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河南农户信贷需求问题

2014-09-25范丽丽

教师·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金融机构

范丽丽

摘 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指导原则和核心任务是“三化协调”,难点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在此难中之难的是农户的信贷需求受到抑制。本文从金融机构和河南农户两个不同主体,分析河南农户信贷需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点解决河南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提出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农户信贷需求问题,以期推动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户信贷;金融机构;融资偏好;对策分析

随着多项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现代农户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微观主体,在“三化协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他们又是弱势群体,在小农生产格局的影响下,其思维和生产生活习惯受到抑制,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就导致一部分农户家庭开支出现赤字,有了信贷需求的愿望。

1河南农户信贷融资概况

截止到2010年底,农户信贷同比比例增大幅度超过存款同比比例,初步实现了存贷增长平衡,河南省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各项存款余额为28303亿元,同比增长174%;各项贷款余额为21131亿元,同比增长176%。但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金融抑制现象。

(1)河南农户信贷需求。

河南省农户的信贷需求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生存性信贷需求、发展性信贷需求、特殊性信贷需求,其中生产经营是指小规模生产经营或者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经营,所以需求资金要求规模较大。

(2)河南农户融资偏好。

农户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国家信贷、亲友信贷、商业贷款、高利贷等四个方面。实际中,农户偏向“内源性融资”,而由于商业贷款门槛较高又缺少抵押物,很难支付高额利息,所以目前对河南省的大部分农户而言仍然不可触及。

2金融机构对农户放贷状况

河南省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个别区域还有地方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甚至还有贷款公司。国有机构存贷比低,县域资金大量外流,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的状况仍未改变,新型金融机构作用有限,农信社存贷比相对较高。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对农户的存贷比较低,只有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存贷比相对较高,大型金融机构更注重自己的边际成本,倾向于向大型企业贷款,不了解农户的风险特征、还款意愿和贷款使用情况,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抑制现象,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更能促进农村信贷问题的解决。

3解决农户信贷难的建议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加强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以保障农村金融体系合法稳健运行。在健全的法制体制下,若出现农户恶意欠还贷款,金融机构查实可诉讼,挽回损失,而农户也会选择按时还款的策略,最终实现农户和金融机构双赢;反之,银行就会受到损失。

(2)构建有效的市场体制。

在重复博弈的引导下,农户往往会选择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会选择坚守信用,按时还款,作为供给主体的金融机构,也会选择乐意贷款给农户,获得利息收益,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农户遭受到的金融抑制问题,市场体制也就构建起来。

(3)建立合适的担保机制。

农户信用担保基金和信用担保业务应尽快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发展起来,这是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农户融资创造条件,推进和组织建立农户信用担保体系,大力推动对农户的信用担保。

(4)注重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型金融机构是比较适合农村有效金融需求的金融供给主体,应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因为他们在农村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5)简化农户信贷手续。

在有效法律保护的前提下,坚持利民便民的基本原则,不断简化农户贷款过程中的繁琐手续,以及缩短农户贷款的信用资质被审查的时间,进一步去推广农户手里贷款证的有效使用,使得贷款证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总之,农户信贷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通过构建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披露农户的资信状况、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重复博弈市场机制、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等方法解决农村金融抑制的问题,进而推动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王性玉,陈 光,王 梦,等.博弈视角下的河南农户信贷问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01).

许海英.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瓶颈制约与突破路径——基于福建莆田的实地调研.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