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遗忘的传统民俗

2014-09-27孝雅楠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建华农历月饼

孝雅楠

也许没有人注意,在原本被称为乞巧节的七夕被一些人牵强附会称之为“中国情人节”而尽情渲染的背后,还有一个逐渐被被众人遗忘的传统民俗节日——中元节。本刊记者对民俗学家冯建华的采访,便从刚刚过去的中元节开始。

中元节:区别于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如今,很多人认为每年的农历七月是“鬼月”,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鬼节”,不太吉祥。对此,冯建华认为这是一种浅薄的附会。他说:“农历七月非但不是所谓不吉祥的‘鬼月,相反,是个非常吉祥的月份。因为从这月开始,瓜果丰盛,万物进入丰收的状态。对人们来说,是个果实累累的美好季节。”

关于中元节的由来,冯建华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中元节源自佛教典籍,又称“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沿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附会地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迎接先人英灵。所以,中元节又被人们叫作 “鬼节”。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上元、中元、下元。后衍变为道教产物,即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人们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老人们都传说在这个日子里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要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事实上,在这个日子里,也表达了后人对先人怀有的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情结,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作为一位世代在北京居住的老北京人,冯建华谈起了北京传统民俗中,每逢到了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是如何过中元节的。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过去,中元节远比七夕节、清明节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老北京风俗中,中元节这天,汉、满、蒙、藏四族人都要吃斋。北京各个寺院都要开法会,超度亡魂。家人会带上孩子到河边放莲花灯,莲花灯又叫荷灯、河灯,样式很多,普通人家多是在茄子上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油与灯捻,做成简易的灯放入河中,意在为家里故去的亲人指路,希望故去的亲人早日到极乐世界,烘托的是一份思念之情。”冯建华说。

在古代,中元节是“孝亲节”,与清明节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它被后来人称为“鬼节”,从而因有宣扬封建迷信倾向而渐渐被取消、遗忘。冯建华谈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中元节其实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它的积极内容多于消极的东西,它奉行的是一种感恩、孝亲的理念,没有祖辈、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这些价值是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的,中元节强调感恩。如今,每年中元节,北京许多路口都会有人烧纸、追念先人,这说明传统可能会被淡化,但不会消亡。”

中秋节:老北京的几大特色元素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唐代诗人李朴的七律《中秋》,把中秋之夜的月色写得有声有色。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备受国人的重视。

中秋之夜,当一轮满月静静地普照天下,总能给人带来几许宁馨。冯建华表示,从宋代起,月饼渐渐流入市场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的意思。老北京过中秋吃的大都是“自来红”及“自来白”两款月饼,团圆饭吃完以后赏月的时候,全家人会在四合院摆上桌子,喝茶、吃月饼。

月亮升起后,在老北京的习俗中,每个家庭中未出嫁的小女孩都要祭拜供奉的月神牌位,俗称祭拜月亮儿,以求在成人之后身体健康。小女孩一定要由妈妈或者长嫂带领到单独一间屋子,例如到正堂或西屋设天地桌,正中间供奉月神的牌位,小女孩到月亮牌位前上香磕头。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一天让家中的小女孩拜月呢?因为这一天是祭月神的日子。老北京人拜月神牌位意在祈求月神保佑,让未出嫁的女孩到发育的时候,千万别有痛经、月经不调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出现,古人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是求神保佑,让女孩儿在长大后免受苦难。这来源于民间俗信,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已印证了此说法,是中国人自己的一种传统文化。

冯建华说,在传统习俗中,由于拜月是女人的事情,男人不能参加,所以又叫“女儿节”。这都源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中女神都是主司婚姻和生殖之神,所以多由女性祭拜。明清以后,每逢中秋,有些地区还举行“拜月”、“闹月”、“跳月”、“偷月”等有趣的活动。

“中秋节的特色元素有月宫、月饼、嫦娥、玉兔等,都与月亮有关。北京的传统习俗中,还有供奉兔儿爷的习惯。北京人供的兔儿爷有两种,一种是泥塑的,另一种是纸上画的。泥塑的兔儿爷从供桌上拿下来,就是小孩的玩具。有些人买回来摆着就是为了让小孩高兴,给家里增添喜庆氛围的。我小时候很喜欢兔儿爷,记得每到农历八月初,兔儿爷就开始上市,热闹一些的街巷都有卖。兔儿爷的销售就在农历八月十五前的半月左右,过了中秋节,也就下市了。”冯建华说。

据冯建华介绍,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时的传统物件,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正统的兔儿爷都是一身武将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红战袍,大的背插一把伞盖,小的背插两面护背旗。现在,市面上已很少见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一些地方展览。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华农历月饼
闰的故事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过 年
欢乐的中秋节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