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应用顺阿曲库铵与维库溴铵后ED50和ED95的改变

2014-09-25葛培青叶照君陶伟平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4期

葛培青+++叶照君+++陶伟平+等

[摘要] 目的 观察顺式阿曲库铵联合维库溴铵用药后ED50和ED95的变化。 方法 将75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顺式阿曲库铵组、维库溴铵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组,每组各25例。麻醉诱导后,以单次给药法观察起效时间和T1达到最大抑制的时间,描绘3组患者的量-效曲线,求得各自的ED50和ED95值,并运用等效图法和代数法对两药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 单用顺式阿曲库铵组、维库溴铵组ED50值分别为32.35、28.78 μg/kg,ED95值分别为52.67、51.20 μg/kg。联合用药时ED50值为16.81、12.17 μg/kg,ED95值为23.49、22.16 μg/kg,与单独用药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时ED50和ED95的合用代数值分别为0.942、0.879。 结论 联合使用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具有协同作用,且量-效曲线产生左移。

[关键词] 维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ED50;ED95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42-03

同类肌松药如非除极肌松药联合应用可使起效时间缩短,肌松效应增强,同时还可避免产生各种不良反应[1-2]。但目前有关两种肌松药联合用药后药效学变化的资料较少,本实验研究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联合应用后ED50和ED95的改变,以为临床联合应用肌松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8~65岁,平均(39.67±12.35)岁,体重(62.47±10.53) kg,男性42例,女性33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16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2例,胆囊切除术18例,结肠癌根治术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顺式阿曲库铵组(CIS组)、维库溴铵组(VEC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组(CIS+VEC组),每组各2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①无严重心、脑、肾疾病,基础疾病不影响接受麻醉及手术治疗;②无肌松药或麻醉药物脱敏史、禁忌证,符合肌松药和麻醉药的适用要求;③ASAⅠ~Ⅱ级,MallampatiⅠ~Ⅱ级,神经功能及肌肉功能正常,无先天性肌张力障碍或神经功能不全等;④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相关治疗,本次研究所涉及内容均符合医学伦理的相关规定。排除标准:凡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任何一条者,均不纳入研究范围。

1.3 方法

1.3.1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前30 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3 mg,面罩吸氧,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B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开放患者上肢静脉,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1 mg/kg、咪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5 μg/kg、丙泊酚2 mg/kg。

1.3.2 肌松监测 采用国产HXD-Ⅰ型肌电监测仪监测肌松。4个成串刺激(TOF)频率为2 Hz,串距12 s,刺激前臂尺神经,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最大抑制程度。以第1个颤搐反应(T1)的幅度为药效学观察的指标。注射肌松药前先定标,待肌张力指标稳定后,给予首次剂量的CIS、VEC、及CIS+VEC合用药,分别测定用药后T1最大抑制值(T1降到最低值并重复3次以上)以及起效时间(给药结束到T1降到最低值)。肌松效果达到最大时追加剩余量,完成气管插管。

1.3.3 肌松药的使用 CIS组总量为100 μg/kg,VEC组总量100 μg/kg,CIS+VEC组总量为50 μg/kg+50 μg/kg。CIS+VEC组对患者采用两种给药顺序,顺序1为先使用CIS再给予VEC,12例患者使用该方案给予;顺序2则先给予VEC再给予CIS,13例患者使用该方案给药。给药完毕后,依据研究需要采集相关数据以供绘制量-效曲线。

1.3.4 绘制量-效曲线 以药物剂量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T1抑制百分比的概率值为纵坐标。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每例患者的量-效关系回归曲线,并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评估量-效关系曲线的平行性[4]。如平行性良好,则从中计算出维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的ED50和ED95值。利用等效图法和代数法计算合用时ED50和ED95的代数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量-效关系的分析

2.2 两药相互作用的分析

将两药单用ED50或ED95剂量值作为1,求得合用后各药的ED50或ED95剂量与单用ED50或ED95剂量比值之和,ED50:16.81/32.35+12.17/28.78=0.942;ED95:23.49/52.67+22.16/51.20=0.879。求得联合用药后代数和<1,说明两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组的剂量反应曲线左移。

3 讨论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分为苄异喹啉类化合物(如顺式阿曲库铵)和甾类化合物(如维库溴铵)等两类[5]。有研究表明,同性质但化学结构不同的肌松药,如非除极肌松药联合应用可以缩短起效时间,增强肌松效应,同时还可避免产生各种不良反应[6]。以往研究显示,维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表现为作用强度大于单独应用维库溴铵或顺式阿曲库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7-8]。

通过研究表明,复合应用时两药ED50分别为16.81、12.17 μg/kg,ED95分别为23.49、22.16 μg/kg,与单独用药相比,ED50和ED95分别下降,提示联合用药后半数有效量明显下降,而95%有效量也明显下降,说明联合用药后小剂量即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将两药单用ED50或ED95剂量值作为1,求得合用后各药的ED50或ED95剂量与单用ED50或ED95剂量比值之和,求得值分别为0.942和0.879,说明两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组剂量反应曲线产生左移,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9]。根据两药合用T1抑制程度,提示0.5 ED50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合用即能产生较好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endprint

推测其可能的机制,顺式阿曲库铵与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结合能影响维库溴铵与另一α亚单位的结合[10-11]。当两种药物非等效混合时,由于一种药物剂量较大,占据1个α蛋白后,剩余部分只好占据另1个α亚单位,且剂量大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剂量小的药物与同一受体的另一亚单位的结合,因此,协同作用不能达到最强,而等效剂量混合应用时则可达最强的协同作用,表现为ED50和ED90下降。

综上所述,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表现为量-效曲线左移。

[参考文献]

[1] 马荣华,杨拔贤.肌松药残余作用的评估与拮抗[J].中国医药,2010,5(3):284-286.

[2] 查燕萍,李金宝,邓小明,等.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8):903-906.

[3] 黄月球,张明威.顺式阿曲库铵与罗库溴铵在全麻中的效果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165-167.

[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7):712-715.

[5] 吴燕,孟尽海,刘斐顺,等.式阿曲库铵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肌松残余作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2):122-124.

[6] Mizikov VM,Stamov VI,Deshko IuV,et al.Problem of neuromuscular block reversion:neostigmine and sugammadex[J].Anesteziol Reanimatol,2010,11(2):40-43.

[7] Cordero Escobar I.Rocuronium vs vecuronium for neuromuscular block during transsternal thymectomy in the patient with myasthenia gravis[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11,58(10):578-582.

[8] 陈公锦,欧阳葆怡,冉建.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联合应用的肌松效应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5):400-402.

[9] 满元元,米卫东,韩春姬,等.顺式阿曲库铵同罗库溴铵联合应用时药效学变化[J].北京医学,2010,32(8):597-599.

[10] 谢柯祺,兰志勋,蔡兵,等.预注罗库溴铵对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期肌松效应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48):4529-4531.

[11] 邱郁薇,李士通.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相互作用[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C].2006:19-21.

(收稿日期:2014-06-08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

推测其可能的机制,顺式阿曲库铵与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结合能影响维库溴铵与另一α亚单位的结合[10-11]。当两种药物非等效混合时,由于一种药物剂量较大,占据1个α蛋白后,剩余部分只好占据另1个α亚单位,且剂量大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剂量小的药物与同一受体的另一亚单位的结合,因此,协同作用不能达到最强,而等效剂量混合应用时则可达最强的协同作用,表现为ED50和ED90下降。

综上所述,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表现为量-效曲线左移。

[参考文献]

[1] 马荣华,杨拔贤.肌松药残余作用的评估与拮抗[J].中国医药,2010,5(3):284-286.

[2] 查燕萍,李金宝,邓小明,等.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8):903-906.

[3] 黄月球,张明威.顺式阿曲库铵与罗库溴铵在全麻中的效果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165-167.

[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7):712-715.

[5] 吴燕,孟尽海,刘斐顺,等.式阿曲库铵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肌松残余作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2):122-124.

[6] Mizikov VM,Stamov VI,Deshko IuV,et al.Problem of neuromuscular block reversion:neostigmine and sugammadex[J].Anesteziol Reanimatol,2010,11(2):40-43.

[7] Cordero Escobar I.Rocuronium vs vecuronium for neuromuscular block during transsternal thymectomy in the patient with myasthenia gravis[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11,58(10):578-582.

[8] 陈公锦,欧阳葆怡,冉建.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联合应用的肌松效应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5):400-402.

[9] 满元元,米卫东,韩春姬,等.顺式阿曲库铵同罗库溴铵联合应用时药效学变化[J].北京医学,2010,32(8):597-599.

[10] 谢柯祺,兰志勋,蔡兵,等.预注罗库溴铵对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期肌松效应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48):4529-4531.

[11] 邱郁薇,李士通.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相互作用[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C].2006:19-21.

(收稿日期:2014-06-08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

推测其可能的机制,顺式阿曲库铵与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结合能影响维库溴铵与另一α亚单位的结合[10-11]。当两种药物非等效混合时,由于一种药物剂量较大,占据1个α蛋白后,剩余部分只好占据另1个α亚单位,且剂量大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剂量小的药物与同一受体的另一亚单位的结合,因此,协同作用不能达到最强,而等效剂量混合应用时则可达最强的协同作用,表现为ED50和ED90下降。

综上所述,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表现为量-效曲线左移。

[参考文献]

[1] 马荣华,杨拔贤.肌松药残余作用的评估与拮抗[J].中国医药,2010,5(3):284-286.

[2] 查燕萍,李金宝,邓小明,等.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8):903-906.

[3] 黄月球,张明威.顺式阿曲库铵与罗库溴铵在全麻中的效果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165-167.

[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7):712-715.

[5] 吴燕,孟尽海,刘斐顺,等.式阿曲库铵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肌松残余作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2):122-124.

[6] Mizikov VM,Stamov VI,Deshko IuV,et al.Problem of neuromuscular block reversion:neostigmine and sugammadex[J].Anesteziol Reanimatol,2010,11(2):40-43.

[7] Cordero Escobar I.Rocuronium vs vecuronium for neuromuscular block during transsternal thymectomy in the patient with myasthenia gravis[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11,58(10):578-582.

[8] 陈公锦,欧阳葆怡,冉建.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联合应用的肌松效应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5):400-402.

[9] 满元元,米卫东,韩春姬,等.顺式阿曲库铵同罗库溴铵联合应用时药效学变化[J].北京医学,2010,32(8):597-599.

[10] 谢柯祺,兰志勋,蔡兵,等.预注罗库溴铵对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期肌松效应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48):4529-4531.

[11] 邱郁薇,李士通.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相互作用[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C].2006:19-21.

(收稿日期:2014-06-08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