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4-09-25祝维秋史玉占徐亚光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尿毒症血液透析

祝维秋+++史玉占+++徐亚光+等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行长期深静脉留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长期深静脉留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变化。 结果 行长期深静脉留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心态的影响因素中,与性别、教育程度无关(P>0.05),与年龄、透析时间及透析费用支持能力有关(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长期深静脉留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护理干预;尿毒症;血液透析;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77-03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选用的肾脏替代治疗,随着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发展,更多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模式。如果尿毒症患者能坚持规律合理的透析,不少患者能存活15~20年[1]。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加上透析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透析医疗费用昂贵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MHD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2],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管作为血液透析循环通路的患者,由于置管外露及生活不方便,易发生感染、血栓形成、脱落等,造成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现代医学证明,持久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冲突会造成精神疲劳,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对康复不利。通过对40例MHD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以了解MHD患者的心理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行长期深静脉留置管患者共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9~59岁,平均43.5岁,血液透析史为3个月~8.25年,平均23.8个月。入选标准:年龄>19岁,有一定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血液透析时间>2个月,自愿参加本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选择两周透析5次者中单周1、4、6及双周2、5透析的患者为观察组,两周透析5次者中单周2、5及双周1、4、6透析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0±2.5)岁,平均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5.3±3.91) h,平均每周透析(2.0±0.54)次,透析时间4 h/次;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6±3.1)岁,平均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4.2±2.05) h,平均每周透析(2.0±0.74)次,透析时间4 h/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年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观察组

制订系统干预计划,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采用开展健康课堂、备忘小册子等多种方式进行强化,具体方法如下。

1.2.1.1 加强医患沟通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为患者个人制订的干预计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认真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利于配合具体方案的实施。

1.2.1.2 认知干预 通过多媒体健康小课堂,制订尿毒症患者相关小知识的课件,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大致了解,并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使其在透析间期每天控制入量;给患者发放带有刻度标示的量杯,准确记录入量和出量,多媒体课件宣教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容量负荷过重带来的严重危害,告知患者减少入量的方法;与家属充分沟通,使家属起到协助、监督作用,利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容量控制能力[3-4]。

1.2.1.3 情绪干预 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情绪干预,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烦躁心理进行倾听、引导、鼓励等,使患者能正视自身疾病,乐观的面对生活,以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5-8]。

1.2.1.4 针对长期留置管的护理干预 ①帮助患者了解深静脉置管的有关知识,耐心向患者讲解深静脉置管的优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血液透析时严格操作规程进行操作。②预防血栓形成,除按规范封管意外,指导留置导管患者留置管每两周溶栓一次,每月尿激酶输注一次。③预防导管感染,除护士在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外,MHD患者对导管良好的自身防护也是一个关键;积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能更好地与医务人员配合,延长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1.2.2 对照组

仅在进行透析时予以健康宣教、心理指导等。

1.3 护理效果的评价

干预前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SDS和SAS进行测评:将SDS及SAS调查问卷积分乘以1.25,分别得各问卷总积分[9]。调查者统一指导语,对调查对象进行必要解释,当场发放生活质量量表,由患者自行勾选,结束后及时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焦虑、抑郁心态的影响因素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约1/2的MHD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

3.1 年龄、透析时间、透析费用等因素对焦虑或抑郁的影响endprint

本研究发现,年龄>45岁的被调查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概率较<45岁少,透析时间长的被调查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也较少,年龄较大的患者往往透析时间较长,可能原因:①患者进行MHD治疗时间较短,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欠缺,对未来生活会感到悲观、迷茫;②家庭责任的改变,原本期望承担家庭主要责任的患者会意识到自己反而成了累赘,难免会心情抑郁、烦躁。被调查者中透析费用支持能力较差的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可能是透析治疗是终身替代疗法,400元/次左右,2~3次/周,虽然大部分患者都有医疗保险,但有部分费用为自费,城市农村患者报销比例不同,而且MHD治疗是维持性治疗,需长期花费,因而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当大,更容易导致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3.2 护理干预对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管为血液透析循环通路的患者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可能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引起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MHD治疗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使患者产生悲观、消极心态。对此类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3个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能较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患者家属的协同、监督作用,患者的容量负荷控制明显改善,患者家庭相关成员的共同协作使患者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及经济压力不再沉重,保持乐观、健康心态,从而坦然面对生活,其焦虑、抑郁等状况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对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行MHD治疗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9-560.

[2] Gillanders S,Wild M,Deighan C,et al.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psychosocial functioning,and well-being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eny Dis,2008,51(4):651-662.

[3] 丁喜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03-104.

[4] 付静.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96-97.

[5] 丁殊节,陈智,邹玉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2,12(8):101-103.

[6] 贾强,陈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0,1(11):47.

[7] 马为,蒋文功,韩国林,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广州医药,2008,35(4):63-65.

[8] 陈金娥,熊小雪,龙秀平.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4):63-64.

[9] 王苏容,朱湘竹,范亚平.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108例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6):466-467.

(收稿日期:2014-06-11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本研究发现,年龄>45岁的被调查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概率较<45岁少,透析时间长的被调查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也较少,年龄较大的患者往往透析时间较长,可能原因:①患者进行MHD治疗时间较短,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欠缺,对未来生活会感到悲观、迷茫;②家庭责任的改变,原本期望承担家庭主要责任的患者会意识到自己反而成了累赘,难免会心情抑郁、烦躁。被调查者中透析费用支持能力较差的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可能是透析治疗是终身替代疗法,400元/次左右,2~3次/周,虽然大部分患者都有医疗保险,但有部分费用为自费,城市农村患者报销比例不同,而且MHD治疗是维持性治疗,需长期花费,因而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当大,更容易导致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3.2 护理干预对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管为血液透析循环通路的患者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可能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引起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MHD治疗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使患者产生悲观、消极心态。对此类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3个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能较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患者家属的协同、监督作用,患者的容量负荷控制明显改善,患者家庭相关成员的共同协作使患者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及经济压力不再沉重,保持乐观、健康心态,从而坦然面对生活,其焦虑、抑郁等状况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对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行MHD治疗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9-560.

[2] Gillanders S,Wild M,Deighan C,et al.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psychosocial functioning,and well-being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eny Dis,2008,51(4):651-662.

[3] 丁喜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03-104.

[4] 付静.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96-97.

[5] 丁殊节,陈智,邹玉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2,12(8):101-103.

[6] 贾强,陈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0,1(11):47.

[7] 马为,蒋文功,韩国林,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广州医药,2008,35(4):63-65.

[8] 陈金娥,熊小雪,龙秀平.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4):63-64.

[9] 王苏容,朱湘竹,范亚平.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108例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6):466-467.

(收稿日期:2014-06-11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本研究发现,年龄>45岁的被调查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概率较<45岁少,透析时间长的被调查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也较少,年龄较大的患者往往透析时间较长,可能原因:①患者进行MHD治疗时间较短,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欠缺,对未来生活会感到悲观、迷茫;②家庭责任的改变,原本期望承担家庭主要责任的患者会意识到自己反而成了累赘,难免会心情抑郁、烦躁。被调查者中透析费用支持能力较差的发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可能是透析治疗是终身替代疗法,400元/次左右,2~3次/周,虽然大部分患者都有医疗保险,但有部分费用为自费,城市农村患者报销比例不同,而且MHD治疗是维持性治疗,需长期花费,因而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当大,更容易导致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3.2 护理干预对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管为血液透析循环通路的患者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可能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引起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MHD治疗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使患者产生悲观、消极心态。对此类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3个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能较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患者家属的协同、监督作用,患者的容量负荷控制明显改善,患者家庭相关成员的共同协作使患者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及经济压力不再沉重,保持乐观、健康心态,从而坦然面对生活,其焦虑、抑郁等状况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对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行MHD治疗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9-560.

[2] Gillanders S,Wild M,Deighan C,et al.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psychosocial functioning,and well-being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eny Dis,2008,51(4):651-662.

[3] 丁喜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03-104.

[4] 付静.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96-97.

[5] 丁殊节,陈智,邹玉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2,12(8):101-103.

[6] 贾强,陈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0,1(11):47.

[7] 马为,蒋文功,韩国林,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广州医药,2008,35(4):63-65.

[8] 陈金娥,熊小雪,龙秀平.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4):63-64.

[9] 王苏容,朱湘竹,范亚平.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108例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6):466-467.

(收稿日期:2014-06-11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尿毒症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没有胃病,为何会有消化道出血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