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航空安全

2014-09-27

科学生活 2014年9期
关键词:恐慌面罩安全带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交通运输变得越来越发达,飞机变成了一种十分通用的交通工具,乘坐飞机旅行既省时,又舒适。虽然飞机的事故发生率远远低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但由于飞机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较严重后果,而且民航史上也有着许多因旅客安全常识的缺乏而造成的惨痛教训。因此,普及飞行安全常识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一周内连发三起重大航空事故

最近,一周内接连发生三起特别重大的航空事故,这是世界航空史最黑暗的一周,这是全人类的悲剧。飞机一直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但空难频发打击了民众对航空安全的信心。不管这背后是否存在某种偶然性或是必然性,这三起空难的性质很不一样。

首先,就今年7月17日晚发生的马航MH17坠毁事故而言,基本上是外来因素导致,而不是飞机本身的原因。尽管现在不确定是何种型号的导弹,但可以肯定的是与航空公司本身关系不大,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7月23日台湾民航发生的客机迫降失败事件,天气原因和驾驶原因都不能排除。当时马公机场要求机长自行判断能否降落,如果机长没把握,就应该返航,寻找合适的备降场。但飞机未返航,估计机长可能觉得自己有把握。可以说驾驶员的临场处置不当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再有一种情况,如果是马公机场上空发生了风切变,特别是垂直风切变,下沉气流会突然将飞机压向地面,那就发生机长无法掌控飞机,导致灾难。

7月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坠机事件,事故原因还不太清楚。不过据最新披露的消息来看,飞机的航线途经了马里,此处曾被美国认定为禁飞区,而且马里有战事。

飞机失事的各种预兆

全世界每年死于空难的约有1000人,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达70万人,从这个意义讲,乘飞机也许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然而一旦发生飞机失事,幸存者却寥寥无几。飞机起飞后的6分钟和着陆前的7分钟内,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国际上称为“可怕的13分钟”。据航空专家统计,在我国有65%的事故发生在这13分钟内。因此乘坐飞机应按要求,在起飞前就要系好安全带。

空中常见的紧急情况有密封增压舱突然减压、失火或机械故障等。一般机长和乘务长会简明地向乘客宣布紧急迫降的决定,并指导乘客采取应急处理。水上迫降时,空姐会讲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紧急脱离前,乘客仍应系好安全带。若飞机高度在3660~4000m,旅客头顶上的氧气面罩会自动下垂,此时应立即吸氧,绝对禁止吸烟。如果机舱内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瓶和药粉灭火瓶(驾驶舱禁用);非电器和非油类失火,应用水灭火瓶。乘客要听从指挥,尽量蹲下,处于低水平位,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但升降时飞机失事常十分突然,来不及向旅客发出警告,乘客应懂得飞机失事的各种预兆:

机身颠簸;

飞机急剧下降;

舱内出现烟雾;

舱外出现黑烟;

发动机关闭,一直伴随着的飞机轰鸣声消失;

在高空飞行时一声巨响,舱内尘土飞扬,这是机身破裂舱内突然减压造成的。

飞机意外自救逃生方法攻略

能否从空难中幸存下来取决于飞机最初的冲击力和机上人员的疏散速度。澳大利亚教授盖里尔研究了1983年到2000年间105次坠机事件2000多名幸存者的受访记录,总结出6条自救方法。

别与家人分开坐

如果你们坐在机舱里的不同地方,在逃生前,你们总想先团聚,这很危险。对一个四口之家来说,他们应该坐在一起,并准备好分别逃生。

学会解安全带

在飞机上,解开安全带的方式和汽车上不同,需要打开插销,如果不能解开安全带,逃生的机会就很渺茫。

距离逃生口近

盖里尔说:“幸存者在逃生时要走的平均距离约为7排座位的长度,所以,你可以选择在这个范围内靠近逃生口就座。你还要数一下到距离自己最近的两个逃生口有多少排座位,以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出口。为什么还要再选一个逃生口呢?因为距离你最近的逃生口不一定可用。”

背朝飞行方向

如果飞机的座位都是面向后的,乘客会更加安全,在军事飞机上,座位的安排常常是面向后的。但盖里尔说:“问题是,大部分乘客都不愿意背对着飞行方向。”

戴上防烟头罩

如果能从冲撞中幸存,接着要面对的是火和烟雾。烟雾含有有毒气体,过多地吸入将导致死亡。盖里尔在旅行时会随身携带一个防烟头罩,但他警告说,想戴上这样的用具,就需要学会如何使用,否则会为戴上它而浪费时间。

听乘务员讲解

登机后要认真听取乘务员的讲解,阅读安全条例。在发生坠机前,按照乘务员的指示采取防冲击姿势:小腿尽量向后收,超过膝盖垂线以内;头部向前倾,尽量贴近膝盖。防冲击姿势是乘客要学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减少被撞昏的风险。

如何正确使用机上氧气面罩

氧气面罩是为旅客提供氧气的应急救生装置。如果客舱突然失去气密性或遇到其他缺氧情况,旅客随时可以拿到氧气面罩补充氧气。飞机飞到一定高度后,要对客舱增压。如果飞机客舱失压,就会造成缺氧,乘客在缺氧情况下会头晕、失去知觉,以至危及生命。在不同的高度上发生座舱失压的情况下,人所能承受的缺氧时间是不同的。飞行高度越高,承受时间越少。在民用航空客机上,每个人座位上都装有应急时使用的个人氧气面罩,所以不必争抢,以免将氧气面罩拉坏而耽误使用。

氧气面罩是通过一根细长的橡胶供氧管和卡口接头连到自动联接器上。氧气连续流到面罩的储气袋里。储气袋先储气,然后涨大时,可容纳一定量的氧气。当旅客深吸气把储气袋吸空时,则面罩上的进气活门可以使氧气再次进入。

在飞机座舱发生减压的情况下,氧气罩会自动从舱顶抛下来。在旅客座椅上方,有氧气面罩应急手动释放字样,有“推”的标记。推开后,氧气面罩自动下放到旅客面前。在释放板上,有怎样使用的图形和文字说明。旅客应按照说明正确操作。endprint

如何缓解情绪紧张

飞行的恐惧困扰着许许多多的乘客。毕竟飞机的速度高达每小时966km,而乘客们则离地面数千米。为了帮助乘客们克服心理障碍,美国《赫芬顿邮报》总结了几条小贴士,使那些情绪紧张的飞机乘客能够平静下来。

做好心理准备

飞行前和飞行途中都有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基本方法。做好心理准备,当您认识到自己的恐惧不是建立在现实上时,您就不会那么紧张;同时,您要问自己是否愿意去克服这种恐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开始学习以下管理恐惧的方法。

准备分心

登机之前,您可以做一个“恐慌计划”。计划好自己准备在机上要做的事,比如看电影、听音乐或者拼拼图,将这些物品准备好并放在手边。同时,您可以准备一个薰衣草香袋在机上嗅闻,或者准备几颗可以含着的薄荷糖,这些都可以缓解紧张。

深呼吸

有意识地呼吸是让人平静下来的基本方法之一。尝试舒缓的呼吸,尽可能用鼻子缓慢地吸再用嘴巴缓慢地呼。尽管这个方法看起来非常浅显,但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牢记恐慌终会过去

认识到“恐慌总会过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惊恐发作持续的时间不过几分钟,之后就会慢慢减缓,所以,恐慌并不会伴随您整个旅途。如果您担心自己会失控或者被恐慌压垮,一定要牢记:再强烈的恐慌发作也只是暂时的折磨,您一定会克服的。

找出害怕的因素

一些人担心会有飞行事故,但是更多人担心自己会在机上恐慌发作。所以,人们害怕的是害怕本身。什么是大灾难?我真正担心会发生的是什么?我把什么事情给搞复杂了呢?如果我恐慌了,那我担心什么会发生呢?在上飞机之前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有助于您缓解紧张。

关注积极面

紧张飞行者要避免阅读或者收听一些关于飞机事故的故事。许多紧张飞行者过于关注消极故事的小细节而忽略了其他积极的信息。紧张飞行者不应去调查安全数据,而是应该牢记飞行是旅行过程中最安全的交通方式。

学习情绪释放技巧

情绪释放技巧的实践者会轻敲自己的穴位以达到释放紧张情绪的目的。这种对抗紧张的方法简单易学。

熟知寻求专业帮助的时机

如果抗焦虑剂确实会让您舒适飞行,那么您可以带上一点。一些飞行紧张者会用苯二氮平类药物来对抗飞行恐慌。而吃药的时机包括失眠、因紧张带来恶心感以及给您自己或其他乘客带来不方便时,您必须咨询医生或者心理专家。

阅读

有许多关于缓解飞行紧张的书籍可供阅读,比如《十种史上最佳的焦虑管理方法》和著名心理学者威尔逊的《不要恐慌》。

编辑/甄知endprint

猜你喜欢

恐慌面罩安全带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Let’s Go for a Ride
最甜蜜的安全带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安全带测试装置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MERS可防可控别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