红细胞增多和减少的原因也是血红蛋白增多和减少的原因。当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至参考值以下时称贫血。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国内的正常标准是以海平面地区为基准,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可以认为患有贫血。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值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

预防及建议

对于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以及年轻女性由于月经过多引起生理缺失,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正常人低,没有必要为此进行专门的补铁治疗。如果贫血不十分严重,只要调整饮食结构就可以达到改变贫血的目的,可以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荠菜等。如果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

四、血小板

血小板(PLT)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碎片,体积很小,形状不规则,在出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值

(100~300)×109/L。

异常释疑

血小板增多。当血小板计数大于400×109/L时我们就称之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治疗后容易纠正,血小板数目很快会恢复正常。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 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导致的血小板生成障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造成的血小板消耗过度。

预防及建议

血小板作为促进凝血的重要成分,缺失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时常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表现,需要及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反过来,如果血小板较参考值低,但没有任何出血症状,也不必过于担忧,定期随访,只要血小板不继续减少一般是不会出现较大问题的。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饮食, 应供给高蛋白质饮食,饮食中宜多选用牛奶、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品。

五、血沉

血沉(ESR)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液经抗凝处理放入血沉管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红细胞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即血沉。

参考值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儿童:0~12mm/h(魏氏法)。

异常释疑

血沉加快。血沉加快可见于某些生理情况,如妇女月经期、妊娠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致血沉增快。在病理情况下,当有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时,由于有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或有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可导致血沉加快,

常见于由结核、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等造成的急、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病、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慢性肾炎等。在贫血、高胆固醇血症时也可出现血沉增快。总的来说,血沉增快的原因复杂,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疾病,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应检查来做判断。另外,贫血也可以使血沉加速。

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预防及建议

血沉作为一个提示性检验指标,是一项非特异性的化验项目,不能用来独立诊断疾病。血沉加快并不能确定患有哪种病,血沉正常也不意味着没有患病。血沉异常时需要结合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资料来分析,才能对疾病作出诊断。疾病诊断明确后,测定血沉可以用来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急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感染得到控制后,血沉可以迅速恢复正常。对于免疫风湿性疾病,急性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慢,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值范围。对于恶性肿瘤,肿瘤切除后及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可再次出现加快。而良性肿瘤血沉一般均表现正常。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伴有血沉增快时,就应该做个全面检查,以对疾病及早做出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摘自《你也看得懂化验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编辑/丙甲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考值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