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的护理对策研究

2014-09-25何倩冯梅方云香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普外科

何倩+++冯梅+++方云香+等

[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行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普外科;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70-02

静脉置管在普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普外科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需要长时间恢复,因此,所用药物也较为特殊[1]。术后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保持患者的药物与液体供给,也需要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伤害,因此,进行静脉置管,能显著降低补液通道为患者带来的伤害,可减少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伤害,可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静脉置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本研究对本院普外科手术后静脉置管患者进行护理,以观察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行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19~71岁,平均(46.3±5.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置管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置管后对患者的不良情况进行观察,针对问题采取对症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内容如下。

1.2.1 置管前护理 置管前先取得患者同意,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针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多与患者沟通。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能积极面对疾病治疗[2];在置管前需开展静脉置管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可以真正接受静脉置管,多体贴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1.2.2 置管时护理 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选择正确穿刺部位,并帮助患者选择正确体位。在进行置管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体征变化。在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发生多次穿刺情况,导致患者身体损伤加重[3]。协助患者多活动手指关节与肘关节。下颌尽量靠肩,能避免穿刺导管进入颈内,但是长时间保持体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感[4],因此,在穿刺时需要把握时机,避免过早让患者保持体位,使患者不适感增加。

1.2.3 置管后护理 在置管后,选择舒适的体位,能利用患者损伤恢复。在置管1 d后,可以在患侧手臂垫软枕,降低术后出血与肿胀情况。指导患者保持适当的睡姿,促进管道畅通,促进身体愈合。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①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导管堵塞、空气栓塞、输液疼痛及静脉炎。②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轻度为53~62分;中度为63~72分;重度>72分,分界值为53分。③抑郁自评量表(SAS)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其中指数<0.50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高度抑郁;≥0.70为重度抑郁。④生存质量评分,总分为100分,60分为分界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行普外科手术后,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药液与无菌溶液输入静脉。利用大气压与液体静压,在输液系统内形成压力,且高于人体静脉压,将液体从输液系统中输入静脉内[5]。目前,静脉置管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医疗抢救中为常用手段,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也被经常应用,但是在行静脉置管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都带来极大的影响[6],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护理的关键。

在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护理中,需要在置管前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护理人员操作[7]。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指导患者保持适当体位,可提高舒适度,减少因置管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8]。置管后需要指导患者睡姿与体位,在不影响置管效果的情况下,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通过抬高上肢,减少术后出血与肿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对性护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珩.颈外静脉置管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52-1053.

[2] 杨月琴,高彩琴.静脉置管再次输液排气不浪费药液的方法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67.

[3] 杨欣,周微.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705.

[4] 余元明,蒋云娣,潘祯等.共情在肿瘤患者恐惧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27-1428.

[5] 朱红芳.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59-560.

[6] 黄小平,张文振,蔡芬迪,等.腋静脉置管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2):77-79.

[7] 曲正平,刘兴山,迟英等.1例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引起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18):71-72.

[8] 李亚妹,甘云静,李雅萍,等.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1,40(18):1866.

[9] 周晓梅.高龄肿瘤术后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7-8.

(收稿日期:2014-06-03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行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普外科;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70-02

静脉置管在普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普外科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需要长时间恢复,因此,所用药物也较为特殊[1]。术后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保持患者的药物与液体供给,也需要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伤害,因此,进行静脉置管,能显著降低补液通道为患者带来的伤害,可减少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伤害,可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静脉置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本研究对本院普外科手术后静脉置管患者进行护理,以观察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行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19~71岁,平均(46.3±5.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置管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置管后对患者的不良情况进行观察,针对问题采取对症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内容如下。

1.2.1 置管前护理 置管前先取得患者同意,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针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多与患者沟通。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能积极面对疾病治疗[2];在置管前需开展静脉置管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可以真正接受静脉置管,多体贴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1.2.2 置管时护理 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选择正确穿刺部位,并帮助患者选择正确体位。在进行置管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体征变化。在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发生多次穿刺情况,导致患者身体损伤加重[3]。协助患者多活动手指关节与肘关节。下颌尽量靠肩,能避免穿刺导管进入颈内,但是长时间保持体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感[4],因此,在穿刺时需要把握时机,避免过早让患者保持体位,使患者不适感增加。

1.2.3 置管后护理 在置管后,选择舒适的体位,能利用患者损伤恢复。在置管1 d后,可以在患侧手臂垫软枕,降低术后出血与肿胀情况。指导患者保持适当的睡姿,促进管道畅通,促进身体愈合。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①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导管堵塞、空气栓塞、输液疼痛及静脉炎。②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轻度为53~62分;中度为63~72分;重度>72分,分界值为53分。③抑郁自评量表(SAS)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其中指数<0.50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高度抑郁;≥0.70为重度抑郁。④生存质量评分,总分为100分,60分为分界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行普外科手术后,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药液与无菌溶液输入静脉。利用大气压与液体静压,在输液系统内形成压力,且高于人体静脉压,将液体从输液系统中输入静脉内[5]。目前,静脉置管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医疗抢救中为常用手段,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也被经常应用,但是在行静脉置管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都带来极大的影响[6],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护理的关键。

在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护理中,需要在置管前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护理人员操作[7]。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指导患者保持适当体位,可提高舒适度,减少因置管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8]。置管后需要指导患者睡姿与体位,在不影响置管效果的情况下,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通过抬高上肢,减少术后出血与肿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对性护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珩.颈外静脉置管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52-1053.

[2] 杨月琴,高彩琴.静脉置管再次输液排气不浪费药液的方法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67.

[3] 杨欣,周微.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705.

[4] 余元明,蒋云娣,潘祯等.共情在肿瘤患者恐惧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27-1428.

[5] 朱红芳.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59-560.

[6] 黄小平,张文振,蔡芬迪,等.腋静脉置管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2):77-79.

[7] 曲正平,刘兴山,迟英等.1例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引起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18):71-72.

[8] 李亚妹,甘云静,李雅萍,等.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1,40(18):1866.

[9] 周晓梅.高龄肿瘤术后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7-8.

(收稿日期:2014-06-03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行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普外科;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70-02

静脉置管在普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普外科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需要长时间恢复,因此,所用药物也较为特殊[1]。术后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保持患者的药物与液体供给,也需要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伤害,因此,进行静脉置管,能显著降低补液通道为患者带来的伤害,可减少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伤害,可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静脉置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本研究对本院普外科手术后静脉置管患者进行护理,以观察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行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19~71岁,平均(46.3±5.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置管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置管后对患者的不良情况进行观察,针对问题采取对症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内容如下。

1.2.1 置管前护理 置管前先取得患者同意,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针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多与患者沟通。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能积极面对疾病治疗[2];在置管前需开展静脉置管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可以真正接受静脉置管,多体贴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1.2.2 置管时护理 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选择正确穿刺部位,并帮助患者选择正确体位。在进行置管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体征变化。在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发生多次穿刺情况,导致患者身体损伤加重[3]。协助患者多活动手指关节与肘关节。下颌尽量靠肩,能避免穿刺导管进入颈内,但是长时间保持体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感[4],因此,在穿刺时需要把握时机,避免过早让患者保持体位,使患者不适感增加。

1.2.3 置管后护理 在置管后,选择舒适的体位,能利用患者损伤恢复。在置管1 d后,可以在患侧手臂垫软枕,降低术后出血与肿胀情况。指导患者保持适当的睡姿,促进管道畅通,促进身体愈合。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①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导管堵塞、空气栓塞、输液疼痛及静脉炎。②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轻度为53~62分;中度为63~72分;重度>72分,分界值为53分。③抑郁自评量表(SAS)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其中指数<0.50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高度抑郁;≥0.70为重度抑郁。④生存质量评分,总分为100分,60分为分界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行普外科手术后,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药液与无菌溶液输入静脉。利用大气压与液体静压,在输液系统内形成压力,且高于人体静脉压,将液体从输液系统中输入静脉内[5]。目前,静脉置管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医疗抢救中为常用手段,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也被经常应用,但是在行静脉置管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都带来极大的影响[6],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护理的关键。

在普外科术后静脉置管护理中,需要在置管前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护理人员操作[7]。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指导患者保持适当体位,可提高舒适度,减少因置管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8]。置管后需要指导患者睡姿与体位,在不影响置管效果的情况下,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通过抬高上肢,减少术后出血与肿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对性护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珩.颈外静脉置管在小儿普外科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52-1053.

[2] 杨月琴,高彩琴.静脉置管再次输液排气不浪费药液的方法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67.

[3] 杨欣,周微.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705.

[4] 余元明,蒋云娣,潘祯等.共情在肿瘤患者恐惧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27-1428.

[5] 朱红芳.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59-560.

[6] 黄小平,张文振,蔡芬迪,等.腋静脉置管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2):77-79.

[7] 曲正平,刘兴山,迟英等.1例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引起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18):71-72.

[8] 李亚妹,甘云静,李雅萍,等.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1,40(18):1866.

[9] 周晓梅.高龄肿瘤术后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7-8.

(收稿日期:2014-06-03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外科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研究
普外科胃肠减压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辅助应用多功能保暖护肩装置对老年普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及体温保护效果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普外科常见的10种疾病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临床中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